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14:01
8月19日早盤,互聯網ETF滬港深(159550)持續高溢價成交,溢折率在0.7%附近,成份股軟通動力、同程旅行、巖山科技漲超6%,拓維信息、東華軟件、用友網絡、人民網漲超2%,網易雲音樂、閲文集團、中國軟件、指南針、京東健康、快手等漲超1%。8月以來,互聯網ETF滬港深(159550)交投活躍,獲4900萬份申購。
消息面上,騰訊控股昨天斥資5.5億港元回購,引發市場猜測其是否開啟了新一輪的回購舉措。具體來看,繼6月之后,騰訊控股已經開始回購舉措, 8月18日以5.5億港元回購931,000股普通股。截至8月18日,今年已有218只港股獲公司回購,騰訊控股年內累計回購金額最大,獲公司回購405.93億港元。目前,騰訊總股本降至十年最低,大額的註銷式回購,讓騰訊總股本顯著下降,直接增厚了每股收益,增強了股東回報。
在年度股價高位時依然持續回購,一方面體現了騰訊對回購計劃的強履約,另一方面也展示出騰訊對自身業務發展的長期信心。此前,騰訊披露半年報,營收增長14%、淨利潤同比增16%,超出市場預期;財報披露后,8月14日,騰訊股價一度摸到600港元/股的臨界線,創下近4年新高。作為最擅長應用AI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之一,騰訊今年二季度繼續將AI深度融入遊戲、廣告及社交生態,驅動增值服務、營銷服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等三大核心業務顯著增長。
與此同時,公司充足的現金流也給了騰訊持續「買入自己」的底氣,為騰訊實施股東回報提供了紮實的財務基礎。財報顯示,自去年四季度AI戰略加速以來,騰訊累計資本開支已達831.6億元,而當期自由現金流仍保持在430億元的充裕水平。
股票回購雖是常見的事,但不同公司的回購時機和回購價格,卻大相徑庭。
騰訊在2025年年初提出年內回購目標800億元,目前為止已完成400+億元。尤其是在股價觸及21年5月以來新高后,依然在這個價格上繼續開始回購。除了賬上現金充足以外,只能説騰訊管理層認為目前其長期價值依然處於低估狀態,其對公司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在過去的幾年,面對監管收緊和宏觀壓力,互聯網板塊經歷了單邊壓縮的估值狀態,板塊自身的財務狀況通過收縮戰線、聚焦優勢主業已恢復到相對健康的狀態。目前,伴隨着政策拐點和AI敍事新邏輯,互聯網板塊估值修復的信號已然發出,部分龍頭在利潤恢復的驅動下,市值有了明顯提升,騰訊只是一個典型代表。
總的來説,騰訊高位回購,跟着龍頭加倉互聯網,信號也比較明確了。
一鍵精準覆蓋50只滬港深互聯網龍頭
互聯網ETF滬港深(159550)跟蹤中證滬港深互聯網指數,從滬港深三地市場中選取50只流動性較好、市值較大的互聯網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指數樣本股,覆蓋各大互聯網科技龍頭,涵蓋了to B和to C的互聯網企業,一共50只成份股,截至2025/8/18,前十大權重股為: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團、美團、同花順、京東健康、東方財富、快手、金山辦公、科大訊飛。(數據來源:深交所)
注:基金管理人對文中提及的板塊和個股僅供參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持倉信息或交易方向,個股漲幅不代表本基金未來業績表現,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推介。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僅代表撰文時市場表現,基於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所涉觀點后續可能發生調整或變化。本文引用數據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和收益承諾。基金投資人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閲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説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及其更新等產品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並請提前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進行投資。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基金銷售機構及相關機構不對基金投資收益做出任何承諾或保證。
中證滬港深互聯網指數漲跌幅如下:2021年-22.81%;2022年-23.76%;2023年-9.92%;2024年28.40%;2025年1-6月15.33%。數據來源: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指數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也不代表本基金未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