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愛建電子】電子行業周報:Amazfit產業鏈迎來業績拐點

2025-08-20 17:58

(來源:愛建證券研究所)

Amazfit產業鏈迎來業績拐點

-愛建電子行業周報-

本報告發佈於2025年08月20日

投資要點:

被動元件領漲電子行業。本周(2025/8/11-8/15)SW電子行業指數(+7.02%),漲跌幅排名2/31位,滬深300指數(+2.37%)。SW一級行業指數漲跌幅前五分別為:通信(+7.66%),電子(+7.02%),非銀金融(+6.48%),電力設備(+5.84%),計算機(+5.38%),漲跌幅后五分別為:銀行(-3.19%),鋼鐵(-2.04%),紡織服飾(-1.38%),煤炭(-0.87%),公用事業(-0.55%)。本周SW電子三級行業指數漲跌幅前三分別是:被動元件(+12.32%),數字芯片設計(+10.18%),印製電路板(+9.28%);漲跌幅后三分別是:面板(+1.25%),半導體設備(+2.47%),品牌消費電子(+2.76%)。

2025年8月4日,華米科技發佈2025Q2財報。財報數據顯示,該季度華米科技營業收入達0.98億元;毛利為0.36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這是自2021Q3以來,華米科技財報中首次實現營收同比正增長。核心品牌Amazfit成為本次增長的關鍵引擎:其旗下Bip 6、Active 2系列產品持續保持熱銷態勢,高端機型T-Rex 3亦表現強勁;此外,6月新推出的Balance 2智能手錶與Helio手環,也為季度營收增長貢獻了顯著力量。

華米科技基於長期戰略發展的考慮,主動實施「去小米化」的戰略。雖然造成短期營收下滑,但華米科技實現了由代工廠向品牌商升級的戰略。2021年之后,華米科技通過持續加碼芯片、健康系統等領域的攻堅,不僅擺脫早期對小米的高度依賴,實現完全自主研發,還提高了產品毛利率和自研產品比例。2025年,隨着Amazfit Balance 2、Amazfit Active 2S的發佈,其中Amazfit Balance 2以專業運動功能與高性價比贏得運動人羣青睞,Amazfit Active 2S則憑藉長續航、全能健康監測等優勢吸引廣泛消費羣體,兩款產品共同帶動終端銷量大幅增長。華米科技Q2營業收入實現近三年首次同比正增長,同比增速達46.2%。

智能手錶市場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中國市場增速領先全球。據Statista Market Insights數據,2024年全球智能手錶市場規模達287.2億美元,同比增長16.65%;2024年中國市場規模達34.2億美元,同比增長20.85%。從競爭格局看,全球智能手錶市場份額較為分散,2022年華米科技Amazfit以4%的出貨量佔比位列全球第七;2024年蘋果、華為、三星、小米、小天才五家企業雖佔據58%的全球出貨量,但仍有約42%的市場份額分散於多個自主品牌,為具備差異化優勢的品牌提供了發展空間。

智能手錶產業生態圍繞「硬件-交互-連接-軟件」協同架構運轉。硬件基礎層以電池、芯片、傳感器為核心,攻克續航、算力與數據採集難題;顯示與交互層借OLED、Memory LCD及觸控/按鍵設計,適配產品特性並優化交互效率,提升用户操作體驗;通信連接環節依託無線模組及技術優化,打通內外數據通路;軟件與算法層則通過系統調度、健康算法,賦予設備「智能大腦」。各環節以技術協同為紐帶,從底層硬件到頂層應用深度聯動,驅動產品功能迭代、體驗升級,持續拓寬智能穿戴市場價值邊界,構建起完整且具活力的產業生態體系。

投資建議:傳統消費電子終端市場格局已經十分穩定,但是以智能手錶為代表的新型智能終端市場仍然留有獨立品牌發展的空間。華米科技的Amazfit和Zepp 智能手錶正在進入業績反轉期,我們建議關注其上游供應鏈的投資機會。

風險提示:1)國際貿易摩擦加劇2)下游需求不及預期3)技術升級進度滯后

1. 華米自研加速Amazfit智能手錶發展

  2025年8月4日,華米科技發佈2025Q2財報。財報數據顯示,該季度華米科技營業收入達0.98億元;毛利為0.36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這是自2021Q3以來,華米科技財報中首次實現營收同比正增長。核心品牌Amazfit成為本次增長的關鍵引擎:其旗下Bip 6、Active 2系列產品持續保持熱銷態勢,高端機型T-Rex 3亦表現強勁;此外,6月新推出的Balance 2智能手錶與Helio手環,也為季度營收增長貢獻了顯著力量。

