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00:07
今年 6 月,SpaceX 的一艘 「星艦」 在例行加註燃料測試中起火爆炸,這家由埃隆・馬斯克領導的公司決定是時候增派人員了。
知情人士稱,事故發生后不久,約 20% 參與公司旗艦產品 「獵鷹 9 號」 項目的工程團隊被調至 「星艦」 項目,為期六個月。馬斯克希望這款可重複使用的火箭有朝一日能將人類送回月球並送往火星。
SpaceX 和馬斯克向來有通過增派人手解決工程問題的先例:知情人士透露,去年,由於 「普魯福克」 隧道掘進機因水損停運, boring 公司的員工被派往拉斯維加斯使其恢復運行。2018 年,馬斯克旗下汽車公司特斯拉的員工從全國各地被調往加利福尼亞,協助提高 Model 3 的產量。
2025 年 6 月 19 日,SpaceX 的 「星艦」 火箭在得克薩斯州的測試中爆炸。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為 「星艦」 增派人手旨在提高飛船的可靠性、加強零部件測試,並提升公司的火箭生產速度。SpaceX 在 8 月透露,一個裝有氣態氮的加壓瓶受損,導致其在加註燃料時發生爆炸。
此次試驗檯事故是 「星艦」 近期一系列挫折中的最新一起。今年,該公司在得克薩斯州南部設施進行的三次測試發射中,兩次提前爆炸,第三次則未能部署測試衞星,且在返回地球時失控旋轉。
這些失敗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疑問:「星艦」 是否能實現馬斯克的目標?《紐約雜誌》一篇報道甚至發問:「埃隆・馬斯克的‘星艦’是否註定失敗?」
SpaceX 有着令人矚目的業績記錄,包括構建 「星鏈」 衞星互聯網網絡以及在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上的創新,這些都對航天行業和美國太空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也使 SpaceX 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私營公司之一。
自成立以來,SpaceX 進行的高可見度測試飛行(有時會以驚人方式失敗)已成為其標誌性特徵,相關視頻會在馬斯克的社交媒體平臺 X 上進行影院級直播。
該公司的流程旨在從失敗中快速學習。然而,「星艦」 近期的困境表明,頻繁更新造價數億美元的火箭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高昂的問題。
「當你同時對設計進行大量修改時,所有這些連鎖反應就會開始累積,」 美國企業研究所專注於太空政策的高級研究員託德・哈里森表示,「而且你越來越有可能無法發現問題,進而在測試飛行中出現災難性失敗。」
馬斯克對 「星艦」 做出了大膽預測。在他看來,「星艦」 不僅將成為首個完全可重複使用的軌道火箭,其成本還將遠低於任何競爭對手。此外,「星艦」 還將助力他最宏偉的目標:將人類送上火星。
然而,到目前為止,馬斯克早期的預測並未實現 —— 他曾稱 2023 年將能安全地將人類送入太空,並最早於今年將人類送上月球。
「這確實是現存最艱鉅的工程挑戰之一,」 馬斯克在 7 月的特斯拉車主活動上表示,「當我們剛開始談論‘星艦’時,人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即便是在公司內部,我們也曾覺得這幾乎不可能。」
這些失敗並未嚇退投資者。這家擁有 23 年曆史的公司持續籌集新資金,其融資速度更像是一家備受關注的初創企業,而非一家成熟且資金飢渴的企業。最近,SpaceX 計劃進行股票出售,這將使公司估值達到約 4000 億美元。
然而,有跡象表明,SpaceX 若想大幅提高估值,投資者可能需要看到 「星艦」 取得更多進展。知情人士稱,在公司最新一輪融資中(新投資者未參與),其曾討論過 5000 億美元的估值,但在與支持者商議后下調了這一數字。
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該公司計劃最早於 8 月 24 日進行 「星艦」 的第十次測試發射。SpaceX 或許能夠承受更多的測試失敗,但外界認為該公司在 「星艦」 研發上取得進展,這對其長期投資成功以及履行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合同至關重要。
「星艦」 爭奪戰
「星艦」 是構成 SpaceX 業務計劃的眾多項目網絡中的重要一環。該公司始於 「獵鷹」 火箭項目,后來又增加了 「龍」 飛船,用於向太空運送貨物和人員。如今,其大部分收入來自 「星鏈」,該項目依靠龐大的近地軌道衞星系統向地球提供寬帶互聯網服務。
