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太牛了!瘋狂吸金的賽道

2025-08-19 18:36

在突破3700點之后,A股主要指數迎來震盪,但CPO、人工智能板塊卻無懼調整,成為今日領漲力量之一。

其中,芯原股份漲超13%,新易盛、中際旭創漲超5%,帶動科創人工智能ETF(588730)、人工智能ETF(159819)上漲。

AI科技熱潮,正推動人工智能板塊持續上漲。自今年4月9日以來,人工智能ETF(159819)漲超46%,科創人工智能ETF(588730)漲超36%。

即便漲幅已經不低,但AI熱潮勢頭依然很猛。


01、為何上漲?


今天CPO概念股能夠維持強勢,表面原因,是有多個AI利好消息刺激:

如,《上海市加快推動「AI+製造」發展的實施方案》發佈,其中提出,實施「模塑申城.AI+製造」行動,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賦能新型工業化,形成新質生產力。

又如,2025中國算力大會將於8月22日至24日在山西大同舉行,大會同步設置「算力中國·創新成果」展示,全方位展示算力領域政策體系、核心硬件、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和服務能力等最新成果。

不過,基本面強勁和股市興旺,纔是底層原因。

關於基本面,中報數據是最好證明,龍頭股之一的新易盛,25H1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3倍,另一大龍頭中際旭創,增速雖然相對低一些,但也超過50%。

至於股市興旺,相信不用多說了。

昨天,A股市場迎來歷史時刻,滬指盤中最高觸及3745點,創下近10年高點,與此同時,A股總市值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即便如此,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表明,綜合市盈率、A股市值佔GDP比重及股息率等指標來看,A股目前整體估值水平橫向和縱向對比來看,仍處於合理區間。

例如,滬深300動態市盈率在12.2倍左右,市盈率處於2010年以來歷史分位數69%左右,橫向來看A股估值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仍處於中等水平,總市值與GDP的比值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尚處於中等偏低位置;A股市場總市值/M2約為33%,處於歷史60%分位;當前滬深300指數股息率2.69%,和十年國債收益率相比,權益資產仍有相對吸引力。

雖然昨日市場交易額已經超過2.8萬億元,以自由流通市值計算的換手率已超過5%,歷史經驗顯示這個時期指數短期波動可能有所加大,但一般不影響中期市場走勢。

在這種情況下,科技創新板塊通常會成為市場熱點,類似2013年科技小盤和成長風格佔優。

而作為中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AI細分方向,光模塊成為資金熱門地,就不足為奇了。

如以新易盛、中際旭創為前兩大權重成分股,並覆蓋人工智能全產業鏈的人工智能ETF(159819),最近2個交易日,就流入超過1.2億元,年內吸金達到46.77億元,最新規模達169.48億元,是同類中唯一規模超百億的ETF。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ETF(159819)管理費0.15%,託管費0.05%,妥妥的最低費率,為投資者佈局人工智能賽道提供了低成本、高流動性工具。

覆盤光模塊近段時間的強勢表現,有兩個因素非常清晰:

一是業績高速增長(EPS),二是宏觀環境、貨幣環境改善,以及股市走牛推高估值(PE)。

屬於「雙擊」行情。

當然了,投資不會只看過去,更重要是看未來。

很多人會有疑問,「雙擊」行情能繼續嗎?


02、拿什麼驅動EPS?


上個月公佈的2025年H1財報,北美四大雲服務廠商都維持或調高了AI算力的資本開支計劃。

其中,微軟全年預計800億美元,Meta資本開支全年指引660-720億美元,谷歌2025年資本開支上調至850億美元(原計劃750億美元),亞馬遜資本開支全年預計超800億美元。

四大巨頭2025年資本開支,預計3590億美元,同比增長57%,重點方向正是AI算力基礎設施。

國內的算力建設步伐稍慢,但正在奮力追趕中。

三大電信運營商資本開支,正向AI算力傾斜。中國移動2025年全年資本開支計劃1512億元,其中373億元投向算力;阿里上半年就官宣未來數年3800億的資本開支計劃,AI基建是重點。其他大廠,像HW、字節、騰訊等,也在加快AI算力基礎設施。

