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21:44
作為中國數字健康市場的頭部玩家,京東健康這幾年的發展重心非常明確:一方面是持續強化供應鏈能力,這是業務開展的基石;另一方面則着力於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尤其以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體系與全鏈路服務閉環為建設重點。在京東健康開展業務的底層邏輯中,對合作方的賦能是塊重要的拼圖,所以與合作伙伴一起增長,是京東健康長期戰略之一。
而與業務相關的動態事件,是投資者觀察京東健康推進長期戰略的重要窗口。就在其中期業績公佈的次日,8月15日,京東健康與衞材中國達成戰略合作。通過此次合作,由衞材中國研發的治療失眠藥物萊博雷生(商品名:達可衞)獲批上市后,在京東健康獨家線上首發。萊博雷生是國內首款非鎮靜類抗失眠新葯,是一款有望重塑抗失眠類藥物市場的新葯。
這一則動態與鞏固自身供應鏈優勢相關,符合京東健康長期以來的核心發展方向。再看8月14日,京東健康發佈的2025年中期財報,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有超過30款創新葯在京東健康線上首發,還與多家醫療器械及營養保健品牌展開合作,並實現多款產品的全網首發。
上述信息事件,也恰恰印證了京東健康在進一步鞏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即供應鏈能力和品牌賦能價值。正是二者的共振,促成了大量的合作,在原本醫藥、保健品銷售的品類數量優勢之上,又形成了首發產品的數量優勢。首發的意義不僅是對品牌和平臺雙方價值的彰顯與強化,上述合作也顯示出京東健康正在積極搶跑高價值賽道,而且對未來的業績預期亦給出了積極的信號。
近年來,數字醫療行業的一大核心趨勢是線上線下一體化,各大玩家在打磨傳統在線渠道能力的同時,都把線上線下融合、全鏈路打通當成建設的重點。例如,各級醫院在積極推進互聯網化,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在線上執業,不僅方便患者在線就醫,將部分就醫環節放在線上,又能與線下流程有機銜接起來,相對合理的分配了醫療資源。
對於互聯網醫療企業也是如此,拿京東健康來説,它的主營業務包括醫藥零售和醫療服務兩大部分,其業務核心是整合醫藥零售和醫療服務兩大核心業務,而打造的「醫檢診藥」全鏈路服務閉環。其中,互聯網醫院作為這一服務閉環中的關鍵環節,其在各疾病專科領域的服務能力,直接決定了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因此京東健康通過長期建設,現已在皮膚、精神心理、中醫、腫瘤、男科這五大領域有效探索出互聯網醫療的專科服務模式
作為新型醫療健康服務企業,京東健康在做深、做專線上部分的同時,線下部分的重點是提升「到家」能力,像護士到家、到家快檢等線下服務項目的開展都是其具體體現,服務水平主要體現在「廣」與「快」兩個方面。所謂「廣」,具體是指護士到家的服務項目已擴展至7大類64項,到家快檢目前可以為用户提供超160款快速檢測服務;而所謂「快」,是説護士到家可實現最快3分鍾接單、最快1小時內上門服務。
這些服務能力在特定需求場景中,便能凸顯其價值。以流感為例,在流感流行季,可以通過京東健康的到家快檢服務快速確定流感類型,后續的問診、買藥、複查等環節都在線上操作,通常一天內可以全部完成,整個服務過程高效便捷。
這一流暢體驗背后的核心邏輯,是京東健康供應鏈能力與醫療服務能力的協同發力,實現針對流感應對的全鏈路覆蓋,不僅有助於提升用户粘性與對平臺的信任度,疊加在體驗過程中積累的口碑效應,以此形成「服務升級-用户認可-品牌增值-業務拓展」的正反饋循環,從而強化用户心智中的品牌價值。
在全鏈路的閉環服務中,供應鏈能力始終是基礎。對於京東健康而言,除了前文提到的相關合作外,京東健康對體重管理的相關業務佈局,是對既有業務戰略延伸,也是實現多方共贏的典型案例。
今年以來,體重管理已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一方面的是肥胖人羣的規模在持續增加,相關需求長期保持強勁;另一方面,以司美格魯肽為代表的GLP-1類藥物拓展減肥適應症后,重塑了減肥藥市場格局,推動市場規模加速增長。基於目前的市場預期,疊加減肥適應症的GLP-1類藥物未來市場空間可達萬億規模,潛力巨大。
再看京東健康的相關業務佈局,京東健康與司美格魯肽的原研藥企諾和諾德在今年達成了戰略合作;信達生物的GLP-1類藥物瑪仕度肽(商品名:信爾美)獲批上市后,第一時間在京東健康首發上架,數據顯示,7月4日至8月4日間,「信爾美」關鍵詞在京東平臺的搜索量已突破百萬,服務用户超過3萬人;另外,近期禮來製藥旗下穆峰達®多劑量預裝筆也在「京東買藥秒送」獨家首發。