爲了讓 「星艦」 項目順利推進,SpaceX 押注於在面臨微弱競爭的情況下,從其核心火箭項目抽調資源。知情人士稱,由於大量 「獵鷹」 火箭工程師轉而參與 「星艦」 項目,一些計劃由 「獵鷹 9 號」 火箭發射的 「星鏈」 衞星可能會從今年年底推迟至 2026 年初。
知情人士表示,SpaceX 目前已有約 8000 顆 「星鏈」 衞星在軌,今年減少幾次發射並不被視為一個致命問題。
維持 「星鏈」 強勁的財務狀況對 SpaceX 承擔 「星艦」 的成本至關重要。知情人士稱,建造一枚由 「星艦」 飛船和 「超重型」 助推器組成的火箭需要數億美元。
他們補充道,若一次飛行失敗,損失的整個飛行器的成本都將由 SpaceX 承擔。該公司還需承擔其他費用,包括失敗的火箭墜落地球造成的環境破壞成本。
做好 「星艦」 項目對 SpaceX 的未來至關重要。最終,「星艦」 將被用於向太空發射更大、更強大的 「星鏈」 衞星。公司高管表示,隨着時間的推移,SpaceX 計劃逐步淘汰 「獵鷹 9 號」,使 「星艦」 成為其主力火箭。最重要的是,「星艦」 旨在成為在火星建立基地的主要交通工具 —— 馬斯克稱,這也是他創立 SpaceX 的初衷。
SpaceX 的代表未迴應置評請求。
登月任務
SpaceX 堅稱,「星艦」 將在未來幾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NASA 已與 SpaceX 簽訂了價值約 40 億美元的合同,委託其使用 「星艦」 將宇航員送往月球表面。
爲了兑現這一承諾,SpaceX 需要展示在軌道上通過連續飛行十多次為 「星艦」 加註燃料的能力。這種操作從未在接近 SpaceX 所需的規模上實現過,而且 「星艦」 尚未完成一次完整的地球軌道飛行。
一位瞭解相關流程但未獲授權公開談論 SpaceX 決策的人士表示,快速推進的壓力影響了火箭的設計決策。在最近的測試中,SpaceX 使用了被稱為 「版本 2」(V2)的 「星艦」 原型機。該人士稱,這個版本的一些設計決策是爲了節省時間和資金。
這是 SpaceX 和馬斯克願意承擔的一種風險,但這些選擇可能會引發連鎖性的爆炸后果,進而影響公眾看法。
「我認為‘星艦’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會否定 SpaceX 的做法,」 太空分析和諮詢公司 BryceTech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卡麗莎・克里斯滕森表示,「話雖如此,多次測試中持續出現的失敗發生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第一,高關注度;第二,一家通常在創新方面行動迅速且非常成功的公司;第三,在一個多項計劃目標 —— 尤其是 NASA 的登月任務 —— 都依賴這款飛行器的世界里。」
「星艦」 研發的狂熱節奏可能也是其出現失誤的一個因素,快速實施的修改有時會對飛行器的其他部分產生不可預見的影響。例如,一位瞭解情況但未獲授權公開討論該項目內部運作的人士稱,在 SpaceX 開始在后續飛行中增加更多推進劑后,飛行器 「猛禽」 發動機上的一個密封件開始出現故障。
SpaceX 的許多工程師仍然秉持這樣一種理念:每次發射都是一次學習機會,與其等待數年進行一次完美飛行,不如儘早且頻繁地失敗。公司充足的資源和持續獲得鉅額資金的能力助長了這種想法。
衆所周知,SpaceX 「硬件充足」,這意味着它不斷生產多枚火箭原型機用於測試和調整。知情人士稱,儘管公司內部一致認為 V2 版本的設計不夠理想,但仍致力於測試剩余的 V2 「星艦」 庫存。這些人士表示,工程師認為從剩余 V2 版本的發射中可以學到經驗教訓。
最重要的是,工程師需要從 「星艦」 的隔熱瓦獲取更優質的數據,以完善飛行器的可重複使用性。今年的所有飛行中,隔熱瓦都未能完好無損地返回。
今年,白宮提議在波音公司製造的 「太空發射系統」(SLS)完成第三次飛行后逐步停用該火箭。白宮認為,SLS 預算超支且效率低下,最終應被商業替代方案取代,而 SpaceX 的 「星艦」 顯然是潛在選項之一。但由於 「星艦」 的挫折讓人懷疑其能否在近期取代波音製造的這一火箭,參議員特德・克魯茲最終為 「太空發射系統」 的第四次和第五次飛行爭取到了更多資金。
SpaceX 曾多次向質疑者證明,它能夠掌握曾經被認為近乎不可能的工程技術。如今,它需要重新贏得那些擔心公司可能陷入困境的懷疑者的信任。
「最重要的是可見的、可證明的進展,」 克里斯滕森表示,「我認為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產生負面看法。從這個角度來看,最佳結果是他們能讓‘星艦’成功進入太空並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