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電話會總結 | Kingsoft Cloud(KC)2025財年Q2業績電話會核心要點

2025-08-21 12:03

編者按:聚焦公司高管觀點與展望,深挖業績背后的信息,助力投資者把握先機。

業績回顧

• **財務業績**: - 第二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23.5億元,同比增長24.2%。 - 公有云服務收入為人民幣16.25億元,同比增長31.7%。 - 企業雲服務收入為人民幣7.24億元,同比增長10%。 - AI相關業務收入(AI gross billings)達到人民幣7.2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20%,佔公有云收入的45%。 - 調整后毛利潤為人民幣4.92億元,同比增長8.4%,環比增長7%。 - 非GAAP EBITDA利潤為人民幣4.06億元,同比增長5.7倍。

• **財務指標變化**: - 調整后毛利率為21%,較去年同期的27%下降,較上一季度基本持平。毛利率下降主要由於AI業務擴展帶來的服務成本上升及部分客户前期投入成本增加。 - 數據中心(IDC)成本同比增長10.3%,從去年同期的人民幣7.28億元增至人民幣8.03億元。 - 折舊與攤銷成本從去年同期的人民幣2.66億元增至本季度的人民幣7.52億元,主要由於新增高性能服務器的折舊。 - 調整后運營虧損為人民幣1.66億元,同比減少11.7%,但環比有所擴大,主要由於向供應商的預付款增加。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人民幣4.64億元,得益於公開股權融資、戰略客户預付款以及內部現金流管理。 - 資本支出(CapEx)上半年約為人民幣50億元,全年預計約為人民幣100億元。 總結:金山雲在2025年第二季度實現了收入的強勁增長,尤其是AI相關業務的快速擴展顯著推動了整體業績。然而,毛利率受到AI業務擴展和成本結構調整的影響有所下降,同時資本支出和折舊成本顯著增加。公司通過調整採購模式和優化資本結構,維持了較強的流動性。

業績指引與展望

• 公司預計下半年收入增長將強於上半年,尤其是企業雲和公共雲業務的增長將進一步加速。

• 全年資本支出計劃維持在約100億元人民幣,上半年已投入約50億元,下半年將根據客户需求調整採購模式。

• 公共雲業務受AI相關業務的推動,預計未來季度仍將保持強勁增長,尤其是推理計算需求的持續增加。

• 毛利率預計在當前水平附近穩定,儘管由於採用更多的資源租賃模式,短期內可能會承受一定壓力。

• 運營費用率在未來季度可能會保持相對穩定,公司將繼續通過成本控制和業務結構優化來提升效率。

• 企業雲業務預計下半年收入增速將顯著高於上半年,尤其是在公共服務、醫療和金融等重點行業的AI解決方案需求增長的推動下。

• 公司預計全年非GAAP EBITDA利潤率將繼續改善,得益於AI智能計算業務的擴展和業務結構的戰略調整。

• 公司在芯片供應方面短期內無重大影響,但長期來看,若AI推理需求爆發性增長,國內芯片供應可能面臨一定壓力。

• 未來將繼續優化採購模式,包括自有資產、利潤共享模式和代理模式,以平衡資本支出和資產負債率。

• 小米和金山生態系統的業務合作預計將進一步深化,下半年相關收入有望實現更高增長。

分業務和產品線業績表現

• 公有云業務:公有云收入在2025年第二季度達到人民幣16.3億元,同比增長32%,主要由智能計算雲和基礎雲的增長以及生態系統客户需求的增加推動。智能計算雲業務需求強勁,包括訓練計算能力服務和推理計算能力服務的增長,同時基礎雲服務的高質量增長也抵消了低利潤服務縮減帶來的收入壓力。

• 企業雲業務:企業雲收入在2025年第二季度達到人民幣7.24億元,同比增長10%,主要得益於IT交付服務的高需求以及外部企業項目的穩步推進。重點行業包括公共服務、醫療健康和金融服務領域,通過AI技術的應用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效率提升。

• AI業務:AI相關業務快速增長,2025年第二季度AI總計費額達到人民幣7.2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20%,佔公有云收入的45%。公司持續投資於智能計算、全棧AI能力開發,並在公共服務、金融和醫療等垂直領域擴展AI部署。

• 小米和金山生態系統:來自小米和金山生態系統的收入在2025年第二季度達到人民幣6.29億元,同比增長70%,佔總收入的27%。公司與小米和金山生態系統的合作進一步深化,為其提供長期穩定的高性能雲計算服務。

• 產品與技術:公司專注於優化核心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力,包括AI套件、雲原生組件、訓練推理一體化平臺以及Kingsoft Cloud Galaxy Stack的升級,以支持多種處理器平臺和私有化部署場景。

