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行業供需共振助推板塊熱度攀升!稀土ETF(516780)成交放量

2025-08-20 14:02

近期稀土行業呈現供需共振格局,上游供應偏緊態勢延續,下游需求端磁材企業訂單持續增長,疊加出口表現強勁,共同推升稀土價格走高,稀土板塊關注度顯著提升。稀土ETF(516780)跟蹤的中證稀土產業指數表現突出,該指數近一年漲幅達98.67%,顯示出稀土板塊強勁的增長態勢。(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8/19,指數歷史漲跌情況不代表未來表現,不構成對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請投資者關注指數波動風險)

基本面回暖激發資金配置熱情,稀土ETF(516780)持續獲資金流入。截至8月19日,該ETF自7月以來規模實現翻倍增長,最新規模達24.22億元,創產品自成立以來(21/2/26)歷史新高,期間合計資金淨流入2.54億元。(數據來源:交易所、Wind,2025/7/1基金規模為11.2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資金的強勢流入下,稀土ETF(516780)最近兩個交易日(25/8/18-25/8/19)成交額顯著放量,環比增幅分別達94.28%和12.34%,其中8月19日全天成交額達5.13億元,刷新成立以來單日成交額新高,彰顯資金強烈的配置需求。截至今日午盤13:30分,稀土ETF(516780)成交額已達3.42億元。

(數據來源:Wind)

8月19日,稀土產業鏈從下游的礦端、氧化物、稀土金屬以及釹鐵硼毛坯等整個稀土產業鏈的價格整體出現了上漲。其中,SMM氧化鐠釹的價格為63.2-63.5萬元/噸,其均價為63.35萬元/噸,較前一交易日大漲7.83%;氧化鐠釹63.35萬元/噸的均價與其2024年12月31日的均價39.8萬元/噸相比,今年以來上漲了59.17%。(數據來源:SMM)

消息面上,8月5日,國內首條稀土盤式電機智能示範線在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建成投產。其首款成熟產品——厚度僅 6 毫米的稀土永磁軸向磁通電機,較同類產品體積鋭減 60%,重量降低 80%。這一智能示範線的落地,標誌着我國在高端稀土永磁電機研發與產業化上邁出關鍵一步。該示範線預計年底實現量產,年產能可達50萬台。

據悉,稀土ETF(516780)的標的指數為中證稀土產業指數,該指數選取了涉及稀土開採、稀土加工、稀土貿易和稀土應用等業務相關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樣本,前五大成份股為北方稀土、包鋼股份、中國稀土、盛和資源、卧龍電驅,均為在全球稀土產業中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優質企業,且前五大成份股合計權重38.73%,在板塊業績改善的催化下,指數有望展現更高的彈性。(指數前五大成份股及權重數據來源:中證指數公司、Wind,截至2025/8/19,涉及個股僅供展示指數前五大成份股,非個股推薦,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華泰證券表示,稀土長期供需改善+戰略地位強化,預期25-26年稀土價格中樞有望持續上行,公司業績有望持續改善。24Q1稀土價格或已觸及周期性底部;25-26年全球氧化鐠釹或持續供不應求。此外,在「逆全球化」背景下,稀土的戰略意義愈發凸顯。7月10日,美國國防部以4億美元收購MP Materials公司15%的股權;中國實施出口管制,打擊稀土非法出口,均凸顯出稀土資源的戰略價值。7月啟動的金屬鐠釹競拍表現活躍,市場看漲情緒濃烈。(研報來源:華泰證券-華泰 | 有色金屬:重視稀土戰略地位,看好價格上行-2025/8/20)

稀土ETF(516780)的管理人華泰柏瑞基金擁有超18年ETF運營經驗,指數投資管理能力及跟蹤誤差位於行業領先水平,一手打造了滬深300ETF(510300)、A500ETF華泰柏瑞(563360)、紅利低波ETF(512890)等標杆精品。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19日,華泰柏瑞基金旗下ETF規模達5336億元。(數據來源:交易所)

備註:稀土ETF(516780)成立於2021/2/6,2021年(成立至年底)、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回報分別為42.85%、-26.24%、-14.17%、9.20%、16.00%,業績比較基準為中證稀土產業指數收益率,同期漲跌幅為51.59%、-27.51%、-15.82%、7.60%、15.35%。歷任基金經理為:李茜(2021/2/26-2024/5/14)、譚弘翔(2021/3/10至今)。以上數據摘自基金定期報告。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過往業績不能預示未來收益。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風險自擔。投資人在投資基金前應認真閲讀《基金合同》和《招募説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在瞭解產品情況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對基金投資作出獨立決策,選擇合適的基金產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