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0 07:14
在近年來的文旅熱潮中,現象級旅遊目的地不斷涌現。曾經的「小透明」省會貴陽,就是成功出圈的典型代表。今年初,貴陽「因為一塊屏,奔赴一座城」爆火,時隔半年,這座西南省會又整出新「花活」了。
8月16日,在2025「爽爽貴陽·世界風味嘉年華」暨「爽爽貴陽·咖啡飄香」系列活動開幕式上,貴陽高調「官宣」,將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支持咖啡產業發展,着力將貴陽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咖啡消費目的地和咖啡文化體驗城市。
實際上,貴陽盯上咖啡這張「城市新名片」,並不是一時興起,也沒有止於文旅。
今年6月21日,貴陽市委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咖啡產業發展工作專題會,強調要讓「一杯咖啡一座城、一份情懷一羣人」的故事更加精彩;6月6日,貴陽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爲了一杯咖啡來貴陽」政企協商座談會,提出堅持全鏈條發展,做強做優做大咖啡產業。
放眼全國,「咖啡之城」的賽道正越來越擁擠:靠近咖啡產地的昆明,提出「中國咖啡之都」的目標;靠近消費市場的上海,以9115家咖啡館數量,成為國內咖啡城市的「最強王者」;飲品文化興盛且坐擁瑞幸總部的廈門,也提出向「千億級」咖啡產業集羣邁進……
不靠近產地、不靠近市場、無咖啡傳統的貴陽,建設「咖啡之城」的底氣何在?咖啡又能給城市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拉動作用?
説起「咖啡第一城」,很多人可能首先會想到上海。但如果參考密度指標,貴陽纔是那個「隱藏的咖啡之城」。
不產一粒咖啡豆,卻遍地都是咖啡館——這座擁有660多萬人口的西南城市,目前擁有超過3000家咖啡店,3公里範圍內就有20余家精品咖啡館,咖啡店密度全國第一,甚至超過以咖啡文化著稱的上海。
圖片來源:天眼新聞
不僅如此,貴陽還盛產「冠軍咖啡師」,許多咖啡店的主理人都是世界級、全國咖啡賽事的冠軍,貴陽也因此被稱為「冠軍咖啡聚集地」。
今年5月17日,2025世界咖啡衝煮大賽在雅加達落幕,來自貴陽的彭近洋在本次大賽中憑藉卓越表現奪得冠軍。
在彭近洋之前,貴陽「喬治隊長」咖啡的咖啡師蟬聯近五年的世界咖啡衝煮大賽中國賽區冠軍;「對的咖啡」主理人胡穎斬獲2015年世界咖啡師大賽中國區冠軍、2016年世界咖啡與烈酒大賽中國區冠軍;「迎上咖啡」主理人白起是中國PCA全明星賽最佳咖啡導師、中國TISCA國際烘焙賽四強、TNT拉花大賽冠軍;「吾界咖啡」主理人強華獲得CCL中國咖啡衝煮大賽認證評審……
在「冠軍光環」的加持下,很多咖啡愛好者前來朝聖,遊客也慕名而來,其中甚至有從英國和德國遠道而來的博主。
這座不大的城市,為何咖啡冠軍前赴后繼,咖啡館星羅棋佈?
