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總額達410.9億美元 同比增長1.1%

2025-08-20 16:57

智通財經APP獲悉,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25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總額達410.9億美元,同比增長1.1%;其中出口額241.0億美元,同比增長5.0%;進口額169.9億美元,同比下降3.9%。上半年實現貿易順差71.1億美元。

一、出口持續增長,外需穩中有升

從月度出口數據來看,2025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除2月受節日因素顯著影響外,其余月份均保持增長態勢。這一運行曲線表明行業外需基本盤總體穩固。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加徵關税持續擾動全球供應鏈,4、5、6月我對美出口同比均呈現負增長,尤其4月、5月降幅顯著。儘管5月關税政策暫停后6月對美出口環比回升,但上半年對美出口51.67億美元,同比仍下降4.41%。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美市場普遍需求旺盛。

image.png

二、出口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從主要細分類別來看,2025年上半年,除保健康復類產品出口同比微跌外,其余四大類別出口均實現了較為顯著的增幅。

上半年,醫院診斷與治療類產品的出口額達112.3億美元,同比增長8.2%。其中治療用呼吸器具、內窺鏡、人造關節、核磁共振成像裝置、閃爍攝影裝置、人工腎、有創式呼吸機、其他人造人體植入物以及手術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出口額實現大幅增長。總體而言,隨着我國醫療技術與製造能力的提升,產品繼續憑藉其卓越的性價比在全球市場中持續滲透,並向技術密集型不斷轉型,從而提升了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一次性耗材出口額達52.7億美元,同比增長8.0%。其中,橡膠手套、血管支架以及其他人體支架等產品增長明顯。

上半年,保健康復用品的出口量同比增長9.7%,但出口均價同比下跌了10.2%,在此影響下,出口額為46.8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5%。其中,按摩器具作為非醫療剛需類產品,受美國加徵關税影響較大,企業被迫採取了以價換量的出口策略,出口價格同比下滑6.0%,出口數量小幅下降0.2%,出口額為21.1億美元,同比下降6.2%,成為拖累保健康復用品出口最大的細分品類。

醫用敷料類產品出口額達到20.2億美元,同比增長5.6%。特別是高端醫用敷料和漸緊壓襪類產品,其出口增長勢頭強勁,對歐美市場的出口繼續保持高增長。

上半年,口腔設備與材料依舊延續顯著增長態勢,出口額達9.0億美元,同比增長9.6%(因HS取碼範圍調整,同比數據按照2025年新取碼範圍統計)。從量價關係來看,出口量同比增長8.9%,出口均價同比上漲0.7%,實現了量價雙升。其中,牙科器具、假牙以及牙科用X射線應用設備等產品在出口額上實現大幅增長。

image.png

三、市場多元化佈局,產品價值壁壘加速構建

2025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延續以歐美日為主導的格局,對前十大夥伴國出口額佔全球貿易總額逾五成。其中,美國以51.67億美元(佔出口總額21.44%)穩居首位,但受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影響,對美出口同比下滑4.41%,市場份額較2024年同期收縮2.2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技術密集型品類逆勢突破:在國產自主創新支撐下,外科精密儀器、新一代導管及高端敷料等高附加值產品對美出口顯著增長,同類產品在認證壁壘嚴苛的德國、英國等發達市場亦同步擴張,標誌着國產器械正實質性突破發達國家技術准入壁壘。結合新興市場的穩健增長,「技術破局和市場多元化」已成為中國醫療器械出海的核心動能。

image.png

2025年上半年,我國對歐盟醫療器械出口額達47.1億美元,同比增長11.2%,增速顯著高於醫療器械整體出口水平。在歐盟前十大貿易伙伴中,我國對除荷蘭外的其余九國出口額均實現正增長,德國、法國、波蘭、比利時、希臘、丹麥等市場同比增速超10%,凸顯歐盟需求良好復甦與市場滲透持續深化。值得關注的是,高端醫療設備成為增長新動力,包含PET設備在內的閃爍攝影裝置對歐盟出口增長了15倍,其他質譜儀和手術機器人對歐盟出口亦翻倍增長,技術升級推動中國器械在歐洲高端市場持續突破。

image.png

在除美以外傳統市場穩健增長的同時,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正在加速佈局新興地區。受益於新興市場醫療需求升級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深化,國產醫療器械對東盟、拉美、中東、中亞等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出口市場愈發多元化。

