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0 22:03
專題:聚焦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財報
百度(Nasdaq:BIDU;HKEX:9888)今日發佈了截至6月30日的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總營收為327億元,同比下滑4%。歸屬於百度的淨利潤為73億元,而上年同期淨利潤為55億元。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於百度的淨利潤為48億元,而上年同期淨利潤為74億元。
詳見: 百度第二季度營收327億元 經調淨利潤48億元
財報發佈后,百度集團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執行副總裁、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羣組(MEG)總經理羅戎,智能雲事業羣總裁沈抖,CFO何海建等高管出席隨后召開的財報電話會議,解讀財報要點並回答分析師提問。
以下是分析是問答環節主要內容:
花旗銀行分析師Alicia Yap:首先歡迎何海建出任百度集團新一任首席財務官。我的問題有關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隨着AI模型的快速迭代,管理層如何看待當前的行業競爭格局?您認為百度「文心大模型」(Ernie)的市場戰略定位如何?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説,「文心大模型」將如何與百度整體的業務戰略保持協同?另外,我們聽説百度計劃推出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Ernie 5.0。能否請管理層與我們分享一下,公司今年下半年圍繞Ernie模型有哪些計劃?下一版本的Ernie模型將重點關注哪些領域?
李彥宏:首先我想先談一談我們對當前行業競爭形勢的看法。
目前來看,模型迭代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幾乎每周我們都能看到多個新模型的發佈,且每一代都比上一代更強大。近幾個月來,我們也看到模型的能力在不斷增強,已經達到了「邏輯更深層、創造力更強」的階段。現在的大模型已經能夠提出我們之前從未見過的全新解決方案。我相信,行業的創新能力正在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基礎模型(foundation model)的行業格局也變得更加多樣化,不再是「一刀切」的情況。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就像電車一樣,用户總是有很多選擇。不同的模型也擅長不同的任務:有些模型更擅長推理,有些模型更擅長編碼,有些則在多模態領域表現更佳。我們相信,行業將保持「價格合理、多種模型共存」的狀態。
在我們看來,模型的價值創造將聚焦在應用層面,而不是模型本身。在這樣的背景下,Ernie模型的定位很明確,我們將繼續採取應用驅動的創新模式。事實上,自從兩年多前首次推出Ernie模型以來,我們就一直採取這種思路。我們沒有把精力分散到各個領域,而是集中探索那些對我們有價值的戰略性領域。我們相信這能反哺公司其他業務,幫助我們保持行業領先的地位。
舉例來説,隨着人工智能搜索轉型的推進,我們正在將模型的功能轉向生成、選擇多模態搜索結果。無論是普通用户還是我們的雲用户對此都非常歡迎,他們願意為我們的搜索API付費,也更願意使用這些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另一個例子是我們超逼真的數字人技術,現在它在直播電商場景中的表現可以説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真人水平。我們的模型很有説服力,消費者往往更願意下單。我們的雲用户也願意為這些功能付費。
進入今年下半年及未來,我們將繼續加速發展百度大模型。目前,我們正在開發Ernie的下一代旗艦版本,這一代的Ernie在很多關鍵功能上都做了重大改進,一旦準備工作完成,我們就會立即向大家發佈。與此同時,我們也將持續對現有模型進行迭代、升級。我們還會持續關注行業發展,確保百度的技術路線圖能夠抓住那些最具潛力的市場機遇。
摩根大通分析師Alex Yao: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人工智能技術是如何賦能檢索功能的?能否請管理層與我們分享一些新的指標數據,詳細談一談隨着新功能的推出,您觀察到用户行為發生了哪些變化?從產品形態、用户覆蓋範圍以及商業潛力等方面來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搜索功能的最終走向?