京東健康與諾和諾德、信達生物、禮來製藥等藥企合作的底層邏輯是,憑藉其突出的供應鏈能力、國民級的流量入口與平臺流量等優勢,吸引相關藥企與其展開合作。上述合作對京東健康而言,在減肥藥大熱的當下,能夠快速搶佔相關市場份額,對公司業績構成邊際利好。於整個行業而言,上述合作則有助於推動更多優質資源向減肥服務領域聚焦,共同推動行業的規範化發展,加速行業整體升級,並促進產業創新,正可謂利國利民,及民之所需。
在針對體重管理的全鏈路服務建設方面,京東健康在其互聯網醫院上線了減重門診。在深化了自身「醫檢診藥」業務閉環的同時,還實現了拓寬用户邊界、提升用户留存、完善用户畫像等多重價值。從整個體重管理行業來看,這一舉措不僅填補了市場空白,同時還推動了減重服務的專業化升級。
上述服務模式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兑現在了京東健康的業績上,基於目前的收入結構,服務模式的革新已然成為京東健康的第二增長曲線,這也是業績在后疫情時代始終保持了一定韌性的關鍵。
再看京東健康的2025年中期財報,數據顯示,京東健康在2025上半年實現收入353億元,同比增長24.5%,增速不僅高於市場預期,更創下2023年疫情結束以來的半年度最強水平。運營數據方面,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活躍用户數已經超過2億人,實現階段性突破。
京東健康財報的核心看點,是醫藥電商和醫療服務兩大主營業務的收入增長情況與歸因。
從收入結構來看,醫藥電商在近年來的收入佔比不低於83%,是公司業績的基石;在2025上半年,醫藥電商實現收入293億元,同比增長23%。醫療服務在近年來的增長勢能強於醫藥電商,是驅動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邊際力量;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為60億元,同比增長34%。
圖:京東健康營業收入與收入結構;資料來源:公司財報,36氪
醫藥電商收入的增長,主要受益於活躍用户數的增長,和單個用户購買金額的提升,本質上反映的是在供應鏈能力和服務能力的支撐下,隨着產品品類的不斷豐富、全鏈路閉環服務體驗的不斷優化,與京東健康的品牌價值形成正向共振,使得用户心智與線上銷售滲透率在報告期內均得以提升。
由此可見,服務模式的革新對醫藥電商收入的增長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而且也讓醫療服務業務保持了相當的活力,第二增長曲線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兑現到了業績上。展望未來,根據目前的醫藥電商銷售與醫療服務的滲透水平,京東健康在未來依然具備強勁的內生增長能力。
利潤方面,京東健康期間費用總體的支出比重相對平穩,因此京東健康淨利潤增長主要是由營業收入的增長驅動,根據前文收入增長歸因可知,活躍用户數的增長是驅動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服務模式的革新則是拉動京東健康業績增長更深層次的原因。
圖:京東健康近年來期間費用率;資料來源:wind,36氪
財報發佈后,投資者對京東健康的業績表現反響積極,公司股價在8月15、8月18日兩個交易日累計暴漲21%。尤其在財報發佈后的次日(8月15日),盤中最高漲幅一度突破16%,最終當日收漲12%。
圖:京東健康今年以來股價表現;資料來源:wind,36氪
京東健康財報發佈后股價短期暴漲,一方面源於市場對其業績及背后業務模式的認可。依託自身供應鏈優勢,京東健康已構建起「供應鏈+服務+科技」的一體化生態,以及「醫檢診藥」的全鏈路閉環服務,這種業務形態不僅與同業形成顯著的差異化,更因具備難以複製的特性,因此在資本市場凸顯出相當的稀缺價值。
另一方面則是投資者對京東健康濃厚AI概念屬性的迴應。根據本季財報披露的信息,京東健康於今年上半年發佈了「AI京醫」系列產品,涵蓋面向用户的多角色專業服務智能體,如AI醫生、AI藥師、AI心理諮詢師等,以及醫生的數字分身和麪向醫生的AI助手,在報告期內,「AI京醫」累計服務的用户數已超5000萬。
針對醫院的AI升級,京東健康推出了首個醫院全場景產品「京東卓醫」,主要對個人用戶、醫生和醫院運營管理三大「主體」進行AI化升級,目前已在多家醫療機構落地,比如京東健康與温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打造的、基於AI驅動的門診患者服務流程閉環,已累計服務超220萬人次。
目前AI領域關注的重點已轉向應用端,京東健康作為行業內的重要參與者,近年來在AI升級也主要是在應用層面持續發力,符合行業趨勢的同時,並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長期來看,京東健康在AI領域的持續投入與創新,有望打破傳統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增長瓶頸,AI作為第三增長曲線的作用將日益突出,進而助力公司提升在資本市場的估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