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信證券:弱需求背景下挖掘航運行業的結構性機會

2025-08-21 09:02

中信證券表示,展望2025H2,航運板塊選擇供給端強約束的區域集裝箱運輸、油運和危化水運,需求端弱復甦但已築底,中國製造加速出海成為積極「反內卷」並提高利潤率的一種形式,亦有可能成為航運需求的潛在邊際增量。同時船東在手現金充沛、股息率具備吸引力,或為高分紅優選。其中,(1)區域集裝箱運輸:我們測算亞洲區內集裝箱運輸供需增速差由2025年3pcts擴大至2026年5pcts以上,逆全球化背景下供應鏈擾動帶來潛在看漲期權。(2)油運及危化水運:油輪龍頭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間,關注弱需求背景下原油運輸合規市場結構變化,短期關注OPEC+增產實際落地情況,中期維度關注伊朗原油出口變化對合規需求的影響(2025年1月短暫築底后恢復至日均150萬桶以上)。(3)同時干散貨市場關注4Q25西芒杜鐵礦項目投產進展。

航運|弱需求背景下挖掘結構性機會

  展望2025H2,航運板塊我們選擇供給端強約束的區域集裝箱運輸、油運和危化水運,需求端弱復甦但已築底,中國製造加速出海成為積極「反內卷」並提高利潤率的一種形式,亦有可能成為航運需求的潛在邊際增量。同時船東在手現金充沛、股息率具備吸引力,或為高分紅優選。其中,1)區域集裝箱運輸:我們測算亞洲區內集裝箱運輸供需增速差由2025年3pcts擴大至2026年5pcts以上,逆全球化背景下供應鏈擾動帶來潛在看漲期權。2)油運及危化水運:油輪龍頭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間,關注弱需求背景下原油運輸合規市場結構變化,短期關注OPEC+增產實際落地情況,中期維度關注伊朗原油出口變化對合規需求的影響(2025年1月短暫築底后恢復至日均150萬桶以上)。3)同時干散貨市場關注4Q25西芒杜鐵礦項目投產進展。

▍集運:以1000~2000TEU左右的中小型船隊為主,為客户提供高頻率、高密度的服務的區域航線集裝箱船東龍頭仍為主要推薦方向,供給強約束&東南亞等區域市場需求更具張力。

  1H25 SCFI上海-東南亞航線同增20.4%,與歐線、美西線等遠洋航線出現明顯分化。關税摩擦擾動加速中國製造出海,反映到航運端表現爲貿易線路的重塑。東南亞作為中國製造出海的第一站,未來3年區域需求有望受益區域內生增長和中國製造出海。低訂單/緊船臺/老齡化對中小船型供給增長形成強約束。我們測算2025/2026年 3KTEU 以下船型名義運力供給端增速1.0%/-1.9%,考慮船齡老齡化后供給端實際運力增速或僅 0.5%/-2.1%。若考慮聯盟格局重塑增加支線需求、USTR制裁推動美西近洋轉運,邊際約束料將強化。供應鏈碎片化、製造出海疊加東南亞經濟內生韌性推動需求端超預期,以1000~2000TEU左右的中小型船隊為主,為客户提供高頻率、高密度服務的區域航線集裝箱船東龍頭仍為主要推薦方向。逆全球化背景下供應鏈擾動帶來潛在看漲期權。

  ▍關注弱需求背景下原油運輸合規市場結構變化,短期關注OPEC+增產實際落地情況,中期維度關注伊朗原油出口變化。

  下游需求偏弱背景下,關注地緣衝突引發潛在的貿易路線重構,主要進口的亞洲國家或轉移石油、凝析油進口來源。覆盤歷史中東地區地緣衝突的影響,衝突帶來的潛在風險規避往往推動短期運價上行,估值表現往往具備一定的前置性。對於原油運輸,我們建議短期關注OPEC+持續增產的落地效果,OPEC+9月計劃增產54.7萬桶/天,提前一年完成原定計劃,2025年7月歐佩克原油產量環比增長26.2萬桶/天,后續增產實際落地情況若保持加速,將推動貨盤數量增加。中期關注伊朗原油出口變化對合規市場需求的影響,伊朗原油作為非合規市場需求主要的原油來源,擠佔合規市場需求,關注未來伊朗原油出口變化,2025年1月短暫築底后恢復至日均150萬桶以上,期待地緣事件推動合規市場邊際增量的兑現。未來若美國對伊朗制裁趨嚴,有望推動黑船出清、合規市場需求增加,若制裁放松,運輸需求將被新船承接,老舊船舶運營空間減弱,或加速老舊船舶出清,弱需求背景下合規需求的結構優化有望推動旺季運價抬升。

  ▍短期市場承壓有望進一步加速老舊成品油輪出清,關注危化品出口機會,等待需求端進一步刺激信號。

  成品油輪船齡結構老化催生更多在手訂單需求,截至2025年7月,MR/LR1船型20歲以上運力佔比分別為46%/63%,未來潛在的替換需求有望推動船東下單造船。在下游需求偏弱背景下,今年以來成品油運價表現相對較弱,但仍然具備高彈性,地緣衝突下,成品油輪運價仍然實現翻倍。我們認為短期的市場下行將壓縮老舊成品油輪運營空間,2025年上半年1萬載重噸以上的成品油輪拆解運力為61萬載重噸,較2024年全年增長408.3%,關注需求端刺激信號。危化水運端需關注國內化工品出口潛力,MSI預計2028年中國化學品產量較2023年增長19%。此外,油品產能的相對過剩和化學品的結構性供應不足是推動煉廠「減油增化」的主要動力,為后續化學品出海提供支撐。

  ▍風險因素:

  制裁效果不及預期,原油需求不及預期,VLCC新船訂單大幅增長,國內需求恢復低於預期,關税波動和博弈時間超預期,東南亞航線價格競爭超預期。

  ▍投資策略。

  中小船型供給負增長時代漸行漸近,東南亞自身經濟韌性疊加中國產業鏈出海、供應鏈多元化加速帶來的需求彈性有望傳導至運價端,逆全球化背景下供應鏈擾動或帶來潛在看漲期權。從防禦性投資維度,中小船型供給增量有限,同時在手現金充沛、股息率具備吸引力,或為高分紅優選。關注弱需求背景下原油運輸合規市場的結構變化,短期關注OPEC+增產的實際落地效果,若持續加速增產有望推動貨盤數量增長。中期需關注伊朗原油出口變化,若合規市場承接,有望帶動運價上行。關注我國煉廠產能和質量持續提升背景下,第二增長曲線危化品出口的潛在機會。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