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07:1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環球網資訊)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楊沙沙】編者的話:「中國蓮花在白金漢宮盛開。」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選中國產電動汽車當座駕的消息日前引發關注。對於英國王室,國際媒體常用的標籤就是「奢華」和「高端」,從宮殿城堡到皇冠服飾莫不如此。素來推崇環保理念的查爾斯選擇武漢製造的蓮花電動汽車,凸顯中國產電動汽車的世界地位。藉助高性價比、高顏值設計以及智能化技術等因素,中國汽車品牌正重新定義「精品」與「奢華」。香港《南華早報》曾報道稱,奢侈品長期以來是由西方來定義的,但新的趨勢也在出現。無論汽車,還是珠寶、服裝,依託巨大的生產能力與市場,中國品牌逐漸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更多話語權。《環球時報》財經觀察以「Chinaxury」(China+Luxury)為標籤,關注目前在國際上重新定義中國品牌的行業企業,報道他們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本期我們從汽車開始,關注中式精品(Chinaxury)的發展之路。
「查爾斯拒絕特斯拉,購買武漢製造蓮花」
美國《野獸日報》網站以《國王查爾斯三世拒絕特斯拉,從中國武漢購買電動汽車》為題報道稱,一年前,如果查爾斯國王訂購了一輛最先進的電動汽車,很多人認為他會選擇特斯拉。但如今,英國國王選擇了在中國武漢製造的更環保的全電動汽車。
蓮花跑車中國相關負責人向《環球時報》記者證實,查爾斯三世購買的是武漢蓮花汽車全球智能工廠生產的純電智能超跑SUV ELETRE車型。蓮花將該款車型描述為「具有賽車DNA的全電動超級SUV」,售價約為12萬英鎊,續航里程為280英里(約合450公里),可以在2.9秒內從0加速到100公里/小時,最高時速可達約260公里/小時。蓮花特別為查爾斯訂購的新車噴塗王室傳統的緋紅色,即「王室紫紅」。
蓮花由英國工程師科林·查普曼於1948年創立,是一個英國精品跑車品牌,2017年被浙江吉利收購了51%的股份。該公司於2022年將生產從英國轉移到武漢。媒體報道稱,查爾斯挑中的車是在英格蘭中部的蓮花科技創意中心設計的,但在中國武漢製造。
王室長期以來偏愛勞斯萊斯、路虎和賓利等英國豪車品牌,有消息人士告訴英國《太陽報》,查爾斯一直很喜歡環保汽車。王室暗示,如果賓利不能生產電動公務豪華轎車,他們將考慮其他製造商。
媒體對於查爾斯這次的選擇普遍給予積極評價,《泰晤士報》認為蓮花ELETRE是「蓮花從精品跑車向更廣泛的奢侈品市場的一次轉變」。英國廣播公司Top Gear網站評價稱,「蓮花似乎對學習和嘗試新事物很感興趣」,並且認為「這是迄今為止造得最好、故障最少、速度最快的蓮花汽車」。
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蓮花跑車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蓮花汽車全球智能工廠是蓮花跑車全球智造體系的核心,當前量產車型包括純電智能超跑SUV ELETRE與純電超跑轎車EMEYA。該負責人用「英國基因、中國智造」形容蓮花ELETRE,並表示蓮花是全球三大跑車品牌(法拉利、保時捷、蓮花)中,唯一深度整合中國智能電動產業鏈的品牌。
「蓮花電動跑車核心用户為三類人羣,熱愛駕駛、注重品牌技術稀缺性、全球頂級賽道玩家。」上述負責人對記者介紹了蓮花跑車的一系列智能化功能,以蓮花ELETRE為例,可以實現城市無圖NOA(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即不依賴高精地圖,有導航就能開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此外,蓮花跑車還在探索更為智能的車內AI語音技術等方案,讓車主便捷操控車輛。
中國本土品牌近些年也嘗試在國際市場打造高端品牌形象。比亞迪日本分公司社長東福寺厚樹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的汽車消費趨勢正在悄然轉變。相較於以往「價格越高越豪華」的傳統價值觀,如今的消費者更傾向於追求實用性、可靠性、舒適性與環保性能之間的平衡。儘管日本本土品牌仍佔據主導地位,但「高效與安心」已成為越來越多日本消費者的主要評判標準。
「從關注到試駕體驗,再到信賴並願意向他人推薦。」東福寺厚樹表示,「BYD Japan」成立已有20年,日本消費者對中國汽車品牌、特別是比亞迪的認知也在發生積極轉變。他認為,這是中國品牌深耕日本這一成熟、精細化市場多年的結果。圍繞「購車后的安心體驗」,比亞迪日本構建多維度的售后支持體系,包括OTA(空中下載技術)遠程升級服務、電池延長保修制度、官方認證二手車流通機制等。
「駕駛中國產電動汽車,是很酷的體驗」
中國車企近些年在智能製造方向發力,打造汽車產業的「中式精品」。香港科技大學日前與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成立「香港科技大學—比亞迪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香港科技大學發佈公告稱,「該實驗室將聚焦機器人技術與智能製造的前沿研究,致力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譚平是上述實驗室主要負責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他首先笑着向記者坦白:「我不是那種汽車發燒友,不會開車去越野或者穿越,對於像我這樣的消費者來説,最關心的就是汽車能否安全舒適地把我帶到目的地,終極目標是自動駕駛。」