• 採購模式調整:公司從純自有資產採購模式轉向混合模式,包括利潤分享模式和代理模式,以優化資本支出和槓桿率,同時滿足客户需求並降低財務風險。

• 行業雲業務加速:行業雲業務在2025年第二季度實現收入增長,主要受益於生成式AI技術在公共服務、醫療健康和金融等傳統行業的需求增長。公司專注於少數具備競爭優勢的領域,提供可擴展和可複製的解決方案。

市場/行業競爭格局

• 行業競爭加劇: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技術的快速發展,行業內對高性能計算需求的增長顯著,Kingsoft Cloud(KC)在智能計算雲領域的競爭壓力加大,特別是在模型訓練和推理計算能力方面,需要與國內外領先企業競爭。

• 國內芯片供應風險:受地緣政治影響,國內芯片供應鏈存在不確定性,儘管公司已與多家國內芯片供應商建立深度合作,但未來若行業需求激增,國內芯片性能和供應能力可能難以完全滿足市場需求,這對公司在AI領域的競爭力構成潛在挑戰。

• 生態系統優勢:作為小米和金山生態系統的戰略雲平臺,KC 依託生態客户的強勁需求,持續實現收入增長。小米和金山生態相關收入佔比已達27%,這為公司在行業競爭中提供了重要的差異化優勢。

• 公有云與企業雲業務雙線競爭:公有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2%,企業雲同比增長10%,但企業雲市場競爭激烈,KC 需要在公共服務、醫療、金融等垂直領域深耕,以應對行業內其他玩家的挑戰。

• 資本結構調整應對競爭:KC 通過引入利潤共享模式和代理模式,優化資本支出和資產負債比率,在行業競爭中提升靈活性。然而,這種模式的轉變也對毛利率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需要進一步平衡增長與盈利能力。

• AI技術驅動行業變革:生成式AI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提升雲計算市場的天花板,但行業內對AI基礎設施的高資本投入門檻加劇了競爭,KC 需要持續優化其智能計算雲技術和產品,以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 行業季節性影響:企業雲業務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下半年通常表現優於上半年。KC 需要在交付能力和客户需求匹配上進一步優化,以在行業競爭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

• 國內外客户需求差異化:部分客户在AI模型訓練上的投資減少,而另一些客户則在推理計算需求上持續增長。KC 需根據客户需求的差異化調整資源分配,以在競爭中保持靈活性和適應性。

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 供應鏈風險:首席執行官Tao Zou提到,未來如果出現「殺手級」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應用,推理需求可能會爆發性增長,導致行業需求顯著上升。在這種情況下,國內芯片供應可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尤其是在地緣政治背景下,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加劇。

• 國內芯片性能與供應能力限制:儘管公司已與國內芯片供應商展開深度合作,但Tao Zou對國內芯片供應能力持保守態度,認為未來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在推理計算需求激增的情況下。

• 毛利率壓力:公司調整了採購模式,從完全自購資產轉向混合模式(包括利潤分享模式和代理模式),雖然降低了資本支出和負債率,但導致毛利率有所下降。此外,AI業務擴展帶來的服務成本上升和客户前期成本投入也對毛利率產生了負面影響。

• 資本支出與財務壓力: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已投入約50億元用於資本支出,全年預計總支出約100億元。儘管公司通過多種模式優化資本結構,但高額資本支出仍可能對財務狀況構成壓力。

• 行業競爭與價格壓力:隨着AI相關業務的快速增長,公司在擴大規模的同時面臨價格競爭壓力,尤其是在規模集羣的價格競爭中,這可能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 企業雲業務的交付挑戰:儘管行業雲業務需求增長顯著,但公司在多個垂直領域的解決方案尚未完全成熟,仍需集中資源突破關鍵領域,以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和擴展。

• 季節性波動風險:企業雲業務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通常下半年表現優於上半年,這種波動可能對公司整體收入增長的穩定性產生影響。

• 技術與應用落地挑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傳統行業產生了教育效應,但目前尚未能為客户提供易於使用的應用程序,AI解決方案的最終落地仍需進一步優化和推進。

