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12:07
業績回顧
• **財務業績**: - ZIM Integrated Shipping Services Ltd. 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為16億美元,同比下降15%,主要由於運費率和運輸量的下降。 - 第二季度淨利潤(GAAP)為2400萬美元,同比大幅下降,去年同期為3.73億美元。 - 調整后EBITDA為4.72億美元,調整后EBIT為1.49億美元,分別對應29%和9%的利潤率。 - 自由現金流為4.26億美元,同比下降40.2%,去年同期為7.12億美元。 - 第二季度非集裝箱貨物(主要為汽車運輸服務)收入為1.11億美元,同比下降13.3%,去年同期為1.28億美元。
• **財務指標變化**: - 平均每TEU運費率從去年同期的1674美元下降至1479美元,同比下降11.6%。 - 第二季度運輸量為89.5萬TEU,同比下降6%,主要受中美貿易流量減少的影響。 - 調整后EBITDA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40%下降至29%,調整后EBIT利潤率從25%下降至9%。 - 總債務較去年年底減少1.15億美元,主要由於償還債務超過新增債務。 - 第二季度分紅總額為4.7億美元,佔季度淨利潤的30%。 總結來看,ZIM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務表現受到運費率下降和運輸量減少的顯著影響,導致營收和利潤率均同比下滑,同時自由現金流和淨利潤也出現大幅下降。
業績指引與展望
• 全年調整后EBITDA預期上調至18億至22億美元之間,調整后EBIT預期為5.5億至9.5億美元,反映了上半年業績的穩健表現,但管理層預計下半年表現將弱於上半年。
• 全年平均運費率預計將顯著低於2024年水平,且2025年下半年平均運費率將低於上半年平均水平,表明市場定價壓力持續存在。
• 2025年全年運輸量(volume)預計與2024年持平,儘管上半年受到中美關税不確定性影響,但公司預計下半年運輸量將逐步恢復。
• 資本支出方面,公司計劃通過靈活調整船舶租賃規模來應對市場需求變化,2025年將有12艘船舶(64,000 TEU)租約到期,2026年將有22艘船舶(70,000 TEU)租約到期,為公司提供調整運力的靈活性。
• 燃料成本(bunker cost)預計2025年每噸成本將略低於2024年水平,有助於緩解部分成本壓力。
• 毛利率方面,2025年上半年調整后EBITDA利潤率為34%,調整后EBIT利潤率為17%,預計全年利潤率將繼續受到運費率下降和市場不確定性的影響。
• 運營費用率預計將保持穩定,公司通過現代化船隊和成本優化措施來提升運營效率,尤其是通過2023年至2024年交付的46艘新建船舶顯著改善成本結構。
• 公司在拉美市場的運輸量同比增長10%,預計未來將繼續受益於拉美與美國及中國之間的貿易增長,成為重要的區域增長點。
• 長期展望中,公司計劃在2027年至2028年接收10艘11,500 TEU的LNG雙燃料船舶,以進一步增強其環保船隊的競爭力,並滿足客户對綠色航運解決方案的需求。
• 管理層強調,儘管市場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公司將繼續專注於靈活調整運力、優化成本結構以及加強地理多樣化,以實現可持續的盈利增長。
分業務和產品線業績表現
• 集裝箱運輸業務:ZIM運營123艘集裝箱船,總運力為767,000 TEUs,其中三分之二的運力來自2023年和2024年交付的46艘新建船舶,主要服務於跨太平洋、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全球主要貿易航線。2025年第二季度承運量為895,000 TEUs,同比下降6%,主要受中美貿易關税波動影響。
• LNG雙燃料船舶業務:ZIM已簽署長期租賃協議,將於2027年和2028年交付10艘11,500 TEU的LNG雙燃料船舶。這些船舶將進一步增強ZIM的LNG核心船隊,為客户提供更環保的運輸解決方案,同時公司對28艘LNG船舶擁有租期延長和購買選擇權。
• 汽車運輸業務:ZIM運營14艘汽車運輸船,2025年第二季度汽車運輸收入為1.11億美元,同比下降13%。公司在過去幾年擴展了汽車運輸能力,但由於中國電動車出口受到美國和歐盟關税的影響,該業務面臨一定壓力。
• 地區市場佈局:ZIM在拉丁美洲市場的運量同比增長10%,並在東南亞(如越南和泰國)市場擴大業務佈局,以應對中美貿易流量減少的影響,增強地理多樣性和業務韌性。
• 船隊靈活性管理:ZIM通過靈活的租船策略,在2025年和2026年分別有12艘和22艘船舶租約到期,公司可根據市場需求調整運力。此外,公司通過長期租賃新建船舶,優化成本結構,提高運營效率。
• 非集裝箱貨物業務:主要包括汽車運輸業務,2025年第二季度非集裝箱貨物收入為1.11億美元,同比減少,反映了市場供需變化對該業務的影響。
