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對話復星醫藥聯席總裁張文傑:爭取2到3年內大幅降低CAR-T藥品生產成本

2025-08-19 16:32

  中新經緯8月19日電 (王玉玲)「復星醫藥將持續推動奕凱達進入商保創新葯目錄及基本醫保目錄。通過多方探索,復星醫藥將進一步降低CAR-T藥品的生產成本,惠及更多患者。」第十八屆中國健康產業生態大會(西普會)期間,復星醫藥聯席總裁、復宏漢霖董事長和復星凱瑞董事長張文傑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説道。

復星醫藥聯席總裁、復宏漢霖董事長和復星凱瑞董事長張文傑 受訪者供圖

復星醫藥聯席總裁、復宏漢霖董事長和復星凱瑞董事長張文傑 受訪者供圖

  8月12日,國家醫保局公示通過2025年國家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及商保創新葯目錄調整初步形式審查的藥品及相關信息。首份商保創新葯目錄初審名單中包括5款單針價格達百萬級的CAR-T藥物,其中之一就是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星凱瑞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奕凱達)。

  據公開資料,奕凱達是中國首個獲批上市治療二線及以上覆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CAR-T細胞治療藥品,市場定價為120萬元/針。至今,奕凱達已納入惠民保和商保,累計惠及超1000例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

  張文傑表示,商保創新葯目錄的首次制定釋放出積極信號,代表國家在提高藥品可及性上的有益支持。目前,商業保險在中國醫療費用支出中的佔比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構建多元創新支付體系離不開各方政策協同。為助力藥品實現更長期廣泛的患者覆蓋,復星醫藥在積極准入商保創新葯目錄的同時,也將持續推進奕凱達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通過雙軌並行探索創新支付解決方案。

  據張文傑測算,奕凱達在中國符合適應症患者中的滲透率與臨牀應用效率僅2%~3%,CAR-T產品還擁有大量未被滿足的患者需求。

  此前,CAR-T產品曾多次通過醫保形式審查,但最終均未被納入。國家醫保局醫保中心副主任王國棟在2024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隨着醫藥技術發展,一些昂貴的細胞治療、基因治療藥物相繼上市,僅靠基本醫保制度難以完全支撐。

  「自體CAR-T療法的商業化難題核心是生產成本高企帶來的高昂售價。復星醫藥將多措並舉,爭取在未來2到3年內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加快滿足更多患者的迫切需求。」張文傑説。

  如何能大幅降低奕凱達的生產成本?

  「CAR-T作為個體化定製藥品,每個產品都來自於患者自身的T細胞。由此,降低藥品生產成本是系統工程,復星醫藥有多重功課需要做,第一,推動工藝優化與病毒載體規模化生產。第二,持續推進試劑耗材等國產替代。第三,搭建自動化和智能化平臺,提升生產效率。第四,憑藉經驗證的臨牀數據與真實世界數據,與監管部門積極溝通。在生產、臨牀應用及長期隨訪的全面監管框架下,爭取部分制度的合理寬松空間。通過這些探索,復星醫藥將進一步降低奕凱達的生產成本。」張文傑説。

  除了CAR-T商業化問題,張文傑還對復星醫藥的BD(商務拓展)策略進行了分析。他認為,與其説BD(商務拓展)是投資工具,不如説是研發工具,通過價值發現為企業補充優質管線。「復星醫藥要不跟風、不盲從地發現有開發潛力的產品。」

  作為Big Pharma(大型醫藥公司)的復星醫藥,與諸多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相比,在進行BD時有什麼不同?

  張文傑表示,醫藥企業進行BD各有側重。Biotech側重於尋找license out(對外授權)機會,實現管線快速變現。傳統的醫藥企業側重於利用自身商業化網絡,引進成熟管線后推動商業化。復星醫藥的目標要更大一些,側重於從國內外引進有潛力的早期管線與技術平臺,以此豐富核心領域的產品管線,推動藥品實現「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發展。

  張文傑認為,在研藥品越處於臨牀后期,確定性越強,價格也會水漲船高。因此高水平的BD需要在早期就能發現好的機會並快速搶佔先機。

  「不過,任何一款藥品的開發都可能失敗,100個進入臨牀前研究的分子,最終能推進到臨牀III期的不足5個。由此,醫藥企業不能盲目樂觀,要通過對不同階段的分子數據評估,來對產品管線進行優化排序,合理分配早期投資。」張文傑説。

  (中新經緯APP)

  

]article_adlist-->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