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連損四年,臺積電稱美國廠盈利

2025-08-20 11:31

(文/方周 編輯/呂棟)

近日,中國臺灣地區芯片代工巨頭臺積電發佈了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臺積電稅后淨利潤為新臺幣3982.7億元(約合人民幣947.8億元),其中剛剛投產不久的臺積電美國工廠在長達四年的虧損后終於實現盈利並首度為母公司貢獻投資收益64.47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5.34億元)。

據悉,自臺積電宣佈揮軍「美國製造」后,其新設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自2021年以來虧損連年擴大,過去四年間已累計虧損逾新臺幣394億元,直到去年末仍處於虧損狀態,其在2024年第三季和第四季虧損新臺幣49.76億元和新臺幣49.79億元。

臺積電亞利桑那廠終於在今年一季度實現小額度盈利——僅新臺幣4.96億元,然而母公司臺積電認列的投資收益仍虧損達新臺幣19.31億元。不僅如此,儘管此次臺積電美國廠為母公司貢獻了新臺幣64.47億元投資收益,但這一筆利潤僅佔臺積電第二季稅后淨利潤的1.62%,該工廠的獲利能力仍然有待觀察。

臺積電此前宣佈投資65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三座先進製程芯片廠,隨后又宣佈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將再建設三座先進製程芯片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和一座研發中心。從現有的進展來看,P1廠建立過程頗為曲折,已於去年第四季度投產;P2廠已經完工,廠務工程已陸續到位開工,消息人士透露預計將於明年第三季度開始搬入設備,2027年開始量產;P3廠也已經開始規劃。業界預計,P2廠為3nm製程、更能滿足客户高價值產品的需求,推動臺積電美國P2廠快速獲利。

臺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 臺積電官網

另一方面,儘管臺積電美國廠的表現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市場的信心,但臺積電位於日本熊本的子公司JASM所運營的首座芯片廠仍然處於虧損狀態。其在2024年三季度至今年二季度以來,分別虧損新臺幣11.19億元、11.87億元、32.49億元、29.73億元,為母公司臺積電貢獻的投資收益也分別虧損新臺幣7.98億元、8.63億元、23.60億元、21.60億元。至今仍未實現盈利。

消息人士指出,同期JASM第一座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只有約50%,主要原因是成熟製程節點競爭激烈。儘管臺積電正專注於特色工藝,但即使有日本政府的補貼,產能利用率不足仍拖累了整體盈利能力。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汽車和消費市場復甦跡象不明顯,是臺積電位於熊本的第二座工廠建設進度放緩的原因之一。同時,報道指出,日本缺乏採用先進製程技術的客户——尤其是在覈心自動駕駛芯片領域,已不再由日本製造商主導——這也是導致臺積電日本業務產能利用率低下的另一因素。

臺媒《工商時報》分析稱,相較之下,臺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第一座芯片廠於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4nm芯片,經過兩個季度的量產爬坡后,目前月產能約為3.4萬片,目前已由蘋果、AMD等客户全部預訂。但臺積電美國廠建設成本及人員成本較高,《芯片法案》的補貼也只能攤薄部分成本,美國廠能否盈利的關鍵仍在於產能利用率和產品的毛利。

8月18日晚間,臺積電方面針對有關數據迴應稱,其亞利桑那州工廠的盈利主要得益於「市場需求強勁而帶來的高產能利用率」。但臺積電也指出,從2025年開始的未來五年,由於海外工廠逐步開始量產,將導致毛利進一步稀釋,「在初期的影響約為每年2~3%,到了后期將擴大至3~4%」。

除工廠運營本身的不確定性,美國政府對臺積電的立場也進一步加深了擔憂。近期,美國政府又打起了入股臺積電的主意。

就在當地時間8月19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又抱怨稱,拜登政府時期出臺的《芯片法案》為半導體制造商提供補貼,但美國納税人卻沒有任何回報。

盧特尼克還特別提到臺積電。其表示,「想象一下,拜登政府實際上是在免費給英特爾,免費給臺積電,免費給所有這些公司錢。」其還建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可以尋求與其他受資助的企業達成交易——即通過《芯片法案》資金換取美光科技、臺積電和三星等企業的股權。

美國政府已採取了類似操作。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批准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但條件是獲得「黃金股」。該股可阻止企業在未經總統同意的情況下減少或延迟承諾的投資,將生產或工作崗位轉移至美國以外,在特定時間前關閉或閒置工廠。

盧特尼克還表示,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美國希望將部分芯片製造業務遷回國內,「我們需要自己生產芯片,我們不能依賴臺灣。」

截至發稿,臺積電拒絕置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