• 地緣政治風險:中美地緣政治衝突帶來的不確定性對芯片供應鏈產生了直接影響,公司需持續應對可能的政策變化和限制。

• 客户集中度風險:公司主要客户為大客户(如小米和金山生態系統),儘管這些客户帶來了顯著收入增長,但客户集中度較高可能帶來潛在的業務風險。

公司高管評論

• **鄒濤(Tao Zou)**: - 表示公司在過去三年中堅定實施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擁抱AI機遇,業務基本面煥然一新。 - 強調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4%,達到人民幣23.5億元,公共雲收入同比增長32%,企業雲收入同比增長10%。 - 提到AI相關業務的高速增長,AI總賬單同比增長超過120%,佔公共雲收入的45%。 - 對未來增長持樂觀態度,預計下半年收入增長將強於上半年。 - 提到與小米和金山生態系統的深度合作,本季度相關收入同比增長70%,佔總收入的27%。 - 表示公司正在探索新的採購模式(代理模式),以更好地滿足客户需求,同時優化資本支出和負債水平。 - 對國內芯片供應的未來潛在限制持保守態度,認為如果需求激增,國內芯片供應可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 **李莉(Lili Li)**: - 強調公司AI戰略的成功推動了各產品線的業務擴張,本季度總收入同比增長24.2%。 - 提到調整后的毛利同比增長8.4%,但毛利率受到服務成本上升和AI業務擴展的負面影響。 - 解釋了公司資本支出計劃,2025年上半年已花費約50億元,全年預計約100億元。 - 表示公司通過調整採購模式(包括利潤分享和代理模式)降低資本支出和槓桿率,儘管毛利率有所下降,但實現了戰略目標。 - 強調公司現金流狀況良好,支持AI投資和運營。

• **管理層整體情緒**: - **積極**:管理層對AI業務的增長潛力、與小米和金山生態系統的合作前景以及新採購模式的實施持樂觀態度。 - **謹慎**:對未來國內芯片供應可能面臨的限制表達了保守觀點,但表示目前供應鏈能夠滿足短期需求。 - **務實**:強調公司在AI和雲計算領域的技術能力建設,同時專注於關鍵垂直領域的突破。

分析師提問&高管回答

• ### Analyst Sentiment摘要

• **分析師提問**:管理層能否分享對下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收入增長的展望?此外,AI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節奏如何?在行業如金融和其他領域,AI算力需求的趨勢如何? **管理層回答**: - 下半年收入增長預計將強於上半年。 - 小米方面,我們正在為其提供更大規模的算力集羣以滿足其需求。 - AI算力需求方面,不同客户的投資模式有所不同。一些客户仍在加大模型訓練的投入,而另一些客户則在推理算力需求上表現更強。整體來看,AI市場需求依然強勁。

• **分析師提問**:關於毛利率,隨着公司採用更多的算力租賃模式,是否會對未來幾個季度的毛利率產生持續影響?當前租賃算力在整體算力資源中的佔比是多少? **管理層回答**: - 自去年以來,公司從完全自購模式轉向資源池模式和利潤分享模式,以降低資本支出和槓桿率。儘管毛利率略有下降,但這一戰略調整是成功的。 - 當前自有資產仍佔大多數,但未來將根據客户需求在自購、利潤分享和代理模式之間靈活調整。預計毛利率水平將趨於穩定。

• **分析師提問**:今年的資本支出計劃如何?預計年底AI算力的可用情況如何? **管理層回答**: - 2025年全年資本支出計劃約為100億元,上半年已投入約50億元。 - 未來將根據客户需求調整採購模式,確保算力資源的靈活性和充足性。

• **分析師提問**:行業雲收入的同比增長率在本季度有所加速,能否分享行業雲客户需求和交付節奏的相關信息? **管理層回答**: - 行業雲收入增長加速的主要原因是生成式AI的普及推動了傳統行業的客户教育,尤其是在公共服務、醫療、教育和金融領域。 - 公司將聚焦於具備競爭優勢的領域,優先實現「0到1」的突破,再進行「1到N」的擴展。 - 由於行業雲業務具有季節性特徵,下半年收入增長預計將顯著高於上半年。

• **分析師提問**:在當前芯片供應鏈變化的背景下,公司是否有調整芯片採購策略,例如更多地採用國產芯片? **管理層回答**: - 公司已採取雙軌策略,一方面使用符合合規要求的進口芯片,另一方面與國內芯片供應商建立了深度合作。 - 短期內,公司現有的供應鏈渠道足以滿足客户需求。然而,從長期來看,如果AI推理需求爆發性增長,國內芯片供應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市場需求。 ### 總結 分析師對Kingsoft Cloud的未來收入增長、AI投資節奏、資本支出計劃、行業雲需求以及芯片供應鏈策略表現出濃厚興趣。管理層對收入增長持樂觀態度,同時強調了靈活調整採購模式以應對市場變化的戰略。此外,儘管短期內芯片供應無虞,但長期供應鏈風險仍需關注。

點擊進入財報站,查看更多內容>>

此內容由AI大模型工具「華盛天璣」生成,並由華盛內容團隊編輯審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