譚平的研究領域是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曾擔任阿里巴巴達摩院XR實驗室負責人以及人工智能實驗室計算機視覺首席科學家。「相較於汽車,我更關心如何讓AI走進現實物理世界。」他認為,AI和汽車行業的典型結合就是自動駕駛技術,其本質就是將車輛從A點移動到B點。
「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我們需要的不是汽車,只是出行,自動駕駛可以幫消費者完成出行,甚至車都可以不是消費者所有,而是一個共享的出行平臺,消費者直接下單,坐上自動駕駛工具,然后到達目的地。」當然,譚平表示,現在自動駕駛技術還不成熟,「上述場景很可能會是自動駕駛未來的終極場景」。
美國《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凱文·凱利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多次提及在中國旅行時曾駕駛中國產電動汽車,表示這是「很酷的體驗」,並且設想2049年「中國將生產世界上最好的汽車,設計專業的學生都會為之傾倒」。
在新書《2049——未來10000天的可能》中,凱文·凱利對自動駕駛普及后,車內空間會如何發展,進行了開放式想象:「車里的每塊玻璃,都將成為展示屏……車內不再需要任何與駕駛相關的裝置,你可以將車內空間打造成移動的家、客廳、辦公室……自動駕駛將真正解放車內空間。」
譚平認為,如果中國車企希望在這樣一個潮流里引領行業發展,那麼一定要在自動駕駛或者具身智能領域有所建樹。「就汽車領域來説,我的設想是,如果到了自動駕駛全面普及的那一天,很可能我們都不再需要私家車,只需要一種能夠安全舒適地把人帶到目的地的工具。這個行業會有很多顛覆性的創新機會存在,誰能夠抓住這樣的機會,誰就會成為世界級的汽車品牌!」
目前,中國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還只是輔助駕駛,但至少10年前多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已經成立。譚平認為,這是因為「大家都相信有關未來場景的描述」。「AI現在被禁錮在電腦或手機屏幕里,如何讓它從屏幕里走出來,走進真實的物理世界,去解決物理世界的問題,這是AI發展的下一個重要階段。」而讓AI和世間萬物結合起來,讓技術賦能千行百業還需要時間,譚平認為「從技術到落地應用,走個10年20年,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們賣的不是汽車,而是一件藝術品,只是碰巧它會跑」
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報道稱,儘管寶馬等德系品牌依舊佔據新加坡豪華車市場重要地位,但近年來,中國高端電動汽車品牌在高顏值、高科技、高價值等方面的不俗表現,重新定義了「中國製造」,並悄然改變着市場格局。文章引用紅旗汽車經銷集團Eurokars創辦人郭豐城的話稱,「我們將紅旗定位為新一代全球奢華品牌,它代表的是中國汽車的未來。」
就引領汽車潮流來講,譚平表示,「最會講故事的那家車廠就是特斯拉,從最早跟市場講電動車,然后開始講自動駕駛,再后來講人形機器人」。
但現在,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認為,到了中國汽車講好故事的時候了。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滕泰分別舉了奔馳以及特斯拉兩個例子,説明企業應該如何轉變觀念,打造「軟價值」。他引用奔馳汽車前總設計師的話説:「我們賣的不是汽車,而是一件藝術品,只是碰巧它會跑。」特斯拉也表示,銷售的不是速度,而是環保、時尚和智能化。
談及「Chinaxury」,滕泰表示,從生產者的角度看,任何一種產品或者服務,都承載着國家或地區特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説,每一次購買都是一次生活方式的選擇。他舉例稱,唐代絲綢通過「絲綢之路」銷往羅馬,羅馬的王公貴族購買的不僅僅是絲綢的物理功能,更值得讓他們炫耀的是絲綢所代表的大唐文化。20世紀90年代,以可口可樂、麥當勞為代表的美國快餐文化風靡全球,背后其實是美國生活方式的輸出。
滕泰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靠物美價廉的優勢,在國內外市場贏得口碑,下一步應該嘗試在智能化、時尚、環保等領域引領全球。中國汽車製造商,應該向當年的奔馳學習,通過自己的敍事,融入高品質高端等理念,「如果只是賣一個廉價的交通工具,打價格戰,忽視了軟價值創造,是沒有前景的」。
譚平判斷,中國有很大概率會誕生出像蘋果公司一樣偉大的企業。目前中美AI發展差距並不大,現在並沒有什麼特別的AI技術是隻有美國纔有,而中國完全沒有的,兩邊不存在代差。他説,「如果你去體驗國內最頂尖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的產品,他們的技術會讓你驚艷。中國技術發展得非常快,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具身智能領域,我們已經處於一個相當前沿的狀態。加上中國的生產製造能力非常突出,無論是具身智能軟件還是硬件,中國未來都有很多機會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