羅戎:第二季度,我們持續加速人工智能搜索的轉型。正如李總(李彥宏)剛剛提到的,在人工智能搜索方面百度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甚至可以説我們是探索AI搜索功能方面最積極的公司之一。目前來看,百度可能是唯一一家用多模態AI檢索結果取代傳統檢索鏈接的公司。我們相信,這將創造更高效、更直觀的用户體驗。我們的檢索路徑也與目前行業的AI檢索結果、聊天機器人不同,后者大多隻停留在文本檢索結果上。在當前階段,我們的關注重點仍然是為用户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單月用户活躍數、用户時長還是要向后排。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使用人工智能搜索功能的用户也表現出更高的訪問量和留存率,這恰恰證明我們的新一代搜索體驗正在為我們帶來更強勁的用户滿意度。
至於你問題里提到的人工智能搜索功能的最終走向,我認為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但百度的方向是非常明確的,我們希望能從根本上重構用户的搜索體驗。
首先,我們拋棄了傳統的檢索結果,即檢索索引或者檢索信息,而是選擇為用户提供基於多模態內容的人工智能檢索結果。現在,在檢索結果的頂部會出現多模態內容,並且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檢索結果正在不斷增加。平臺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檢索結果,這可以直接豐富搜索結果,拓寬了我們為用户提供的服務範圍。同時,人工智能也賦能了我們的生態系統中的各方,包括但不限於用户、內容創作者、廣告商和服務提供商,使他們能夠創作更多內容。同時,這也讓那些非傳統的內容創作者也能參與其中,讓我們的整個生態系統更加活躍。例如,在今年七月,我們推出了自主研發的視頻生成模型MuseSteamer,用以促進大規模的AIGC視頻創作。最新版本的MuseSteamer將於明天下午發佈,其中包含重大更新,敬請期待。我們將快速推進MuseSteamer的迭代、升級。
其次,我們也正在從傳統的信息檢索逐步過渡到完成任務,將用户與現實世界的服務連接起來。例如,通過百度搜索開放平臺(MCP),我們將搜索功能與外部功能(例如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連接起來,為用户在檢索結果中直接提供相關的展覽解説。爲了滿足用户更多更復雜的需求,我們的AI智能體必須深刻理解用户的意圖,並在需要線下服務時將用户與我們提供的服務相連接。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僅僅是一個開始。隨着時間的推移,搜索功能和覆蓋範圍將繼續改善、提升。
最后,我們也在努力將普適的、泛泛的檢索結果轉向更為個性化的檢索頁面。通過人工智能檢索,我們希望能更進一步地理解用户的個人背景、記憶和偏好,從而生成定製的檢索結果,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相關、更個性化的答案,更好地將用户與他們所需的工具和服務進行匹配。
展望未來,我們將持續加速人工智能轉型。從短期來看,這可能會對我們的收入帶來一定壓力。但我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工智能檢索功能將為我們釋放更多令人興奮的商業潛力,而這種潛力無疑是巨大的。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Gary Yu:我的問題有關AI智能雲收入。能否請管理層與我們分享一下當前的收入結構和利潤率的細分?在收入結構中,訂閲收入和項目收入的佔比如何?您認為未來幾個季度它們將如何發展?此外,管理層認為短期和長期的利潤率狀況如何?
沈抖:在第二季度,百度AI智能雲收入同比增長27%,達到了65億元人民幣。2025年上半年,AI智能雲收入同比增長34%,高於2024年上半年的低雙位數收入增速。
細分來看。企業雲的增速始終高於我們整體的AI智能雲業務增速,仍然是我們雲業務的主要增長動力。在企業雲中,訂閲收入佔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並在第二季度繼續穩步增長。這種增長主要得益於訂閲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強勁勢頭,同比增長超過50%。我們觀察到,頭部用户和中部客户都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尤其是我們的中部客户——這部分用户持續與我們加深合作,為我們帶來了顯著的收入增長。這也反映出我們不斷擴大的客户羣。企業雲的另一部分收入來自項目收入。項目收入通常與客户部署掛鉤,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合同時間、項目進度的影響,在每個季度發生波動。目前,正在仔細審查我們的項目組合,並逐步降低這部分收入佔比,進而提高收入的穩定性。
私有云方面。私有云在我們的AI智能雲業務中所佔的比例較小。最近幾個季度,我們將百度網盤與百度文庫進行集成,推出了多項新的人工智能功能。近期,我們免費開放了部分人工智能功能,以鼓勵用户應用。從短期來看,這些工作可能會對我們造成一定壓力,但我們相信,這有助於深化用户參與度,讓我們從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中受益。
盈利能力方面。按照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我們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保持了健康的利潤率。這主要得益於公司健康的收入結構以及更高價值的產品。考慮到市場環境的動態變化,我們的利潤率可能會出現季度性波動。但隨着規模的擴大以及產品組合的優化,從長期來看,我們相信業務的利潤率具有明顯的提升潛力。
高盛分析師Lincoln Kong:我的問題還是有關集團的搜索業務。能否請管理層與我們分享一下AI檢索的盈利情況?之前管理層曾提到,AI檢索能為集團帶來更多盈利機遇。能否請您為我們詳細説明一下具體有哪些機遇?隨着AI檢索功能的推出,廣告格式和商業模式將如何演變的?業務利潤率會如何變化?
