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17:58
8月18日,零跑汽車發佈2025年上半年財報,以242.5億元營收、14.1%的毛利率、近300億元的在手現金儲備、0.3億元的淨利潤,成為繼理想汽車之后第二家實現半年度盈利的中國新勢力車企。
零跑在當日的中期業績電話會(由零跑汽車副總裁、CFO李騰飛等高管主持)上大幅上調全年目標,將銷量指引從50萬-60萬輛提升至58萬-65萬輛,並首次提出2026年挑戰100萬輛的銷量目標,同時,力爭全年實現5億-10億元的淨利潤。
半年報亮眼:
交付、營收雙增
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
先來看看財報及電話會披露的核心數據:上半年交付量達221664輛,同比激增155.7%;營收242.5億元,同比增長174%;毛利率攀升至14.1%,創半年度新高;經營性現金流與自由現金流均為正向,在手現金儲備達295.8億元,財務健康度躍居行業前列。
從經營指標看,除了交付和營收的雙雙激增,毛利率14.1%的提升尤為關鍵,同比提升了13個百分點,創零跑半年度毛利率的歷史新高。李騰飛透露,今年上半年,零跑汽車的汽車毛利率在12%左右,預計全年的毛利率為14%-15%。
研發投入的力度同步加大,上半年研發開支達18.9億元,同比增長54.9%,其中智能駕駛團隊規模及算力資源投入翻倍。現金流與現金儲備的正向表現,則為其后續研發投入與全球化擴張提供了充足底氣。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並未出席此次電話會,但他在近日的一場對話欄目中明確指出,零跑高速增長的關鍵,在於成本效率和國際化的進步,這也是未來車企競爭的勝負手。
盈利破局邏輯:
規模效應託底
技術普惠築護城河
規模效應的爆發是零跑盈利的基石。主力車型C10上市16個月交付破15萬輛,C11累計銷量超25萬輛,和B10、B01等形成「梯次發力」的產品矩陣。7月單月銷量突破5萬輛,且連續5個月位居新勢力銷量榜首,規模化生產攤薄了單位固定成本,使得毛利率大大提升。
更深層的成本優勢來自全域自研。朱江明在對話中透露,零跑65%以上核心零部件實現自主研發,從而構建了更優的成本結構。技術下放則構建了差異化競爭力。通過「技術平權」策略,零跑將800V高壓平臺、激光雷達等以往高端車型的配置,下探至14萬-20萬元主流市場。LEAP 3.5架構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多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既強化了產品力,又通過自研降低了對外購供應鏈的依賴。
全球化與多元收入的補充同樣不可忽視。李騰飛透露,上半年零跑國際已經實現盈利,但規模不大,處於股東的預期範疇內。除了整車銷售貢獻的231.5億元核心收入,零跑汽車在財報中表示,戰略合作、碳積分交易帶來的收入增加,以及整車交付量增長帶動相關服務收入的增加,也對營收增長起到推動作用。數據顯示,零跑汽車上半年的非汽車銷售業務為其帶來了近11億元的收入。
上調目標:
銷量劍指百萬
交付量不斷創新高的基礎上,零跑將全年銷量目標上調至58萬-65萬輛,2026年更劍指100萬輛。海外市場今年的銷量目標不變,依然是5萬-8萬輛。
為實現新目標,零跑產品矩陣將持續擴容。除已經在7月上市的全新C11和B01外,零跑B05將於9月在慕尼黑車展全球首發,今年11月在國內上市;高端D系列(含MPV等品類)最快將於今年10月亮相,預計2026年一季度上市;B10車型將於9月慕尼黑車展上市,增程版年底起推向全球市場;B系列其他車型和D系列也將陸續進入海外,形成「國內走量+海外溢價」的協同格局。
國際化落地則依託「反向合資」模式加速推進。朱江明在對話中透露,長期看,零跑的國際市場可能比中國市場更大,但這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國內以零跑自身為主,海外靠與Stellantis成立的合資公司「零跑國際」拓展,希望藉助合作優勢加速國際化和本地化,比其他車企有更快的發展。
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零跑國際在全球約30個市場建立了超600家網點,其中歐洲超550家、亞太近50家。上半年,歐洲地區貢獻了18.5億元的收入,佔總收入的7.6%。零跑計劃於2026年底前建立歐洲本土化生產基地,實現本地化生產。
儘管首次半年度盈利意義重大,但零跑要實現「持續盈利」與「高質量增長」,仍需直面多重挑戰。技術投入與成本控制的平衡首當其衝,關税等壁壘則給全球化帶來挑戰,品牌向上與市場競爭壓力同樣顯著。如何在「平價科技」標籤外建立高端認知,同時守住主流市場份額,考驗着零跑的產品定義與營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