 華米科技基於長期戰略發展的考慮,主動實施「去小米化」的戰略。雖然造成短期營收下滑,但華米科技實現了由代工廠向品牌商升級的戰略。2021年之后,華米科技通過持續加碼芯片、健康系統等領域的攻堅,不僅擺脫早期對小米的高度依賴,實現完全自主研發,還提高了產品毛利率和自研產品比例。2025年,隨着Amazfit Balance 2、Amazfit Active 2S的發佈,其中Amazfit Balance 2以專業運動功能與高性價比贏得運動人羣青睞,Amazfit Active 2S則憑藉長續航、全能健康監測等優勢吸引廣泛消費羣體,兩款產品共同帶動終端銷量大幅增長。華米科技Q2營業收入實現近三年首次同比正增長,同比增速達46.2%。

智能手錶市場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中國市場增速領先全球。據Statista Market Insights數據,2024年全球智能手錶市場規模達287.2億美元,同比增長16.65%;2024年中國市場規模達34.2億美元,同比增長20.85%。從競爭格局看,全球智能手錶市場份額較為分散,2022年華米科技Amazfit以4%的出貨量佔比位列全球第七;2024年蘋果、華為、三星、小米、小天才五家企業雖佔據58%的全球出貨量,但仍有約42%的市場份額分散於多個自主品牌,為具備差異化優勢的品牌提供了發展空間。

智能手錶產業生態圍繞「硬件-交互-連接-軟件」協同架構運轉。硬件基礎層以電池、芯片、傳感器為核心,攻克續航、算力與數據採集難題;顯示與交互層借OLED、Memory LCD及觸控/按鍵設計,適配產品特性並優化交互效率,提升用户操作體驗;通信連接環節依託無線模組及技術優化,打通內外數據通路;軟件與算法層則通過系統調度、健康算法,賦予設備「智能大腦」。各環節以技術協同為紐帶,從底層硬件到頂層應用深度聯動,驅動產品功能迭代、體驗升級,持續拓寬智能穿戴市場價值邊界,構建起完整且具活力的產業生態體系。

1.1 華米科技「去小米化」戰略

從品牌依賴到自主研發。2016-2018年,華米發佈的Amazfit運動手錶、Amazfit米動健康手環、Amazfit智能手錶依賴小米的供應鏈、數據、生態支持,對小米的依賴程度較高。此后華米科技主動縮減小米代工類業務,導致營業收入持續萎縮,從2019-2020年,隨着自研芯片黃山1號、2號的推出,華米相繼發佈Amazfit智能手錶2、Amazfit GTR 2,實現自主研發。2021年后,Amazfit T-Rex Ultra搭載黃山芯片+Zepp OS,實現芯片+系統完全自主。雖然同期由於小米代工業務萎縮,新興自研產品銷量基數低,短期營收下滑,但技術的獨立自主為華米未來產品高附加值發展創造條件。

  智能手錶(Smart Watch)是佩戴於手腕的電子設備,除具備傳統手錶顯示時間等基礎功能外,還可搭載應用程序,為用户提供通話、健康追蹤、音樂播放等服務,可視為手機在便攜交互場景下的延伸產品。

  智能手錶主要由外觀結構(如錶盤、屏幕、錶帶)、核心硬件(包括處理器、存儲芯片、電池)、各類功能模塊(如通信芯片、傳感器、麥克風、揚聲器)及健康監測相關組件構成。以華米Amazfit智能手錶為例,核心器件主要由控制芯片、WiFi/藍牙芯片、內存芯片等組成,主控芯片約佔整機預估價格的43%,具有重要地位。

 華米科技Amazfit智能手錶搭載自研的黃山系列芯片,隨芯片的升級不斷推出新的產品。黃山3號芯片採用雙核RISC-V升級版架構,AI能力得到自研ZEPP Flow大模型的支持(優於2號芯片的基礎2D加速),並通過增強型GPU優化圖形處理。在黃山芯片的加持下,華米科技於2024年推出Amazfit TREX 3,並於2025年相繼推出Amazfit Active 2、Amazfit Balance 2、Amazfit Active 2S等新品。