• 現代化船隊戰略:ZIM通過2023年至2024年交付的新建船舶,顯著改善了成本結構和運營效率,並計劃通過未來交付的LNG雙燃料船舶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市場/行業競爭格局
• 行業運力過剩壓力: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供需失衡,運力增長(2024年增長10%,2025年預計增長6%)顯著超過需求增長,導致市場競爭加劇。儘管運力閒置率低於1%,但運力過剩仍對運費率形成壓力。
• 運費率持續下滑:ZIM的平均運費率從2024年的$1,674/TEU下降至2025年的$1,479/TEU,反映出行業內的定價壓力。市場運費率波動性增加,尤其是受美國關税政策不確定性影響。
• 地緣政治與關税影響:美中貿易關係的不確定性及其他國家(如印度、巴西)關税政策的變化,導致跨太平洋航線需求疲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ZIM通過調整網絡佈局應對,但東南亞市場增量不足以完全彌補中國貨運量的減少。
• 船隊現代化與靈活性:ZIM通過引入46艘新建船舶(2023-2024年交付)和計劃中的LNG雙燃料船舶(2027-2028年交付),提升了成本競爭力和環保優勢。同時,ZIM在2025-2026年有34艘船舶租約到期,提供了靈活調整運力以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 區域市場多元化:ZIM在拉丁美洲市場實現了10%的貨運量增長,通過擴大東南亞(如越南和泰國)業務佈局,降低對單一市場(如中國)的依賴,增強了業務抗風險能力。
• 汽車運輸市場壓力:汽車運輸市場因供應增長及中美、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税政策而承壓。ZIM已調整汽車運輸船舶數量,並保持靈活的租賃策略以適應市場變化。
• 行業整合與網絡效應:集裝箱航運行業的全球網絡效應使得單一航線的供需變化可能對其他航線造成連鎖反應,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ZIM需在全球範圍內動態調整運力以維持競爭力。
• 未來市場不確定性:儘管ZIM通過船隊現代化和區域多元化增強了競爭力,但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如關税政策、經濟預期和需求波動)仍對公司及行業構成挑戰。
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 總收入下降:第二季度總收入同比下降15%,主要由於運費率和運輸量的減少,顯示出市場需求疲軟和收入壓力。
• 運費率下降:每TEU的平均運費從去年同期的1,674美元下降至1,479美元,反映出顯著的定價壓力。
• 淨利潤大幅下滑:第二季度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3.73億美元下降至2,400萬美元,表明盈利能力顯著收縮。
• 利潤率壓縮:調整后的EBITDA和EBIT利潤率分別從去年的40%和25%下降至29%和9%,顯示出盈利能力的進一步惡化。
• 運輸量減少:第二季度運輸量為89.5萬TEU,同比下降6%,東南亞的增長未能完全抵消中國貨運量的減少。
• 地緣政治風險:美國關税政策的不確定性對跨太平洋航線的貨運量和運費率造成了重大影響,預計2025年不會出現強勁的旺季。
• 市場供需失衡:全球供應增長持續超過需求,閒置運力仍然較低,廢船活動有限,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 現金流減少:自由現金流從去年同期的7.12億美元下降至4.26億美元,反映出運營現金流的減少。
• 汽車運輸業務收入下降:汽車運輸業務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28億美元下降至1.11億美元,顯示出非集裝箱化貨運業務的壓力。
• 長期市場不確定性:美國與多個貿易伙伴的新關税協議以及中美貿易協議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市場的複雜性,可能對未來需求產生負面影響。
• 船隊靈活性風險:儘管公司在船隊調整上保持靈活性,但未來幾年內的船舶租約到期可能會對運力管理帶來挑戰。
• 環保船舶投資風險:儘管LNG雙燃料船舶被視為環保優勢,但其長期經濟效益仍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
• 競爭加劇:隨着市場運力的增加和需求的不確定性,集裝箱航運市場的競爭可能進一步加劇,影響公司盈利能力。
• 運營成本壓力:儘管燃油成本預計略有下降,但整體運營成本仍可能受到市場波動和船隊維護需求的影響。
公司高管評論
