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手握2.57億美金,康迪科技「一體兩翼」戰略漸入佳境

2025-08-20 11:2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雷達財經)

雷達財經出品 文|江北 編|深海

8月19日,康迪科技股價大漲13.29%,加上8月18日的漲幅,公司兩個交易日內股價漲幅達26.56%。

消息面上,8月19日,康迪科技發佈2025年中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3630萬美元,較2024年同期5980萬美元下降39.3%;淨利潤為170萬美元,較2024年同期淨利潤240萬美元下降28.7%。

為何業績下滑,康迪科技股價反而大漲?雷達財經梳理發現,反常現象的背后,康迪科技經歷了戰略轉型以及團隊的變更。升級后的團隊全面發力,在新品開發、營銷合作,銷售網絡鋪設、市場品牌等方面快速推進,康迪科技全面進入精細化運營模式。

上半年,公司策略聚焦零售渠道的庫存管理,毛利率顯著提升,達到了45.2%,較2024年同期的31.7%增長了13.5個百分點。

在夯實核心非公路車業務的同時,公司還與雲深處合作機器人業務,併成功成為寧德時代重卡換電站的供應商,順利拿下了第一單。至此,公司的「一體兩翼」戰略成形,正逐步從製造型企業轉型為科技控股型企業。

截至上半年末,康迪科技擁有2.57億美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及定期存款,遠超公司市值,為公司轉型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雷達財經表示,隨着康迪科技換電設備與機器人業務的增長,公司的估值邏輯將從傳統制造切換至智能裝備,估值有望大幅提升。

主業繼續夯實

康迪科技前身為浙江康迪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從2006年開始,康迪科技研發電動汽車。2007年,公司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

2013年,康迪科技與吉利合資成立電動汽車公司,一度成為微型純電公路車行業頭部公司。2021年,吉利買下康迪科技的持股權。

「我們在國內有生產基地,又是美股上市公司,在美國有成熟的銷售體系和本土團隊,並且美國是非公路車的最大市場。」據康迪科技董事局主席董學勤回憶,爲了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康迪科技接連召開幾次會議,最終定下的方向是生產純電非公路車。

作為曾經的公路車公司,康迪科技跨界進入非公路車市場,堪稱「降維打擊」。

2022年,第一輛純電的高爾夫球車駛下產線,隨后,公司不斷擴展品類至卡丁車、沙灘車、農夫車等。截至目前,公司核心產品聚焦高爾夫球車(LSPTV)和電動全地形車(UTV)。

目前,康迪科技在浙江永康和江西新余的工廠負責鋰電池包、電機等零部件的生產,浙江金華和海南海口的工廠則負責高爾夫球車和農夫車的生產。在整車生產好后,通過集裝箱漂洋過海運至美國銷售。

由於美國本土品牌的非公路車太貴,而其他一些國內廠商的產品太次,康迪科技用料足,價格適中,還兼容特斯拉超充樁在內的各類充電樁,這讓「康迪牌」非公路車一下子贏得了許多美國顧客的青睞。

除了打球,許多美國顧客還開發了高爾夫球車的新用途——代步,在許多美國超市門口、居民區巷子,都能看到康迪科技生產的高爾夫球車的身影。

爲了推動康迪科技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去年10月10日,康迪科技宣佈,公司創始人胡曉明辭去董事局主席職務,仍保留董事職務,以向公司新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

公司董事會選舉董學勤為新任董事局主席。董學勤在汽車工程、汽車安全等領域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廣泛的知識和專長,並擁有多項專利。此外,公司任命陳峰為首席執行官,其在電動汽車和換電領域經驗豐富。

公司新管理層提出了「三海突圍」戰略——製造出海、智造出海、生態出海。

康迪科技的「三海突圍」實踐路徑非常清晰,已實現供應鏈本土化、渠道多元化和品牌場景化。

在供應鏈本土化方面,今年5月1日,康迪科技宣佈,美國德克薩斯州加蘭市的工廠已正式投入使用,首臺「美國製造」的高爾夫球車順利下線。

據悉,加蘭工廠佔地約4.56英畝,總建築面積達74758平方英尺,具備康迪科技旗下全系電動非公路車型的生產能力,包括UTV及其他電動非公路休閒車型。

陳峰表示,加蘭工廠的投入使用,為公司未來在美國市場的持續增長與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已宣佈與中比能源科技(CBAKEnergyTechnology)建立合作伙伴關係,計劃在美國建設兩座鋰電池生產設施,持續擴展本地製造佈局。

在渠道方面,目前康迪科技已成功入駐Lowe's、Costco等北美一千多家零售商超門店,經銷商網絡正在不斷擴大。

在品牌方面,康迪科技聯合家居零售巨頭Lowe's推出NFL主題高爾夫球車,覆蓋32支橄欖球球隊粉絲羣體。

在公司新老管理層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康迪科技非公路車實現了超7000萬美元的營收,該年公司全部營收為1.18億美元,佔比超60%。而到了2024年,公司來自非公路車及相關零部件銷售額同比增長8.9%,達1.17億美元,該年公司總營收為1.28億美元,非公路車業務佔全年總營收的91%以上。