 Amazfit Active 2S(輕量全能型)相比初代,在續航時間、材料質量方面有了明顯提升;相較於同類競品,續航優勢尤為明顯。續航方面,Amazfit Active 2S採用2270mAh電池+雙處理器架構,有效降低功耗,續航時間由初代Active的7天升至10到21天,超越華為Watch Fit 4的7到10天、小米 Watch S4的8天(藍牙典型)。

  材料方面,Amazfit Active 2S使用藍寶石表鏡(優於初代Active的普通玻璃),硬度高達莫氏9級,提升抗刮擦能力,且售價低於同配置榮耀5 Ultra(¥1999+)。同時,感應器新增BioTracker 6.0 PPG生物識別傳感器,健康監測上新增皮膚温度監測、HRV分析、ECG心電圖等功能,運動功能新增HYROX賽事模式,從而提升了產品整體的全能性。

  Amazfit Balance 2(專業運動型)相比初代,在運動功能、防水能力方面得到明顯優化;相比同類競品,則具有價格低廉的優勢。Amazfit Balance 2價格約為1699元(國補后),約相當於Garmin Forerunner 945售價(3280元)的一半、Apple Watch Ultra售價(6299元)的四分之一。

  運動功能方面,Amazfit Balance 2運動模式超過170個(初代Balance為150+運動模式),並新增高爾夫球場地圖(4萬+離線)和45米自由潛水認證。功能範圍覆蓋Garmin Forerunner 945(鐵人三項等)和Apple Watch Ultra(游泳等主流運動)。

  防水方面,Amazfit Balance 2防水等級達到10ATM(100米),較初代Balance提升一倍;同時,Amazfit Balance 2存儲容量達到32GB(相當於初代Balance的八倍)。這些性能的提升增強了Balance 2的運動適用性。

1.2 智能手錶市場格局

 智能手錶市場持續增長。據Statista Market Insights數據,2024年全球智能手錶市場規模約為287.2億美元(同比+16.65%);預計到2029年全球智能手錶市場規模將達405.7億美元(CAGR5:+7.15%)。2024年中國智能手錶市場規模約為34.2億美元(同比+20.85%),預計到202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7.4億美元(CAGR5:+6.75%)。

全球智能手錶市場份額較為分散。2022年,華米科技Amazfit出貨量佔全球的4%,排名第七。2024年全球出貨量前五家企業(蘋果、華為、三星、小米、小天才)佔據全球總量的58%,仍有約42%的市場份額則分散於多個自主品牌。

1.3 智能手錶產業鏈

  智能手錶產業生態里,硬件基礎層(電池、芯片、傳感器等)、顯示與交互層(屏幕、觸控及按鍵單元)、通信連接環節(無線模組及技術適配)等核心環節,通過技術協同與功能互補,共同推動產品技術落地及市場應用拓展。

  硬件基礎層:電池需突破高能量密度與小型化封裝平衡,電化學設計和封裝工藝影響續航;芯片融合高性能架構與低功耗設計,滿足算力需求並適配續航約束;傳感器集羣依託MEMS技術,高精度採集運動、生理數據,為健康監測等功能供數據源。

  顯示與交互層:屏幕中,OLED憑自發光、高對比度、柔性化適配輕薄化與高畫質需求,Memory LCD在低功耗靜態顯示場景具成本與技術價值;觸摸屏蓋板兼顧透光率、耐磨性與觸控靈敏度,材料選型和表面處理工藝影響交互體驗。

  智能手錶的通信連接環節,依靠無線通信模組,以藍牙、Wi-Fi等標準搭建起設備與外部的連接通路,在功耗和傳輸速率間進行優化,通過射頻設計與協議棧優化來提升連接性能;其軟件與算法層,操作系統適配硬件,優化任務調度與功耗管理,支撐應用程序穩定運行,健康監測、運動分析等算法則基於傳感器採集的數據,運用信號處理、機器學習技術,精準解析生理指標、識別運動模式,為用户提供專業健康管理與運動指導。

2.全球產業動態

2.1

工業富聯公佈H1財報

   8月10日,工業富聯發佈2025年H1財報,受益於AI相關業務強勢增長,上半年營收3607.6億元(同比+35.6%)、淨利潤121.13億元(同比+38.6%),均創同期新高;其中Q2營收2003.45億元(同比+35.9%)、淨利潤68.86億元(同比+51.1%)。