羅戎:我之前曾提到過AI檢索業務的盈利潛力,在這里我再詳細解釋一下。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雖然我們的人工智能檢索功能已經覆蓋了很大一部分搜索結果,但我們仍處在早期階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的目標是進一步提高多模態內容在檢索結果中的佔比,並通過MCP持續構建、豐富我們的人工智能原生系統。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與現實世界更深、更廣、更高質量的連接。
隨着人工智能轉型的推進和用户體驗的提升,我們相信變現機遇會自然而然地到來。人工智能搜索功能能夠有效增強用户體驗,而非干擾用户檢索。因此,絕大多數過去很難變現的檢索關鍵詞現如今都可以在人工智能檢索功能的幫助下盈利,這也將顯著擴大我們的廣告庫存。當然,現階段我們還是會非常保守地思考盈利策略,以確保用户體驗良好為前提;但從長期來看,我相信我們的盈利潛力巨大。
在百度的AI轉型過程中,我們將逐漸將檢索結果與現實世界相連接,得益於AI智能體、數字人,這一願景正逐步成為可能。這些創新產品使我們能夠通過交互式對話更好地捕捉、檢索用户需求,將用户與具體垂類的服務提供商連接起來,例如醫療保健、旅遊和教育領域。在這些領域,我們的AI智能體和數字人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組織能力。
從長遠來看,提升滿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推動業務從CPC模型過渡到CPS模型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大的變現空間。在第二季度,我們已經測試了一部分AI智能搜索變現能力。雖然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我們已經看到了非常令人鼓舞的信號。我們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如果我們能始終把用户體驗放在第一位,這種趨勢也將有能力持續下去。當然,目前大規模的變現尚未開始,但我們會持續加速。短期來看,我們預計業務相關的收入、利潤仍將面臨巨大壓力;但從長遠來看,我們相信我們始終處於有利地位。
美銀美林分析師Miranda Zhuang:我的問題有關雲業務和GPU。管理層如何看待人工智能驅動的雲需求?在當前經濟較為低迷、市場競爭持續加劇的大背景下,這種需求的可持續性如何?另外,管理層是否觀察到芯片供應有明顯改善?
沈抖:事實上,隨着中國的智能雲市場持續向以人工智能為中心的雲計算轉型,我們看到用户對人工智能驅動的雲服務的需求強勁且在不斷增長。用户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基礎模型的採用正在加速,人工智能已成為越來越多公司的戰略重點。據我們觀察,各行各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需求都在增長:早期的時候,需求可能還只是來自互聯網公司,但如今我們看到需求也同樣來自金融服務和公共部門等更廣泛的行業。可以説,人們對人工智能驅動的雲解決方案的興趣正在迅速增長。與此同時,技術進步也正在推動新興行業(例如實體人工智能)的強勁新需求。我們正在積極地抓住新機遇,與該領域的頭部企業合作,包括二十家中國前景光明的實體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其中四家是中國頂尖的人形機器人公司。
百度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地抓住機遇,主要得益於我們獨特的競爭定位。我們與衆不同之處在於,百度能夠為用户提供高性價比的端到端人工智能雲產品和解決方案,這都要歸功於我們的全棧人工智能能力。以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為例。憑藉業界領先的資源管理能力,我們得以不斷提升利用率和效率,動態分配計算資源,更好地將工作負載與合適的資源相匹配,管理需求波動,從而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佳的性能。因此,我們可以為用户提供經濟實惠、可靠且可擴展的雲服務,使企業能夠輕松地採用人工智能技術,並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業務影響。
我們始終致力於構建靈活的人工智能架構,最大限度地提高GPU利用率,支持包括國產芯片在內的各種芯片。正因如此,我們能夠在供應環境不斷變化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客户。展望未來,我們相信,自給自足的供應鏈以及日益重要的自主研發軟件堆棧將為中國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可持續創新奠定堅實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百度已做好準備引領轉型。
瑞銀集團分析師Wei Xiong:考慮到廣告收入逆風以及集團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投資,能否請管理層與我們談一談,目前公司有哪些成本優化方向和效率提升計劃可以幫助保護利潤率?管理層應該如何看待2026年及以后的利潤率趨勢?