今年上半年,康迪科技聚焦零售渠道的庫存管理,毛利率顯著提升,達到了45.2%,較2024年同期的31.7%增長了13.5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北美市場非公路車市場電動化滲透率不足20%,遠未飽和,康迪科技該業務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兩翼」展翅

雷達財經注意到,非公路車業務,是康迪科技「一體兩翼」戰略中的「一體」。此前,董學勤在公開採訪時透露,康迪科技已經搭建了以北美非公路車出行產品為基礎,智能機器人和能源換電裝備為兩翼的業務架構。

作為「兩翼」之一的機器人業務,於今年6月12日啟動。該日,康迪科技宣佈與「杭州六小龍」之一的雲深處科技達成兩項合作,共同開發面向北美市場的智能高爾夫裝備及安防巡檢四足機器狗。

其中,智能高爾夫裝備球童機器人由康迪科技負責功能定製與渠道推廣;雲深處主導機器人核心技術開發,包括路徑規劃、導航與人機交互。雙方合作的高爾夫智能裝備瞄準高端休閒消費市場,與其現有高爾夫球車業務形成協同,雙方還計劃當條件成熟時在北美進行本地化生產。

而對於安防巡檢四足機器狗項目,康迪科技負責提供系統集成與規模化生產能力,雲深處提供關鍵感知與控制技術。據悉,北美安防市場年規模超百億美元,因勞動力成本高昂,智能巡檢需求迫切。

康迪科技與雲深處科技期待通過前述兩大產品的持續迭代與本地化推廣,抓住北美及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快速增長機遇,實現可持續增長與長期價值創造。

除了與雲深處科技合作,康迪科技還與浙江大學成立聯合研究院,聚焦環境感知與運動控制算法,推動機器人技術商業化落地。

康迪科技的另一「翼」是換電業務。

今年8月12日,康迪科技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中換電(浙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換電」)宣佈,已與寧德時代正式簽署《框架採購合同》,成為寧德時代換電站設備的供應商。

8月18日,中換電宣佈,其已成功獲得首個重卡商用車換電站設備訂單。這標誌着中換電正式進入寧德時代全球供應商體系,並將為其提供硬件支持,共同推動換電站標準化建設。

目前,全球換電市場正以年複合增長率超40%的速度擴張,未來換電行業更是有望成長為萬億級別的大市場。

基於對換電行業的看好,康迪科技早在十幾年前就涉足換電技術,公司新任首席執行官陳峰在換電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目前,康迪科技的智能換電系統擁有電池更換、車輛定位、電控管理等9大模塊,具備一鍵換電、90秒高效換電、自動計費、實時監控等6大優勢。

按照寧德時代年內建成500座換電站,長期目標將超10000座換電站計劃測算,中換電未來的設備訂單量有望顯著提升。而隨着寧德時代與中石化合作的海外換電站項目順利進行,中換電還有望「走出去」,將換電設備出口到更多國家和地區,併成為康迪科技的另一重要增長引擎。

估值有望上升

在許多市場人士看來,康迪科技的轉型升級已進入快車道,其正在從傳統制造企業向科技控股型平臺公司躍遷。

初步來看,康迪科技至少具有三大優勢:

首先是換電+機器人雙技術協同,研發資源可重複利用,換電技術可同步提供給安防機器人使用。

其次是現有北美銷售渠道可供新產品推廣使用。換電設備及安防機器人可以使用現有高爾夫球車經銷商團隊推廣,不僅可以降低市場開拓成本,而且可以快速搶佔市場。

最后是政策紅利,作為在中美同時設立工廠的跨國企業,康迪科技可以通過美國本地化生產獲取補貼,同時利用中國供應鏈降本。

雷達財經注意到,積極推進「一體兩翼」戰略的康迪科技,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共計250萬美元,較2024年同期170萬美元增長48.5%,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當前時期進行的電池產品研發項目。

隨着公司轉型的逐步深入,康迪科技的資金能撐得住嗎?在康迪科技首席執行官陳峰看來,完全不是問題。

陳峰在「2025年中期財報會-管理層講稿」中透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擁有2.57億美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現金和存單,財務狀況保持穩健,為未來的增長和業務擴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雷達財經注意到,市場給予康迪科技的估值並不高,目前其最新市值為1.39億美元,遠低於在手現金金額。

在宋清輝看來,康迪科技手握大筆資金,可以支撐公司完成戰略轉型,隨着換電和機器人的收入增加,公司將被市場認定為科技型企業,估值可以享受到15倍甚至更高的PE。屆時,康迪科技的市值將大幅躍升。

雷達財經注意到,目前康迪科技股價已因轉型頻頻出現異動。

8月12日,康迪科技(KNDI.US)股價盤中一度飆升21.7%,最終報收於1.31美元,漲幅達13.91%,成交量較8月11日上漲達7021.62%。這一異動源於當日早間的一則消息——康迪旗下中換電與寧德時代正式簽署換電站設備供應合同。

而在宣佈獲得寧德時代首個重卡換電站設備訂單的8月18日,康迪科技股價再度發生異動,盤中一度大漲15.63%,最終報收於1.43美元,漲幅達11.72%。

8月19日,康迪科技股價報收於1.62美元,再度大漲13.29%。據此計算,自8月12日以來,康迪科技股價累計上漲達40.87%。

未來,康迪科技的「一體兩翼」戰略還將取得哪些成果?雷達財經將繼續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