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10:07
財聯社8月21日訊(編輯 馬蘭)英特爾據悉正在與其他大型投資者進行談判,希望以折價配售方式獲得更多資金注入。
而就在周一,日本軟銀集團宣佈以23美元的價格向英特爾投資20億美元,預計將成為英特爾的第五大股東。與此同時,有消息稱,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將芯片補貼轉變成持股英特爾。
英特爾曾獲得約80億美元的工廠建設補貼,其也是拜登政府《芯片法案》下的最大一筆支出,預計支持英特爾的芯片代工業務。但在新任首席執行官陳立武的領導下,英特爾已逐漸打消了製造雄心。
受芯片代工業務虧損的拖累,英特爾在2024年錄得188億美元的年度虧損,是自1986年以來首次出現大額虧損。儘管如此,英特爾的代工部門仍難以與臺積電競爭。
英特爾公司的股價在軟銀入股及美國政府計劃持股10%的消息傳出后,周二上漲了約7%。然而,周三英特爾股價下跌近7%,凸顯出外界對該公司前景仍不樂觀。
目前,因決策失誤,英特爾不僅在代工製造部門大幅虧損,還在其主導的計算機芯片部門表現弱勢,將其在個人電腦領域的市場份額讓給競爭對手AMD和高通。在人工智能競賽中,英特爾也遠遠落后於AMD和英偉達。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Ross Seymore表示,美國政府可能入股英特爾的消息,加上軟銀的投資,表明陳立武正在採取大膽行動,以鞏固英特爾在當前艱難轉型過程中的財務和戰略地位。
然而這些投資能否力挽狂瀾仍值得懷疑。Loop Capital分析師Gary Mobley認為,軟銀以及美國政府的支持不過治標不治本。雖然英特爾正在為其股權融資計劃尋找新的買家,但這並不能保證它也能夠為其芯片製造業務找到客户。
伯恩斯坦分析師Stacy Rasgon也在一份報告中強調,他不認為英特爾的能力差距與金錢有關。他還進一步質疑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能夠幫助該公司完成在美國國內的製造擴張。
他指出,英特爾原本應該免費獲得《芯片法案》的資金,現在爲了這些資金放棄10%的公司股份似乎更加糟糕。而如果美國政府的目標是幫助英特爾在美國建立大量產能,那麼約110億美元的補貼真的不夠。
Moor Insights and Strategy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Patrick Moorhead預計,英特爾至少需要高達400億美元來打造下一代14A製程芯片技術,軟銀投資的20億美元以及美國政府的補貼相比之下有點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