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加坡媒體:中國正在打造自己的未來醫藥產業

2025-08-20 06:38

來源:環球

新加坡《海峽時報》8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正在成為製藥強國  在距上海不遠的無錫市,中國正在打造自己的未來醫藥產業——一個由大量工廠和實驗室組成的蓬勃發展的生物技術中心。在這里,全球製藥公司能比在其他任何地方更快、更便宜地開發和生產藥物。

在美國對華加徵關税背景下,我本以為像這樣的製造業中心會陷入焦慮。但4月我訪問無錫時,當地政府官員堅稱研究中心方興未艾。他們自豪地向我介紹了那些超級實驗室和茁壯成長的企業。這座城市的研究人員無疑有望在未來幾十年里都保持忙碌狀態。

在打破美國生物技術領域主導地位的過程中,中國不見得就是想在美國擅長的領域擊敗美國。美國生物技術產業以孵化尖端療法和治癒手段聞名,中國的創新路徑則主要聚焦於加快製造速度和降低成本。這些或許並不能改變世界,卻是全球成百上千萬人每天賴以生存的治療方法。隨着中國影響力擴大,世界很快將不得不正視生物技術領域出現的新領軍者。藥明康德就是體現中國生物技術發展的一家公司。它是製藥研發的一站式服務提供商。據估計,這家公司參與了美國1/4藥品的相關工作,其客户既有中國企業,也有歐美製藥商。

中國消費者能享受低價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生物技術企業的藥品測試和生產速度遠超美國同行。目前為止,美國生物技術巨頭似乎並不介意這種競爭,因為藉助藥明康德這類公司,它們能將更多資金投入突破性研究。但這種情況可能很快改變。憑藉政府大力支持、不斷壯大的科學家隊伍、龐大患者羣體、高效醫療體系以及與外國企業(包括美企)的合作,中國生物技術產業或許很快就能趕上美國。而研究撥款的持續不確定性將使美國生物技術產業更難維持其本土主導地位,美國大公司將越來越依賴中國提供的成本優勢和優秀的年輕工程師。

一些人將中國崛起的生物技術產業視為威脅,但約80%的美國人認為處方藥價格過高。將中國視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或許更合理。這能讓美國人在應對糖尿病、癌症、心臟病等日益增多的疾病時有更多廉價藥物和治療方案選擇。中國過去10年取得的進步令人驚歎:大力投資生物技術研究,建設監管基礎設施,培養了一批年輕科學家,生命科學被列為戰略性產業。

中國培育和投資本土生物技術龍頭企業。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期的改革縮短了臨牀試驗審批等待時間,並使臨牀試驗操作成本比美國低約30%。中國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時注重擴大生產規模,沒有一家西方公司能像中企那樣以低廉價格提供生物醫藥產品。中國的生物技術產業是其在全球擴大軟實力的一部分。中國正增加對東南亞國家的藥品出口。

西方從中國購買廉價藥品和治療方法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難道真的會有美國人爲了國家安全放棄能拯救垂危母親的廉價癌症疫苗嗎?美國可以聽從國家安全鷹派的邏輯,徹底禁止中國藥物;也可以像中國從美國創新中獲益那樣,從中國的創新中受益。

中國的成功仍常被視為美國的失敗,但事實未必如此。美國醫療體系仍受困於不平等和低效,美國不妨從中國的成功中汲取靈感。中美都在競相讓人活得更長久、更健康。但如果中國找到更快、更廉價地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美國人不應因政治因素而落在后面。(作者雅各布·德萊爾,吳名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