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諾基亞出手!吉利歐洲市場告急

2025-08-20 12:1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大象新聞)

近日,一則專利訴訟消息攪動中國汽車出海版圖。據海外知識產權媒體 IP Fray 報道,諾基亞已正式對吉利集團及旗下極氪、領克、路特斯、Smart 四大品牌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此次訴訟波及吉利在歐洲 18 個國家的 32 家分公司,矛頭直指車企出海核心市場。

此次涉案的專利並非普通技術專利,而是蜂窩通信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SEP),包括 EP3799333(4G/5G 前導序列分配)和 EP4090075(5G 波束切換技術)等關鍵技術。諾基亞方面稱,吉利在車輛中應用這些蜂窩技術時,未獲得授權,這成為其發起訴訟的核心理由。

一旦法院認定侵權成立,后果對吉利而言堪稱 「重創」—— 旗下相關車型將在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 18 個歐洲國家面臨全面禁售。而此時發起訴訟,對正加速開拓歐洲市場的吉利來説,無疑是精準打擊。數據顯示,2024 年吉利出口量達 41.45 萬輛,同比增幅高達 57%,歐洲市場在其中貢獻了關鍵份額,領克品牌更是以超 4 萬歐元的單價,蟬聯中國品牌在歐洲的銷冠。

面對訴訟,諾基亞在給 IP Fray 的聲明中表示,此前已多次向吉利提出公平合理的專利許可協議,但均遭拒絕。諾基亞認為,這使得吉利在已獲得許可的競爭對手面前,擁有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無奈之下才選擇法律途徑,不過仍願意進行善意談判。

值得關注的是,諾基亞此次拿出的核心專利 EP3799333,並非首次 「出手」。此前,該專利就曾被用於起訴 OPPO、vivo 等中國手機廠商,最終導致這些廠商的產品在德國被禁售。業內人士分析,諾基亞此次訴訟或許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是迫使吉利就 4G/5G 技術使用許可費展開談判。

從吉利在歐洲的佈局來看,這里更是其全球化戰略的核心戰場。目前,領克已在 7 個歐洲國家鋪設 21 家經銷商,極氪打入瑞典、荷蘭等 40 多個國家市場,路特斯電動跑車則肩負着品牌高端化的重任。若禁售禁令生效,吉利不僅將損失歐洲市場近 20% 的全球出口份額,其在歐洲的高端化佈局也可能全面受阻。

更讓車企承壓的是專利許可費成本。據悉,諾基亞通過專利池 Avanci 向車企收取許可費,當前定價為每輛車 49 美元(4G 約 20 美元 + 5G 約 29 美元)。按吉利 2024 年出口量計算,僅專利費一項,其年成本就超 2000 萬美元;若覆蓋全球出口網絡,總費用或突破億元人民幣。這種 「整車抽成」 模式爭議不小,早在 2019 年就引發戴姆勒、大陸集團集體抗議,甚至推動歐盟介入調查諾基亞是否存在壟斷行為。而且,諾基亞此次委託的律所 Arnold Ruess,正是此前擊敗 OPPO、vivo 的原班人馬,意圖複製 「訴訟施壓 — 促成談判」 的路徑,而吉利旗下被訴品牌均未加入 Avanci 許可計劃。

事實上,吉利並非個例。今年以來,比亞迪已接連被 Avanci 專利池成員 Sol IP 和 IP Bridge 起訴,加上此次諾基亞訴吉利,中國車企在歐美市場遭遇專利圍堵的問題逐漸凸顯 —— 全球化佈局加快的同時,知識產權領域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

為何中國車企頻頻遭遇此類訴訟?根源在於專利儲備和佈局的 「短板」。目前,中國車企的專利佈局多集中在電池、車身結構等傳統領域,在車聯網、人機交互等智能網聯核心技術上,專利儲備薄弱。全國汽車專利大數據平臺統計顯示,我國頭部車企的海外專利總量僅為豐田的 1/5,佈局範圍也遠落后於國際車企,在歐美等核心市場的防禦性專利儲備較少,難以應對專利訴訟風險。此外,多數中國車企尚未建立成熟的全球專利許可與運營體系,對國際規則、訴訟策略、談判機制的理解和應對能力不足,缺乏主動議價經驗,在國際競爭中易受制約。

業內專家提醒,知識產權已成為中國車企全球化的關鍵競爭因素,未來海外專利訴訟或持續增多。中國車企需提前規劃,在關鍵市場加大專利申請力度,尤其在新能源動力系統、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構建專利護城河,同時關注專利區域佈局,提升防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專業的全球知識產權管理團隊,加強與國際專業機構合作,提高應對專利訴訟和談判的能力。只有將全球專利防禦體系融入國際化發展,中國車企才能打破 「專利天花板」,在全球化舞臺上行穩致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