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18:51
01、指數突破與成交額放量:十年新高的里程碑意義
2025年8月的A股市場,以歷史性突破與持續放量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焦點。8月18日,上證指數盤中突破3731.69點,創下自2015年8月以來的近10年新高,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同步刷新2024年10月以來的階段高點,這一突破不僅標誌着市場從2024年關税衝擊后的全面修復,更預示着慢牛行情進入新階段。
成交額的持續放大印證了市場熱度。8月13日至18日,A股連續6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2萬億元,這一現象在歷史上僅出現三次,前兩次分別為2015年槓桿牛市和2024年政策驅動行情,趨勢性行情下,各路資金是如何塑造當前行情?
02、活躍資金圖譜:四大主力的畫像
(一)新增散户:猶豫入場中的「慢變量」
儘管市場熱度顯著回升,但散户資金的入場節奏卻呈現出明顯的「漸進式特徵」。根據上交所最新數據,2025年7月A股新增開户數達196.36萬戶,同比大增70%,但環比僅增長19%,絕對值仍低於2025年2、3月的峰值水平。
這一現象折射出當前散户羣體的矛盾心態:第一,今年大盤的上漲呈現結構性特徵,輪動快、節奏難把握,若追漲殺跌,投資體驗與獲得感均有限。第二,散户或需看到更持續、有力的上漲以確認趨勢,纔敢大膽入場。
(二)遊資:短線情緒的「催化劑」
與散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遊資正成為當前市場最活躍的參與者。8月上半月,龍虎榜上榜營業部日均成交金額達308億元,創年內新高,較4月低點增長120%。這種活躍度的提升,既得益於量化策略的普及——據測算,當前A股程序化交易佔比已突破35%,也與市場題材輪動加速密切相關。以8月為例,從GPT-5發佈引發的算力炒作,到Genie 3模型帶動的多模態概念,遊資通過快速切換賽道,在AI、機器人、數據要素等板塊間實現了超額收益。
市場情緒指數的變化更直觀反映了這一趨勢。8月以來,代表短線資金的情緒指標昨日連板指數較全A指數的彈性提升40%,在算力、半導體等熱點板塊中,漲停個股的次日溢價率高達8.2%,顯著高於歷史均值。這種「高波動、高換手」的特徵,使得遊資主導的交易成為當前市場的重要「催化劑」。
(三)槓桿資金:趨勢強化的「放大器」
自6月下旬以來,槓桿資金持續淨流入A股,累計規模已超2000億元,推動融資余額突破2萬億元關口。兩融交易額佔比從4月的7.2%提升10.5%,其中對算力、半導體等科技板塊的融資買入佔比達38%,成為相關板塊突破歷史新高的關鍵推手。值得注意的是,槓桿資金的持倉集中度顯著提升,前十大融資買入個股的融資余額佔比從年初的22%升至31%,這種「押注龍頭」的策略,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結構化行情。
(四)私募:擴容與調倉的「雙輪驅動」
2025年上半年,私募市場呈現出「量價齊升」的特徵。量化產品成為增量主力,備案總數達2448只,佔全市場私募證券產品的45%,而量化機構數量僅佔行業總數的15%,這種「小規模、高產出」的模式,推動量化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達16.3%。主觀多頭策略則在7月實現逆襲,單月回報5.9%,反超量化多頭的5.7%,這主要得益於對大金融、新能源等傳統板塊的左側佈局。
03、增量資金展望:FOMO效應下的潛在空間
(一)居民資產搬家:尚未釋放的「巨量蓄水池」
當前居民資金入市仍處於早期階段。2025年6月,居民存款達162萬億元,佔GDP比重達116%,處於2008年以來74%的歷史高位。對比歷史行情,2014-2015年槓桿牛期間,散户類資金淨流入3.8萬億元;2019-2021年核心資產行情中,這一數字增至5.6萬億元。而本輪自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淨流入僅1.5萬億元,存在巨大的繼續流入空間。
下半年,居民資金遷移的邏輯將進一步強化。預計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居民定期存款、理財產品到期規模將超20萬億元,在低利率環境下,這些資金向權益資產的騰挪將成為必然趨勢。
(二)外資與險資:中長期配置的「定海神針」
弱美元周期為外資流入提供了宏觀支撐。2025年5-6月,外資淨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188億美元,扭轉了此前兩年的淨減持態勢。從中期看,美元指數較2024年高點已下跌8%,人民幣匯率企穩回升,MSCI中國指數的外資持股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
另外,險資入市的步伐同樣值得期待。2025年一季度,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環比增長5%,其中投向股市的規模約4000億元。隨着三批合計2220億元的長期投資試點落地,以及「每年新增保費30%投資A股」政策的實施,預計2025年險資入市規模將達6000-8000億元。
04、結語
2025年的A股市場,正經歷着從「政策底」到「資金底」的關鍵轉折。遊資的活躍、槓桿資金的流入、私募的調倉,共同勾勒出一幅「結構性牛市」的圖景。儘管散户的猶豫情緒仍在,但居民資產搬家的大趨勢無法逆轉,外資與險資的增量空間更是為市場提供了安全邊際。正如歷史所示,每一輪慢牛行情的背后,都是資金結構的深刻變革——而這一次,或許纔剛剛開始。
注:文中所提到個股和題材板塊不構成任何推薦,僅為覆盤和學習交流所用,投資決策需建立在自我獨立理性思考和專業研判之上,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