  雲計算業務上,公司產品結構優化,AI服務器佔比穩步提升;Q2整體服務器營收同比增超50%,雲服務商服務器營收同比激增超150%,AI服務器營收同比增超60%。目前GB200系列產品進入量產爬坡階段,良率改善、出貨量逐季攀升,公司正與客户協同研發下一代產品,保持產業鏈覆蓋與交付能力優勢。

  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領域,上半年精密機構件出貨量同比增17%(受益於客户特定機種熱銷);展望下半年,智能手機高階化、生成式AI與摺疊裝置有望帶來新增長動能。

  交換機業務方面,上半年800G高速交換機營收較2024年全年增長近三倍。公司通過深化客户合作、優化產品結構鞏固核心客户份額,夯實全球高性能計算及AI基礎設施競爭力,同時擴大全球產能佈局、整合產業鏈資源,強化產能交付優勢。

2.2

海力士推進1c DRAM製造工藝

  8月11日,據WccfTech報道,SK海力士近期在其1c DRAM製程技術研發中取得突破,成功實現六層極紫外光(EUV)光刻技術的大規模整合,躋身全球該領域領先廠商行列。

  這項技術藉助波長約13.5納米的EUV光線,大幅優化了芯片製造流程:不僅降低了多重圖案化工藝的複雜度,還顯著提升了芯片良率——目前良率已突破80%-90%,同時帶來約11%的讀寫性能提升與9%的功耗降低。

  SK海力士的1c DRAM技術計劃主要面向高性能運算與人工智能市場。當前,其HBM3E及即將量產的HBM4採用1b工藝,而1c工藝將率先應用於后續的HBM4E產品,並助力更高容量DDR5內存模組的開發。未來,公司還將在1d及0a製程中持續增加EUV層數的應用,為High-NA(高數值孔徑) EUV技術佈局,推動DRAM製程向2納米以下節點邁進。

  隨着全球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計算領域對高速大容量存儲的需求激增,SK海力士憑藉六層EUV技術形成的競爭優勢,有望在高端DDR5和HBM市場進一步提升份額,對三星等競爭對手構成挑戰。同時,這一技術突破將加速TB級HBM4及萬兆速率DDR6的商用進程,推動全球內存市場格局的重塑。

2.3

臺積電宣佈將逐步退出6、8英寸產能

   8月12日,臺積電披露未來兩年逐步退出6英寸晶圓業務、整合8英寸產能,此舉不影響2025年美元營收增長約30%的目標,同日還覈准超206億美元資本預算,用於先進及成熟製程等建設,聚焦高階技術、優化成熟製程。

  此前其關閉臺灣最后一座6英寸晶圓廠(月產能8.3萬片,營收佔比不足0.5%)的傳聞獲證實,該廠主營0.45μm及以上成熟製程器件。針對相關客户,臺積電將部分訂單轉至12英寸產線,部分由子公司世界先進接手,閒置廠區或改造為先進封裝廠,支撐CoWoS等技術以滿足AI芯片需求。

  此次調整源於6英寸業務需求萎縮、整合8英寸可提效,且臺積電正傾斜資源至先進製程與封裝等高利潤領域,這與此前計劃退出依託6英寸的GaN業務一脈相承,其將停晶圓五廠GaN生產並改造為先進封裝產線,主要客户納微半導體已與力積電合作保障供應。

  碳化硅領域,臺積電有技術儲備,子公司世界先進2024年計劃與漢磊科技合建8英寸SiC晶圓廠,瞄準電動汽車等市場,加速量產。

2.4

2025國際通信大會在滬舉行

  8月10日至13日,信息通信領域一年一度的國際學術盛會2025國際通信大會(ICCC)在滬舉辦,集結了全球700余名通信領域的學者、產業界人士、研發工程師及青年研究人員,探討通信科技發展的前沿趨勢與未來機遇。大會由中國通信學會(CIC)、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和IEEE通信學會(IEEE ComSoc)聯合主辦、復旦大學承辦,搭建了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與產業合作平臺。

  本次大會以「塑造融合連接的未來(Shaping the Future of Integrated Connectivity)」為主題, 共設置了13場分論壇、19場技術講座、26場研討會、38個特邀報告、16個演示,共同構成了一個多維度、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大會共收到1091篇論文投稿,經過嚴格審稿,最終錄用515篇,全部被工程索引EI數據庫收錄。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系統介紹了智簡無線網絡的核心原理與實踐成果,並深入探討其應用前景與未來發展路徑;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教授格哈德・費特魏斯概述了無線電接入網各層所需的關鍵創新,指出6G不僅是一項技術突破,更是構建賦能個體、保護隱私且為社會創造實際價值的系統基礎;華為技術(加拿大)有限公司管理層則分享了以感知輔助人工智能為核心的6G-ISAC框架,該框架將為類機器人化服務與應用開闢全新空間,推動6G成為大規模智能交互系統的核心平臺。

