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23:04
來源:慧保天下
滬指創10年新高之際,A股港股保險板塊雙線飆升,龍頭輪番領漲——保險股以強勢表現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成為繼券商之后的又一個「牛市旗手」。
近一年,新華保險A股累漲超138%,H股累漲超282%;中國人保A股累漲超58%,H股累漲超155%;平安、國壽、太保、太平等A股也都有40%以上的漲幅,H股平均漲幅更是超過120%。
上周,中國平安連續舉牌國壽壽險、中國太保兩家同業H股,累計耗資近3億港元。本周,平安人壽又進一步增持國壽壽險——「保險買保險」,這一較為罕見的場景直接把市場情緒推向沸點。當市場發現保險股不僅漲得快,還分紅高、估值低、政策暖風頻吹時,資金蜂擁而入——滬深兩市保險板塊成交額迅速放大至平日3倍,港股通南下資金連續5天淨買入保險股超30億港元。
01
時隔六年,平安舉牌同業點燃市場,新華、人保領銜保險股超級漲幅榜
8月11日,港交所披露,中國平安以32.07港元/股均價增持中國太保H股174萬股,耗資5584萬港元,持股比例由4.98%升至5.04%,觸發舉牌;僅隔一天,8月12日,平安再度出手,以22.41港元/股均價增持中國人壽H股950萬股,耗資約2.13億港元,同樣觸及5%舉牌線。一周內兩次舉牌同行,上一次出現類似場景還是2019年中國人壽舉牌中國太保——也就是説,險資時隔六年再次舉牌同業。
面對媒體提問,平安方面迴應:「財務性投資,屬於險資權益組合的常規動作。」業內人士則指出,險資舉牌同行指向對自身行業基本面的築底向好的認同。平安的「連環招」讓市場瞬間沸騰。8月14日,中國太保A股一度衝漲6%,H股盤中最高漲近8%;中國人壽H股當日收漲3.6%,創近期最大漲幅。
情緒一旦點燃,跟風盤便排山倒海。據滬深港通數據,8月11日至15日,中國人壽H股13.5億港元,創下年內單周紀錄;A股龍虎榜中,中國太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輪番現身,機構專用席位淨買入合計超30億元。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保險股此輪爆發絕非偶然。
先看近一年:據Wind及港交所數據,截至8月15日,A股新華保險區間漲幅高達138.6%,中國人保58.4%,中國太保48.0%,中國平安51.4%;再看三年維度,新華保險A股累計上漲165.9%,中國人保100.9%,中國太保121.5%,板塊整體漲幅接近80%。
但真正的「主戰場」在港股:新華保險H股近一年上漲282.4%,三年累計250.7%;中國人保H股近一年155.7%,三年244.9%;中國再保險、中國財險、中國太保H股三年全部翻倍;五大上市險企H股年內平均漲幅75.4%,平均股息率達到6.47%。
數據背后,是資金對保險股價值發現的集體覺醒。2022年底,保險板塊估值跌至歷史冰點,A股保險指數PE僅6.4倍、PB僅0.7倍,H股更是普遍「破淨」。當時市場擔憂長期利率下行會導致「利差損」,保險股由此成為「價值窪地」。
然而,隨着近三年監管連續下調人身險預定利率、險企積極增配高股息權益資產,以及權益市場回暖帶動投資收益,保險公司的利差壓力反而逐步緩解,利潤與分紅雙雙抬升。於是,低估值+高分紅+基本面反轉,構成了典型的「戴維斯雙擊」。
02
紅利屬性、估值修復、政策共振三大邏輯支撐保險股回暖,成為新一輪核心資產
為什麼保險股能在近三年「咸魚翻身」?綜合中金、申萬宏源、華泰、銀河、國信等多家券商最新研報,可歸納為三大邏輯:
首先是,保險股的高股息+低估值屬性,使得保險股被重新定義為「紅利資產」。在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的背景下,上市險企H股平均股息率6.5%,A股平均也在4%以上,遠高於銀行、電力等傳統高股息板塊。國信證券指出,「保險股正在被市場重新定價為另類紅利資產。」以新華保險為例,2024年每股分紅2.52元,對應H股股息率超6%;中國太保2024年H股股息率達到4.8%,均遠高於30年期國債。對於手握萬億資金的險資而言,舉牌同業可以鎖定相對穩定的長期收益,與之前舉牌銀行股的邏輯類似。
其次是行業基本面的改善,負債端成本下降、資產端收益回暖。負債端,監管自2023年起連續三次下調人身險預定利率上限,從3.5%降至2.5%,直接緩解利差損壓力;財產險方面,乘用車銷量回暖帶動車險保費增速回升,2025年上半年行業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1%。資產端,2024年滬深300指數上漲13%,險企總投資收益率普遍回升至5%以上,淨資產與利潤雙雙改善。華泰證券測算,若利率維持當前水平,2025年上市險企平均ROE有望回升至15%以上,PB回到1.2—1.5倍的合理區間。
此外,H股折價為險資提供套利空間。儘管H股表現已大幅跑贏A股,但截至8月15日,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A/H溢價率仍分別高達74%、11%和28%,持續估值折讓成為險資加倉的關鍵因素。中金公司指出,「在港股通紅利税減免、流動性改善及新會計準則IFRS17下,保險H股的估值修復遠未結束。」以中國人壽為例,其H股PE僅5.8倍,而A股為8.3倍;PB方面,H股0.65倍、A股1.1倍,折價空間依舊可觀。
最重要的是,政策層面暖風頻吹。2025年6月國務院發佈《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實施方案》,明確鼓勵險企加大權益配置;證監會擬將保險資管產品納入養老金投資範圍,進一步打開增量資金天花板。券商預計,若后續經濟企穩、股市繼續回暖,保險股仍具備「業績+估值」雙升空間。
保險股用三年時間,完成從「破淨」到「翻倍」,從「防禦」到「進攻」的轉變。當平安再度舉起「同業舉牌」的大旗,不僅是在告訴市場「我看好保險行業」,更是在向所有投資者宣示:長期利率下行時代,保險股的穩健現金流、高股息回報與政策紅利,已讓其成為新一輪核心資產。滬指十年新高或許只是序章,保險板塊的故事,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