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16:12
持續大漲的碳酸鋰期貨市場8月18日再度掀起波瀾,主力期貨的價格快速跳動,收盤價強勢逼近9萬元/噸大關,當日大漲4.67%。而在一周前的8月11日,這一數字還停留在81000元/噸。
也正是這一天,寧德時代承認其江西宜春梘下窩鋰礦停產的消息瞬間引爆市場對碳酸鋰供應缺口的擔憂情緒。隨着新能源汽車「反內卷」概念的蔓延,碳酸鋰行業也暗流湧動。
真鋰研究院創始人墨柯認為,此次碳酸鋰價格的飆升,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寧德時代鋰礦的停產相對減少了市場供應。而政策層面對鋰礦行業的嚴格監管,如採礦權審批的收緊、環保標準的提高等,也進一步加劇了供應緊張的局面。與此同時,鋰電行業產能過剩的困境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中小企業在成本壓力和市場競爭中掙扎,頭部企業則憑藉規模和技術優勢加速擴張,行業整合步伐加快。
在這場行業變局中,碳酸鋰價格的波動不僅反映了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更折射出鋰電行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鋰電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
寧德時代宜春鋰礦停產
8月11日,寧德時代在互動平臺承認江西宜春梘下窩礦區停產,稱公司在宜春項目採礦許可證8月9日到期后已暫停開採作業,正按相關規定儘快辦理採礦證延續申請,待獲得批覆后將盡早恢復生產。
這一事件迅速引發了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當日收盤時碳酸鋰期貨全線上漲,重返8萬元/噸。與此同時,盛新鋰能、江特電機等多家鋰電池公司報收漲停,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的H股分別上漲20.84%和16.87%。
宜春市自然資源局網站披露的《江西省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梘下窩礦區陶瓷土礦普查探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書》顯示,該礦評估利用可採儲量為90444.17萬噸。
中信期貨測算數據顯示,該礦區停產將導致國內碳酸鋰月供應量減少約1萬噸,相當於全國總產量的12.5%。這讓市場對碳酸鋰的供應格局產生了擔憂,基於這種供求關係的變化,市場預計供應減少后期貨、股價出現上漲。
寧德時代的鋰礦為何停產,要停產多久?表面上看,停產的直接導火索是採礦權有效期屆滿而續期審批尚未完成,但背后還有着更深層次的政策原因。
新版《礦產資源法》今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該法規首次將鋰列為獨立礦種,並提高伴生礦認定標準(氧化鋰品位需≥0.4%)。而梘下窩礦的氧化鋰品位僅為0.27%,這意味着礦企需要重新申報礦種並補繳資源税,税率可能從原先的3.25%大幅提升至15%。
7月7日,宜春市自然資源局發佈通知,指出梘下窩、割石里水南礦段等8宗涉鋰資源礦權,存在規避上級審批權限、越權辦理手續等問題,要求在9月底前完成礦種變更儲量覈實報告的編制工作,科學合理確定開採主礦種。
墨柯介紹,當地有部分鋰礦項目最初以陶瓷土礦名義申報,實際開採對象卻是鋰雲母資源,當前均面臨礦種性質重新認定的關鍵問題,「陶瓷土與鋰礦適用的資源税率存在顯著差異,后續復產將按照鋰礦標準徵收税費。」
「目前寧德時代的此處礦產不符合相關規範,需要重新審批。」墨柯還透露,其實早在2024年9月寧德時代就曾表示,碳酸鋰價格過低導致相對成本較高的梘下窩礦區的開採並不經濟。
8月19日,寧德時代方面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暫無更多官方消息可以迴應。
在墨柯看來,如果針對鋰礦山企業編制儲量覈實、礦種變更的核查進一步深入,則有可能將目前的局勢延續到9月30日之后。真正的產能恢復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由此導致的碳酸鋰價格的波動也有可能延續到12月,即使回落也要等到明年年初。
產能過剩引發行業重構
寧德時代鋰礦停產事件只是鋰電行業結構性危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發展迅猛的鋰電行業陷入產能過剩的困境。
2024年國內碳酸鋰總產能達到130萬噸,但實際產量僅70.1萬噸,產能利用率低至54%。大量的產能閒置,導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價格戰此起彼伏,已經擊穿了行業成本底線。
「現在我國鋰礦供應太多,需要減供給。」墨柯表示,寧德時代當初介入礦端,主要是因為鋰價高位時鋰資源供應商加價更高,擁有自己的礦產,自給自足會更加具有經濟效益。但目前鋰礦供大於求,遏制行業惡性競爭的核心手段在於控制供給總量。當市場長期處於供過於求狀態,企業為爭奪有限訂單必然陷入無序競爭。
如今,監管部門正多措並舉推動行業出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8月12日發佈倡議,呼籲全產業鏈抵制惡性競爭,提出「反內卷」。恩捷股份、星源材質等8家頭部隔膜企業率先行動,達成暫停產能擴張、強化產業協作等共識。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導師柏文喜柏文喜建議,反對惡性競爭,還可以配套技術創新激勵政策。廈門市通過税收優惠鼓勵企業研發投入的做法值得借鑑,有助於構建非價格競爭新生態——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而非單純依賴價格戰。
技術迭代重塑產業格局
在行業深度調整期,技術迭代正成為重塑產業格局的關鍵力量。例如蜂巢能源等多家企業正研發硫系全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長安深藍等車企不斷推出氫燃料電池車型。
在柏文喜看來,這些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標誌着鋰電行業正朝着多元化、高性能的方向發展。硫系全固態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望在未來電動汽車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氫燃料電池具有零排放、續航里程長等優點,更適合商用車應用場景。
而對於碳酸鋰價格,墨柯認為,長期來看碳酸鋰價格持續上漲有困難,在沒有完成真正產能出清的情況下,鋰資源供需差距還會繼續拉大,供給增速會略高於需求增速,鋰價不可能維持高位,必然會持續下行。等到鋰價降至供求關係發生明顯逆轉,也就是供給顯著小於需求時,纔會迎來真正的價格拐點。
柏文喜建議,未來鋰礦、電池、整車企業的縱向整合加速推進,通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企業可以實現協同發展,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