  分論壇內容覆蓋信息與通信理論、通信信號處理、移動與無線網絡、天空地一體化網絡、通感一體化、AI賦能通信與網絡等關鍵領域,既為學術界提供了深度研討的契機,也為行業實踐者洞察未來方向提供了參考。研討會聚焦6G無線通信、通感一體化、AI應用、低空網絡、衞星技術及新型無線系統設計等前沿方向,均為當前無線通信領域的研究熱點。技術講座圍繞AI深度賦能、硬件突破、多域融合、場景化網絡、內生安全等話題展開深度解析,助力前沿知識的傳播與技術的落地應用。此外,現場還演示了旋轉天線+視覺識別的無線通信原型、大模型生成數字孿生信道(ChannelLM)、LEO衞星同頻全雙工通信原型等創新成果,讓與會者得以直觀體驗並深入理解最新通信技術。

3. 本周市場回顧

3.1SW一級行業漲跌幅一覽

  本周SW電子行業指數(+7.02%),漲跌幅排名2/31位,滬深300指數(+2.37%)。SW一級行業指數漲跌幅前五分別為:通信(+7.66%),電子(+7.02%),非銀金融(+6.48%),電力設備(+5.84%),計算機(+5.38%),漲跌幅后五分別為:銀行(-3.19%),鋼鐵(-2.04%),紡織服飾(-1.38%),煤炭(-0.87%),公用事業(-0.55%)。

3.2 SW電子三級行業市場表現

  本周SW電子三級行業指數漲跌幅前三分別是:被動元件(+12.32%),數字芯片設計(+10.18%),印製電路板(+9.28%);漲跌幅后三分別是:面板(+1.25%),半導體設備(+2.47%),品牌消費電子(+2.76%)。

3.3 SW電子行業個股情況

  本周SW電子行業漲跌幅排名前十的股票分別是:戈碧迦(+48.2%),上海合晶(+45.4%),盛科通信(+38.9%),威爾高(+34.8%),寒武紀(+33.3%),中富電路(+32.5%),東芯股份(+31.7%),綠聯科技(+30.8%),勝藍股份(+28.9%),奧海科技(+26.5%)。

  漲跌幅排名后十的股票分別是:景旺電子(-8.0%),久之洋(-7.4%),東晶電子(-6.3%),傳音控股(-6.1%),福光股份(-5.0%),徠木股份(-4.8%),長光華芯(-4.4%),信濠光電(-4.2%),可川科技(-4.2%),華塑控股(-4.0%)。

3.4 科技行業其他市場表現

費城半導體指數(SOX)本周漲跌幅為+1.32%;恆生科技指數本周漲跌幅為+1.52%。

中國臺灣電子指數各板塊本周漲跌幅分別是:半導體(+0.62%),電子(+1.19%),電腦及周邊設備(-2.17%),光電(+1.55%),網路(+2.42%),電子零組件(+5.16%),電子通路(-2.93%),資訊服務(-0.04%),其他電子(+5.33%)。

4.風險提示

1)國際貿易摩擦加劇

2)下游需求不及預期

3)技術升級進度滯后

免責聲明

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愛建證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本訂閲號不是愛建證券研究報告發布平臺,所載內容均節選自於愛建證券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所推送觀點和信息僅供愛建證券研究服務客户參考,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愛建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爲準。若您非愛建證券研究服務客户,請勿訂閲、接受、轉載或使用本平臺中的任何信息。愛建證券不會因訂閲本平臺的行為或者收到、閲讀本公眾號推送內容而視為客户。任何未經愛建證券同意或授權而對本平臺內容進行復制、轉發或其他類似不當行為均被嚴格禁止。對於使用本平臺包含信息所引起的后果,愛建證券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法律聲明

本平臺為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所(下稱「愛建研究」)依法設立、運營的唯一官方訂閲號。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微信平臺所載內容僅供愛建證券客户中專業投資者參考使用。若您非愛建證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接受、轉載或使用本平臺中的任何信息。愛建證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內容而視其為客户,且由於僅為研究觀點的簡要表述,客户需以愛建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爲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