• **Eli Glickman**:儘管受到美國關税公告引發的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影響,公司通過現代化船隊和改進的成本結構,在第二季度減輕了負面影響。管理層對公司競爭地位充滿信心,認為ZIM能夠應對當前的市場動盪。總體口吻偏**謹慎樂觀**。
• **Eli Glickman**:公司第二季度收入為16億美元,淨利潤為2400萬美元,調整后EBITDA為4.72億美元,調整后EBIT為1.49億美元。儘管市場存在不確定性,公司上調了2025年全年調整后EBITDA和EBIT的指導區間。口吻顯示出對未來業績的**謹慎信心**。
• **Eli Glickman**:由於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税變化,公司調整了跨太平洋網絡,並擴大了東南亞市場的業務佈局,但東南亞的增量未能完全彌補中國貨運量的減少。管理層對2025年下半年的市場需求持**謹慎悲觀**態度,預計今年不會出現強勁的旺季。
• **Eli Glickman**:公司在拉丁美洲的貨運量同比增長10%,並強調地理多元化和運營靈活性是增強業務韌性的關鍵。總體語氣偏**積極**。
• **Xavier Destriau**: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5%,主要反映了運費率和貨運量的下降。調整后EBITDA和EBIT利潤率分別從去年同期的40%和25%下降至29%和9%。管理層對市場環境的描述較為**謹慎**。
• **Xavier Destriau**:公司目前運營123艘集裝箱船,其中三分之二為2023年至2024年交付的新建船隻,顯著改善了成本結構和運營效率。管理層強調,長期租船協議和靈活的船隊管理策略是公司應對市場波動的重要手段。總體語氣偏**積極**。
• **Xavier Destriau**:公司預計2025年全年運費率將顯著低於2024年,且下半年表現將弱於上半年。此外,全年貨運量預計與2024年持平,反映出對市場需求的**謹慎態度**。
• **Eli Glickman**:公司對LNG雙燃料船的投資被視為未來的重要競爭優勢,客户對環保運輸解決方案的需求正在增加。管理層對未來的環保船隊戰略持**積極**態度。
• **Xavier Destriau**:儘管市場供需平衡的傳統指標失效,但公司通過靈活調整船隊規模和優化成本結構,努力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語氣顯示出**謹慎樂觀**的態度。
• **Eli Glickman**:公司強調對控制可控因素的專注,致力於實現可持續和盈利增長,同時採取靈活措施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總體語氣偏**積極**。
分析師提問&高管回答
• ### Analyst Sentiment摘要
• **分析師提問**: 您預計全年運輸量將持平,這意味着下半年同比將有所下降。我想確認一下,這一預期是基於您對市場本身的看法,還是由於ZIM計劃不續租部分船舶,從而導致運輸量下降? **管理層回答**: 這是兩方面的原因。首先,與2024年相比,2025年下半年運輸量的同比下降部分是因為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運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今年,我們的整體運力(以TEU計)將與2024年相似,但預計第三季度的旺季需求不會像去年那樣強勁。此外,由於美國和中國之間關税政策的變化,我們在第二季度調整了運力,這對運輸量造成了約50,000 TEU的影響。我們預計第三季度在穩定的市場環境下會有所恢復,但超越去年的記錄不太可能。
• **分析師提問**: 當前市場動態非常波動,您提到了一些相關的市場挑戰。如果展望未來18個月,您對業務的最佳預測是什麼?特別是考慮到您有34艘船舶將在2025年至2026年期間到期續租。 **管理層回答**: 我們認為市場的不確定性仍將持續,尤其是在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環境方面。我們將繼續保持靈活性,通過調整船舶租賃來應對市場變化。到2026年底,我們有34艘船舶的租約到期,其中2025年有12艘(64,000 TEU),2026年有22艘(70,000 TEU)。這種靈活性使我們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調整運力。此外,我們將繼續專注於優化船隊結構,確保我們的運力能夠適應市場動態,同時保持成本競爭力。 ### 總結 分析師對ZIM的提問主要集中在運輸量預期和市場動態的應對策略上。管理層強調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公司通過靈活調整船舶租賃和優化船隊結構來應對挑戰的能力,同時對運輸量的恢復持謹慎樂觀態度。
此內容由AI大模型工具「華盛天璣」生成,並由華盛內容團隊編輯審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