2025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對東盟十國的出口額為26.0億美元,同比增長1.8%。其中,對越南出口5.0億美元,同比增長4.5%;對泰國出口4.9億美元,同比增長16.6%;對菲律賓出口4.2億美元,同比增長8.7%;對新加坡出口4.2億美元,同比減少8.8%;對馬來西亞出口3.9億美元,同比減少7.5%;對印度尼西亞出口3.2億美元,同比增長3.0%。

image.png

2025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對拉美地區出口20.2億美元,同比增長13.8%。其中,對巴西出口達5.4億美元,同比增長13.9%;對墨西哥出口3.3億美元,同比下降1.8%;對智利、哥倫比亞、祕魯、阿根廷均實現兩位數出口增幅。

image.png

2025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對中東出口額為9.5億美元,同比增長7.3%。其中,對沙特阿拉伯出口2.6億美元,同比增長13.9%;對阿聯酋出口2.3億美元,同比增長2.4%;對以色列、約旦、阿曼的出口增幅亦均超兩位數。

image.png

2025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對中亞五國出口額為3.8億美元,同比增長16.4%。其中,對哈薩克斯坦出口1.9億美元,同比增長15.9%;對吉爾吉斯斯坦出口0.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6%。

image.png

四、國產替代趨勢持續,自主創新深化重構進口格局

2025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額延續下行趨勢,總額達169.9億美元,同比下降5.7%,連續三年維持負增長態勢。在技術升級與政策引導雙重驅動下,國產替代格局加速從中低端耗材向高端設備領域躍遷:體外診斷試劑(海關編碼:38221900)作為最大進口品類,進口額同比下降-19.4%,主因IVD國產化率提升及集採政策傾斜;醫用影像設備替代尤為顯著,彩色超聲波診斷儀進口額同比縮減5.7%、X射線應用裝備進口額同比驟降30.6%,反映國產設備技術突破的擠壓效應;高值耗材(如人造關節、血管支架等)因帶量採購國產佔比要求及本土成本優勢,進口額下降亦較為明顯。可以看出,國產替代主戰場正在逐步轉向醫療器械的前沿領域,例如高階影像系統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不過從短期來看,國產器械仍需在高端傳感器、精密零部件等領域深化國際協同突破。

image.png

2025年上半年,美國、德國、日本仍是我國醫療器械前三大進口來源國,合計佔比49.6%,較上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進口市場集中度保持降低的同時自美、德、日三國的進口額同比均下降,且降幅高於整體平均水平。

在進口額排名前十的國家/地區中,我國醫療器械自墨西哥和法國的進口額同比增長,其余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我醫療器械自東南亞和南美等地區的進口增速明顯,一方面源於墨西哥因美國企業中轉避税及本土化生產形成短期增長亮點,但更深層動力來自全球產業鏈多極化重構——包括東南亞RCEP區域一體化紅利、南美政策驅動型基建投資,以及中國企業的主動產能佈局與技術輸出等。

image.png

五、國際環境變幻交織,堅定「創新+全球化」雙驅動

當前,國際局勢以及外貿環境變幻交織、國際關税政策反覆無常,各類挑戰紛至沓來。貿易限制措施及非正常競爭手段層出不窮,致使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強。在當前國際貿易摩擦升級、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複雜環境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始終堅持技術創新與全球化戰略雙驅動。

據國家藥監局最新統計數據,2025年上半年已有45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其中國產產品佔比高達83.3%。國產企業在傳統外資優勢領域實現全面突圍——在心臟電生理領域,國產PFA設備與國際巨頭同步競爭;神經介入方面,國產密網支架性能比肩國際頂尖產品。與此同時,頭部企業陸續攻克高端領域「卡脖子」技術,聯影醫療推出全球首款5.0T人體全身磁共振,標誌着我國打破歐美企業在超高場磁共振設備領域的長期壟斷,並通過FDA和CE認證;恆瑞醫療攻克ECMO膜肺材料PMP膜絲工藝,實現全產業鏈國產替代……

面對美國加徵關税、技術封鎖等非正常競爭手段,中國企業以「技術梯隊+全球佈局」重構競爭秩序。聯影醫療已在全球構建起「7大區域備件樞紐+32個國家庫」的全球服務網絡,通過美國、荷蘭、阿聯酋、馬來西亞等戰略備件中心輻射全球市場;微創手術機器人進入歐美及「一帶一路」30國,通過5G遠程手術技術輸出「中國方案」;邁瑞醫療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進行全球化戰略推進,通過物聯網技術將設備之間的遠程監控和數據傳輸帶到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區的醫院。越來越多的國產醫療器械通過營銷國際化、服務本地化打造自主品牌「出海」;與此同時,也有更多企業探索將供應鏈和生產製造進行海外本地化部署,構建"研發-生產-服務"全球協同生態。以技術主權突破壁壘,以生態協同穿透變局,中國醫療器械正以"技術創新+全球化"的雙輪驅動,在國際競合新局中重塑產業話語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