一個常常被提及的重要原因是,作為一座西南城市,貴陽城市節奏慢、生活壓力相對小,為咖啡館提供了足夠的生存空間。
當地咖啡從業者觀察指出,近年來,貴陽咖啡的消費人羣已從年輕人拓寬到全年齡段。宜人氣候、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和貴陽人包容開放的心態,為貴陽咖啡文化造就了獨特氛圍。
城市空間方面,貴陽大馬路不多,保留了很多小巷,更容易聚攏煙火氣。貴陽很多咖啡館藏在小巷深處,依託小巷較低的房租與市井親和力,與周邊社區形成了共生關係。
有人總結,比起上海CBD那種「15分鍾高效提神速飲文化」,貴陽的咖啡館更像是「日子的一部分」,慢一點、坐下來、聊天、發呆、思考、生活。這種松弛感,「可能正是貴陽反而能做出名堂的原因」。
隨着咖啡館越開越多,有限的市場也倒逼很多咖啡館主理人和咖啡師開始主動或被動地自我提升。
如雷鳴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採訪時所言,「咖啡是一個專業性、技術性強的服務行業。它首先強調的是專業技術,如果專業技術上不達標,我覺得肯定做不長久。」
如今,對貴陽來説,咖啡已然超越單純的飲品屬性,化身為連接文旅資源、驅動產業創新、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載體。圍繞咖啡這張「城市新名片」,貴陽官方層面早已開啟高位統籌推動、系統謀劃部署。
在6月召開的咖啡產業發展工作專題會上,貴陽市委主要領導強調,要強化品牌打造,圍繞咖啡品牌、文旅品牌、城市品牌,統籌好公共品牌與自主品牌打造,謀劃好咖啡產品與文旅產品融合,為擦亮「爽爽貴陽」城市品牌作出積極貢獻。
圖片來源:貴陽網
爲了讓咖啡與文旅雙向賦能,貴陽專門在景區、熱門打卡點設置咖啡主題驛站,開發咖啡文旅線路,加強咖啡與文旅深度融合。探索「咖啡+景區」的套票模式,構建「咖啡+瀑布、懸崖」以及「精品咖啡+精釀啤酒+精美餐飲+精彩非遺」等模式的全天候文旅業態,推動形成多元文旅消費體驗。
在行業發展上,貴陽還將出台《支持咖啡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支持辦好咖啡賽事、展會、活動,打造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咖啡主題「賽、節、會、展」。同時,支持行業協會發揮作用,會同貴陽市咖啡行業協會制定發佈貴陽精品咖啡標準,推動本土咖啡品牌規範化、品質化發展。
在貴陽市咖啡行業協會會長盧源看來,「貴陽咖啡產業已從‘自發繁榮’進入‘系統升級’的階段」。
貴州日報評論文章則指出,咖啡不是貴陽傳統飲品,但「貴陽咖啡」正以一種城市IP的姿態,造就一股區域消費新勢力;「貴陽咖啡」出圈,不一定是緣於貴陽地域文化,但可能在為貴陽塑造一種新的城市文化。「我們更應該看到,‘無中生有’的產業故事已很常見,現在需要拼的,是把‘有’變成‘優’,讓新優勢穩固而長久。」
為鞏固新優勢,一個最新舉措是,8月17日,貴陽咖啡產業學院正式掛牌,由貴陽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貴陽市咖啡行業協會及企業共建。
在當地的期待中,貴陽咖啡產業學院成立后,不僅可為本地咖啡企業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撐,還可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助力貴陽咖啡產業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咖啡代表了年輕、時尚、活力。在外界看來,有着「最年輕城市」標籤的貴陽,其咖啡產業的爆發,某種程度上也與相對年輕的人口結構相關。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673571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貴陽60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為79.62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13.3%,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5.4個百分點。2022年,貴陽青年在總人口中的佔比為37.49%,入選全國首批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
不僅如此,近年貴陽人口增量也居全國前列。2024年末,貴陽市常住人口660.25萬人,比上一年增加19.96萬人,增量超過廣州、杭州等一眾明星城市,成為全國人口增量第一的省會城市。數據還顯示,2024年,貴陽共吸引13.06萬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反過來,咖啡館這樣的「第三空間」,也通過為年輕人提供文化、精神和環境的體驗,成為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的「最強輔助」。
社會學者嚴霞在《青年的咖啡館消費文化——以貴陽市青年的咖啡館消費為例》一文中指出,咖啡館消費揭示的是青年羣體空間體驗消費的興起。
咖啡館之所以受到青年消費者的青睞,不單是因為其中所提供的咖啡,還因為咖啡館這一空間所營造的氛圍為青年消費者提供了一種舒適、安靜、温馨的空間體驗。
而根據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的觀察,最近這兩年,全國各地、尤其像上海這樣的城市,咖啡館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大家在咖啡館干什麼呢?在聊天、談創意。」他發現,一些初創型的科技公司,甚至會專門選址在中心城區的老弄堂里面,因為這附近有很多咖啡館和餐廳,這些企業就把自己的會客廳、會議室「外包」給了咖啡館,省了租金,所以咖啡館里發生的是生產活動,咖啡館作為「第三空間」極其重要。
這或許也是貴陽對「咖啡」寄予厚望的原因。在當地媒體看來,貴陽發展咖啡產業,不僅豐富了市民的休閒生活,更為城市注入了時尚與活力,有利於提升城市活力、促進青年就業、塑造時尚氣質。
年輕人是城市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城市需要符合年輕人口味,並且讓他們積極釋放潛能。」這對所有城市來説都適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城市進化論」,作者:肖純,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