有研究機構發表市場預測,2025年中國AI算力預算約1200億美元(8000億人民幣),其中50%用於AI芯片採購。

原因很簡單,沒有充足的算力資源,在激烈的AI競爭中就容易落后。

OpenAI發佈的GPT-5,參數規模預計將達到GPT-4的10倍(最大值),單單訓練的算力消耗,就相當4-8倍於GPT-4,推理算力也3-5倍於GPT-4。

難怪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一直吐槽算力不夠,他最近公開表示,未來公司將投入數萬億美元夯實AI基建,以支撐人工智能服務持續增長的算力需求。

他坦言,這將是一項前所未有的鉅額投資,涉及的資金體量將達到數萬億美元級別。

海內外AI雲服務廠商龐大資本開支之下,整個AI算力產業鏈都會獲益,光模塊企業自然也不例外。

如AI訓練集羣(如千卡GPU互聯)對800G光模塊的需求激增,2025年全球需求量預計突破1800萬隻,較2024年增長近一倍;而緊跟英偉達GPU的產品升級(B200等)而推出的1.6T光模塊,已經開始小規模商用,預計2026年放量,更重要的是,1.6T光模塊的ASP更高,預計比800G光模塊高50-100%。

有機構預計,光模塊行業未來3年的整體業績(EPS)有望保持高增長,其中2025年翻倍、2026年增長50%以上。


03、靠什麼推動PE?


關於宏觀、貨幣、股市走牛等因素,也有不少利好,如地緣緊張局勢降温,貿易戰等不確定因素消散,美聯儲預計9月份再次啟動降息,等等。

當然,最重要的是股市牛氣漸濃,美股科技股節節攀升,英偉達、微軟等算力股不斷創新高,對A股的芯片、雲計算,尤其是光模塊形成映射;A股則重返10年高位,總市值突破100萬億,能夠吸引更多增量資金,包括全球資金的流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A股總市值的突破,意味着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不斷邁上新臺階,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正將目光投向「中國資產」。

據摩根士丹利統計,7月全球多頭基金向中國股票市場注入27億美元,較6月的12億美元進一步加速。國際資本積極配置中國資產,不僅帶來增量資金,也將持續提升A股的國際化水平,深化中國優質企業與全球市場的聯動,有助於中國經濟復甦和產業轉型升級,反過來更好地回報全球投資者。

正如前文所述,A股目前整體估值水平橫向和縱向對比來看仍處於合理區間,對全球資金仍然具備吸引力。

在這種環境下,資金的風險偏好有望繼續上升,市場的估值中樞也會有機會繼續上升。

不僅光模塊,也包括其他AI細分板塊,如芯片、雲計算、AI應用等,甚至整個科技創新方向,都受惠於此,成為資金熱門地。

就像以寒武紀、瀾起科技、金山辦公、芯原股份等權重成分股的科創人工智能ETF(588730),聚焦了AI產業鏈最核心的算力芯片和智能硬件環節,最近20日吸金1.37億元,年內資金淨流入6.61億元,最新規模10.03億元。


04、結語


AI正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滲透千行百業,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而作為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AI算力也正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在需求端,當前AI大模型訓練所需的算力每3-4個月就翻倍,GPT-5等先進模型的訓練需要數萬張高端GPU協同工作,直接推動了全球AI芯片市場規模快速擴張。

在供應端,不斷升級的GPU,臺積電3nm/2nm先進製程的量產大幅提升了芯片算力密度,Chiplet技術的突破有效緩解了內存帶寬瓶頸,液冷方案的普及則顯著改善了能效表現,高速率的光模塊則為數據中心內部之間提供互聯通道。

説到光模塊產品,不管是800G,還是1.6T,中國廠商在這一領域優勢明顯,已佔據全球6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際旭創、新易盛等龍頭企業持續領跑。

雖然經過連續上漲,不管是光模塊、算力股,還是其他AI細分方向,估值上未必像4月份底部時有吸引力,但后續只要維持高速增長,加上市場牛氣濃烈,估值消化起來也會快速。

中長期而言,AI芯片也好、光模塊也好,包括AI中下游的雲服務、軟件應用、硬件應用,仍將持續不斷,受益於AI產業的發展,投資價值有望持續釋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