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0 10:32
轉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海康威視(002415);通達電氣(603390);大華股份(002236);千方科技(002373);五洋自控(300420);眾合科技(000925);四維圖新(002405);皖通科技(002331);深城交(301091)等
本文核心數據:智慧交通產業鏈;市場規模;市場結構;競爭格局;發展前景預測等
行業概況
1、定義:在新的時代下有更豐富的內涵
智慧交通的概念來源於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最早在1960年由美國智能交通協會提出,其認為智能交通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並運用於交通系統,從而提高交通系統效率的綜合性應用系統。到了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礎上,融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高新IT技術,通過高新技術匯集交通信息,提供實時交通數據下的交通信息服務。大量使用了數據模型、數據挖掘等數據處理技術,實現了智慧交通的系統性、實時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務的廣泛性。
智慧交通是以互聯網、物聯網等網絡組合爲基礎,以智慧路網、智慧裝備、智慧出行、智慧管理為重要內容的交通發展新模式,具有信息聯通、實時監控、管理協同、人物合一的基本特徵。智慧交通系統主要解決四個方面的應用需求:分別是交通實時監控、公共車輛管理、旅行信息服務以及車輛輔助控制。
2、產業鏈剖析:智慧交通產業鏈涉及環節眾多
智慧交通行業鏈上游主要是算法設計,芯片零部件、數據內容、數據中心、軟件平臺、車載終端、感知設備、機電系統、通信模組和檢測設備,中游主要是基建設施和服務,包括前期規劃、設計、諮詢和造價,中期為交通系統集成以及建設總承包,后期是運維、調度指揮以及應急管理。下游主要是應用領域,包括智慧公路、智慧公交、智慧機場、智慧港口以及智慧軌道。而智慧交通需要先進的技術進行支撐,GIS、GPS、C-V2X、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AI技術等,貫穿整個產業鏈。
智慧交通產業鏈各環節玩家眾多,傳統安防企業、互聯網廠商、雲計算服務商、算法提供商等均開始進入智慧交通各細分領域。智慧交通行業上游製造商具體包括算法提供商與電子器件製造商,相關代表企業有商湯科技、騰訊、海康威視、百度等;中游的智慧交通軟硬件產品製造商代表企業有千方科技、易華錄等;在下游智慧交通服務市場,代表企業如多倫科技(維權)、車聯網絡、大眾交通等。
行業發展歷程:智慧交通行業處於一體化融合階段
相對比發達國家,中國智慧交通產業發展起步時間較晚,智能交通向智慧交通的演變歷程,大致可以概況為以下四個發展階段。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組織相繼開展了智能交通系統(ITS)發展戰略、體系框架、標準體系等研究。2012年開始,隨着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基於人工智能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智能出行等將會成為智慧交通系統技術發展的關鍵方向。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求各地開展智慧交通示範工程」。2021年《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加快推進交通運輸一體化融合,助力交通強國建設。目前智慧交通發展處於一體化融合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上支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
從2015年開始,政府層面持續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推進智慧交通行業快速發展,以匹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需求,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重要基礎支撐。2020年以來,我國智慧交通相關政策更是頻出,智慧交通基礎建設成為行業發展重點,2021年9月交通運輸部發布的《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國將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點工程,智能交通管理將得到深度應用。2025年7月,《交通運輸部2025年半年工作會》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要進一步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行業發展現狀
1、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3.8萬億元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根據交通運輸部歷年發佈《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由2016年的2.87萬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3.9萬億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保持在較高水平。2024年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8萬億元,繼續保持高位。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6軸7廊8通道」路線里程超過26萬公里,建成率約90%。
2、智能交通億級項目建設謀求高質量發展
根據智慧交通網(ITS114,深圳市交通運輸委主管,深圳市智慧交通產業促進會主辦)不完全統計,2024年,我國城市智能交通(除停車)億級項目市場規模約為54.6億,項目數27個。相比2023年有小幅下降。
從億級項目平均規模水平來看,從2022年的2.13億元/個,增長至2023年的2.41億元/個,2024年有小幅下降。整體來看,近幾年城市智能交通(除停車)億級項目規模相對平穩,保持在2-2.5億元/個之間。
3、智能運輸類大項目建設需求相對較多
從城市智能交通(除停車)億級項目類型來看,2024年,交通管控億級項目市場規模超過20億,項目數量12個,佔比均在四成左右;而智能運輸億級項目市場規模超過30億,項目數15個。整體來看,在城市智能交通(除停車)億級項目中,智能運輸類項目需要相對較大。
4、智慧交通市場規模超過2400億元
智慧交通是我國發展智慧城市的重要項目之一。近年來,隨着智慧城市的不斷發展,我國交通行業也不斷朝着智慧化方向發展,其市場規模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據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結合交通各細分行業的智能化情況,2016-2023年,我國智慧交通市場總規模由973億元增長至2367億元。隨着我國交通智慧化應用的不斷推進,智慧交通的市場規模增長將繼續保持較快速度。初步測算,2024年我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超過2400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1、企業競爭:通信類、互聯網類企業為行業主要玩家
據ITS114數據統計顯示,2024年我國城市智能交通(除停車)億級項目中,中標企業排名前五分別為移動系,電信系,中鐵系,海信網絡科技和中國通號上海工程局集團。移動系和電信系憑藉強大的通信技術實力、廣泛的網絡覆蓋以及在數字化領域的深厚積累,能為智能交通提供穩定的數據傳輸和先進的技術解決方案。中鐵系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底藴深厚,對交通系統理解深刻,其豐富的工程經驗使其在相關項目中極具競爭力。海信網絡科技專注於智能交通領域,技術研發實力強勁,產品和解決方案貼合實際需求。中國通號上海工程局集團在軌道交通信號控制等方面優勢明顯,為智能交通項目提供專業可靠的技術支撐。
從企業份額來看,2024年,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兩大運營商佔據前二,中標總額規模佔比超過22%;TOP5企業中標總額約佔總市場的45%,市場集中度一般。
2、區域競爭:試點城市主要集中在華東沿海等地
2022年8月22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公開《關於公佈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項目(自動駕駛和智能航運方向)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首批試點項目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長春、重慶等10余個省市的18個項目。2024年4月公佈《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項目(自動駕駛和智能建造方向)名單》,第二批共32個試點項目入選。
整體來看,兩批試點項目共計40項,主要集中分佈在以浙江、山東為核心的華東沿海地區、廣東為核心的南部沿海地區以及湖北、重慶為主的內陸區域。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智慧交通市場在技術驅動下穩健增長
近年來中國智慧交通發展潛力深厚,呈現多維度驅動的良好態勢。政策層面,國家戰略明確了數字化交通框架的構建方向,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清晰指引和政策支持。技術融合不斷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場景深度結合,推動交通信號優化、路徑規劃等核心環節效率提升,實現從單點技術應用向系統智能的跨越。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城市化進程加速帶來交通治理、出行體驗等多方面需求,催生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全面推進,車路協同、新型感知設備等技術在各類交通場景落地應用,有效提升了交通運行安全性和流暢度。隨着智慧交通建設加快,預計行業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到2030年,中國智慧交通行業規模超過3千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智慧交通行業發展前景展望與投資戰略規劃深度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註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