何海建:人工智能投資方面。我們將繼續致力於人工智能投資,今年全年我們都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尤其是在搜索領域的人工智能轉型方面。正如羅戎前面提到的,我們的核心傳統產品,即搜索業務,正在經歷一場徹底的轉型。在過去的幾個季度中,我們加大了投資力度用以加速轉型進程。我們相信,這對帶動長期價值至關重要。當然,由於人工智能搜索業務的變現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尚未形成規模,我們的收入和利潤率在短期內仍面臨相當大的壓力,預計第三季度將尤其具有挑戰性。爲了推動短期效應,我們將積極推動內部效率提升,包括加強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的資源協調,提高整體的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我們會繼續致力於長期的人工智能投資,同時非常謹慎地控制投資節奏,以避免未來出現利潤率波動的加劇。
展望未來,隨着核心廣告業務的復甦和穩定以及非廣告業務收入份額的擴大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我們相信利潤率會有一定的提升潛力。我們相信,集團的戰略方向和嚴謹的執行力將支持公司變現能力逐步復甦。展望未來,在今年年底前,或者年底左右,我們對明年的前景預期將更加明朗。屆時,我們也將為大家提供更清晰的、面向未來的長期規劃展望。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仔細評估、釋放集團資產的隱性價值。我們的目標是增強投資組合,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同時為業務的長期、可持續增長提供支持。
傑富瑞分析師Thomas Chong:我的問題有關百度的自動駕駛。我們看到,目前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對於百度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Apollo Go,管理層認為其區別於行業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優勢是什麼?另外,最近百度官宣與Uber合作,此次合作將如何與集團的全球擴張策略產生協同效應?管理層認為該項業務將如何實現可持續盈利?產品路線圖會是怎樣的?
李彥宏:我始終認為,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工智能改變物理世界的最激動人心的前沿領域之一。想要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功,我們就需要尖端技術、持續的大規模投入以及多年的嚴格執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規模化的商業運營。
作為最早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之一,百度在上述所有領域都建立了堅實基礎,並已成為該領域無可爭議的全球領導者。隨着我們商業模式被逐一驗證,我們目前的重點是擴大運營規模。目前,我們已經在左駕和右駕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確立了全球領導地位。在左駕市場,我們是首家實現UE收益平衡的公司。目前,我們在中國大陸的所有運營車輛均為完全無人駕駛;放眼全球,我們是極少數能夠在單一複雜人口密集區域實現大規模完全無人駕駛汽車商業運營的公司之一。在右駕市場,我們也同樣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在香港,我們正在快速開展開放道路測試,並將在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后,在更復雜的城市場景進行道路測試。我們的技術棧和運營能力具有高度的跨地域和可遷移性,促使我們得以高效地適應新市場和監管要求。
此外,百度第六代無人車Apollo RT6也是我們的重要優勢之一。它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從一開始就專為四級自動駕駛而設計的量產車型。與一些改裝車不同,Apollo RT6是專為四級自動駕駛而打造的。它注重安全性、系統集成和成本效益,並擁有全球四級自動駕駛車輛中最低的單位成本。目前,Apollo RT6已在我們的商業運營中實現了規模化運營,為我們未來的廣泛運營提供了巨大優勢。憑藉這些優勢,我們有信心將業務擴展到全球更多城市,尤其是拓展到那些乘車費用較高的城市。我們擁有全球成本最低的四級自動駕駛車輛和最高效的運營效率。目前,我們已經率先在武漢實現了UE收益平衡,武漢的出租車費用比中國一線城市便宜30%以上,遠低於許多海外市場。但通過在武漢的運行,我們仍然成功地證明了我們的商業模式。我相信,我們的運營能力和成本效益在全球範圍內都是行業領先的。
對百度來説,海外擴張意味着從低價市場進軍到高價市場,而且海外市場的乘車價格通常要高出好幾倍。我們相信,我們巨大的成本優勢能夠在全球大多數主要城市為我們帶來更強勁的單位經濟效益。因此,爲了加速全球擴張,我們也在積極主動地與本地商家建立全球合作伙伴關係。正如我們前面的簡報中提到,今年七月我們官宣了與Uber的合作,八月我們還宣佈了與歐美出行巨頭Lyft間的合作伙伴關係。我們相信,與這些世界領先的出行平臺進行合作將幫助我們更快地進入並擴展至全球市場,比如中東、亞洲和歐洲。
展望未來,我們預計,隨着百度全球運營的車隊規模成倍增長,我們的業務量也將實現加速增長。我們相信,Apollo Go將繼續引領各國市場,並在全球自動駕駛領域保持行業領先的地位。(完)
責任編輯:劉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