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10:14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瑞幸與星巴克這對中國咖啡賽道的雙雄,在同一天發佈了財報。
7月30日,瑞幸咖啡公佈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第二季度瑞幸咖啡總淨收入為123.59億元,同比增長47.1%,創下單季營收新高;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下營業利潤為17億元,同比增長61.8%;淨利潤達12.51億元,同比增長43.6%。同一天,星巴克中國也發佈最新財報。第三財季(4月1日至6月30日),星巴克中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至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70億),連續三個財季實現同比增長;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2%,同店交易量和同店客單價均取得環比增長。
單從營收規模比較,瑞幸差不多已經是兩個星巴克中國。當然,龐大的中國咖啡市場,絕不會只有兩家咖啡品牌明爭暗鬥,對消費者來説,需要更多的品牌在這個舞臺上「百花齊放」。上半年,中國咖啡行業呈現哪些特點?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邁入擴張周期
27家連鎖咖啡品牌門店淨增11841家
來自壹覽商業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27家連鎖咖啡品牌門店存量達66568家,淨增門店11841家,較2024年底,增長了21.64%,行業正式邁入新一輪擴張周期。
從門店擴張來看,有19個連鎖咖啡品牌淨增門店量為正。其中,有10個品牌呈兩位數增速增長。
行業巨頭瑞幸咖啡繼續保持其領導者地位。上半年淨增3866家門店,存量突破2.6萬家,規模淨增長率達17.31%,其高效的運營體系和龐大的門店網絡構成了強大的競爭壁壘。
庫迪咖啡延續了迅猛的發展態勢,門店淨增5000家,增長率達50%,門店總數達15000家,穩居市場第二。
小咖咖啡和肯悦咖啡是今年擴店最快的兩個品牌,分別淨增78家和637家門店,門店增速分別達到63.41%和60.61%。門店增速達兩位數增長的還有幸運咖、MannerCoffee、Pull-Tab拉環咖啡、WE LUCKY COFFEE、BeanStar比星咖啡、代數學家。
與高歌猛進的增長陣營形成鮮明對比,部分品牌陣營出現了收縮,主要集中於兩類:
一是早期入華的國際化品牌。如COSTA COFFEE門店收縮,淨減28家,星巴克上半年新開門店同比大幅下滑41.78%,它們普遍面臨本土品牌在性價比和模式創新上的激烈衝擊。
二是近年新興的垂直/精品品牌,在追求效率與規模的市場環境下遭遇挑戰。如MODA COFFEE門店淨減30家,藍灣咖啡門店淨減6家,茶顏悦色旗下的咖啡子品牌鴛央咖啡門店也淨減15家。
城市覆蓋方面,壹覽商業的統計數據顯示,整體品牌新增城市數量高於去年同期,僅有6個品牌在部分城市全線退出,反映出頭部格局漸穩,中腰部品牌則積極進行局部市場調整。
頭部品牌的城市覆蓋趨近飽和。瑞幸、庫迪、幸運咖、星巴克四大品牌覆蓋城市均已超300個,上半年淨增城市僅3~7個,全國性佈局接近天花板,未來增長可能更依賴於單城市門店密度提升或探索海外市場,如瑞幸海外門店已達89家,比上年同期的37家增長140%。
肯悦咖啡依託肯德基成熟網絡,成為一匹黑馬,上半年淨增48座城市,是唯一擴城超兩位數的品牌,顯示出強勁的下沉攻勢。比星咖啡和庫迪咖啡也分別新進7座城市。
挪瓦咖啡和小咖咖啡是撤城較多的品牌,均減少了10座城市的覆蓋,這反映了品牌在優化區域佈局或調整戰略重心。
總體來看,上半年增長態勢良好的品牌要麼具備極致性價比,如瑞幸、幸運咖;要麼依託成熟場景或輕資產模式迅速擴店,如庫迪、肯悦咖啡。
垂直細分品類、初代精品咖啡面臨收縮壓力;中高端精品咖啡雖未明顯收縮,但擴張速度顯著慢於平價品牌,顯示在追求規模增長和效率的當前市場環境下,高端定位面臨更大挑戰。
邊界正在消融
「咖啡+茶飲」搶佔全時段消費
上半年,咖啡與茶飲的邊界正在消融,一場覆蓋全時段、全場景的消費革命悄然爆發。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新茶飲市場規模預計1498億元,預計到2025年國內消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0億元。市場增量仍然很大。這也是一眾咖啡品牌向新茶飲發力的信心來源。
對於咖啡品牌而言,要想在新茶飲市場分一杯羹,需要借鑑成熟的產品模式,找到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去創新茶飲產品。
3月,瑞幸推出的「鮮萃輕輕茉莉」,單日銷量最高達到167萬杯,創造了今年瑞幸茶飲單品單日銷量新紀錄。6月,星巴克中國聯動迪士尼深受喜愛的「瘋狂動物城」,與兔朱迪、狐尼克和樹懶閃電三位主角跨界碰撞,推出三款主題冰搖茶——全橙胡鬧冰搖茶、星星淘梨冰搖茶、仲夏藍調爆珠冰搖茶。業內人士認為,瑞幸以「極致效率+茶咖融合」掘金大眾市場,星巴克用「第三空間+非咖生態」鞏固高端壁壘。市場的終極競爭已然浮現,沒有純粹的咖啡或茶飲品牌,只有持續滿足全場景需求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專家觀點:
咖啡行業有望實現更廣泛的市場覆蓋與多元化發展
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崔麗麗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咖啡行業在卷價格的背景下,經歷的實質上是供應鏈韌性、技術滲透率與本土創新力的全面競賽。可以看到從產品形態上,越來越健康化,消費者端功能性需求也不斷推動產品迭代更新,同時,平價咖啡市場和高端精品同步增長;另一方面,咖啡行業也與大消費行業保持了同頻,在出海方面逐漸開始在產品中凸顯中國特色,除了在採用雲南產地咖啡原料以外,茶咖的融合,以及融合調味茶風味的咖啡越來越多。
談到未來發展趨勢,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首先,行業集中度或進一步提升,頭部品牌憑藉規模、品牌等優勢,可能佔據更大市場份額。其次,跨界融合趨勢將更顯著,咖啡與茶飲相互滲透,產品創新不斷。最后,市場仍有巨大潛力,新茶飲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為咖啡品牌向新茶飲發力提供機遇,咖啡行業有望藉助消費升級和市場擴容,實現更廣泛的市場覆蓋與多元化發展。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中國咖啡市場進入了百花齊放,以及馬太效應非常明顯的這樣一個節點,消費基數越來越大,再疊加兩大巨頭的發力,讓整個咖啡市場步入品牌與消費者雙向奔赴的大消費紅利時期,品牌方的服務越來越好,客户粘性也越來越強,消費者對於咖啡的追捧度、青睞度、參與度也越來越高。也就是説,消費者與企業形成了兩情相悦的這樣一個局面。這對於未來整個咖啡市場的高速增長、高速發展、高速擴容提供了非常好的一個宏觀環境。那在宏觀環境利好,中觀行業服務以及粘性持續向好,以及消費端的擴容三重紅利的疊加之下,未來中國咖啡市場還會進一步發展,這對企業的品質、食品安全、客户粘性、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