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8 20:37
(來源:老冀説科技)
8月12日上午,深圳金蝶雲大廈。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268.HK)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帶領管理層召開2025年中期業績發佈會。當天,金蝶的股價收於16港元,下跌8.41%。
其實,當天跌的不止金蝶,而是在港交所上市的所有SaaS公司,它們都遭遇了投資者的「致命三問」:
第一問:公司營收增速放緩,還能快速奔跑嗎?
第二問:雖然扭虧為盈,但是盈利能夠持續嗎?
第三問:AI正在吞噬一切,SaaS能夠倖免嗎?
面對投資者的諸多疑惑,徐少春卻表現得信心十足。在這次業績發佈會壓軸的總結發言中,他把「金蝶是一家非常有價值的公司」強調了三遍。那麼,他的信心到底來自哪些方面?
一個可持續的業績
11.2%,這是金蝶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長率。相比往年,雖然同樣是雙位數增長,但給予想象的空間似乎並不大。未來,金蝶還能跑起來麼?其實,答案就在金蝶發佈的這份中期業績報告當中。
先看雲訂閲。今年上半年,金蝶實現了靚麗的「三答」:
1. 雲訂閲收入16.84億元,同比增長22.1%;
2. 雲訂閲服務年經常性收入(ARR)37.3億元,同比增長18.5%;
3. 雲訂閲服務相關的合同負債實現同比增長約24.7%。
這三項雲訂閲項目的增長率,均遠遠高於同期11.2%的收入增長率。
再看雲訂閲的續費率。今年上半年,金蝶旗下各大產品的指標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金蝶各大產品的淨金額續費率(NDR)均保持在非常高的水準。
雲訂閲的亮眼表現,加上超高的續費率,為金蝶收入的持續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老冀認為,接下來金蝶加速奔跑的可能性很大,11.2%也許會成為階段性的低點。
11.2%,恰好也是知名研究機構IDC預測的、2024-2029年中國企業級應用管理(EA)軟件市場的複合增長率。IDC表示,EA軟件市場正在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作為行業龍頭的金蝶沒有理由不抓住這個時間窗口。
今年上半年,金蝶實現公司權益持有人當期應占虧損0.98億元,同比縮窄55.1%,預計今年全年將扭虧增盈。
老冀判斷,一旦實現盈利,金蝶將持續盈利,因為毛利率將持續提升。今年上半年,金蝶的整體毛利率達到了65.6%,提升了2.4個百分點。
為什麼提升?還是因為雲訂閲收入的持續增長,而該業務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竟然高達96.2%。毛利率已經這麼高了,與去年同期相比竟然還提升了0.9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IaaS成本的降低。今年上半年,DeepSeek的橫空出世,加上IaaS廠商的價格戰,導致IaaS成本持續下降。金蝶集團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林波表示,雲訂閲的毛利率還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林波預測,今年全年,金蝶有望實現超過10億元的正向經營性現金流。這也意味着,金蝶將出現收入高速增長、持續盈利、現金流充裕的「三好」業績狀態。老冀還注意到,也許是由於現金流充裕,今年上半年金蝶已經將2億元的銀行貸款全部還了,如今已經沒有一分錢的銀行貸款。
從如今金蝶的業績表現,老冀彷彿看到了2018年3月的Salesforce(CRM.NYSE)。那個時候的Salesforce,也是在連續5年虧損之后扭虧為盈,此后持續盈利。在此之前,憑藉超過90%的雲訂閲收入佔比,以及超高的客户忠誠度,Salesforce已經連續13年實現超過20%的收入增長。在疊加年度盈利之后,Salesforce終於贏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股價開始一飛沖天。
兩大護城河
當然,投資者還會接着問出第三個問題:就算金蝶SaaS轉型成功了,可是AI時代已經到來,企業開始大規模使用大模型和智能體,還需要你的SaaS軟件嗎?
對於這個新的挑戰,金蝶其實也做了充足的準備,那就是「SaaS+AI」,持續把AI技術深度融入到金蝶的所有SaaS產品、服務和運營流程中,用AI重構企業管理。
在產品層面,今年5月,金蝶推出了蒼穹AI Agent平臺2.0,發佈了金鑰財報、ChatBI(問數智能體)、差旅智能體、招聘智能體、BOSS助理、報價智能體等AI原生智能體。
在客户層面,金蝶已經簽約了海信集團、通威股份、中國金茂、中車唐車等重點客户,助力企業探索AI與業務的深度融合。金蝶與河鋼集團共建「AI+管理創新中心」,打造智能管理平臺,加速公司管理體系向實時感知、智能決策、精準執行的智能化管理模式轉型;創思工貿通過金蝶雲·星空「BOSS助理+指標平臺」AI套件,構建了「數據驅動+智能決策」的阿米巴管理新體系,系統可精準定位經營異常根源,將某加工工序單元波動問題的定位時間從2-3人天壓縮至實時洞察,決策效率提升100%。今年上半年,金蝶的AI合同簽約金額已經超過1.5億元。
不過,在科技大廠、互聯網巨頭和AI新鋭都在跑步搶佔AI制高點的今天,金蝶的獨特優勢又在哪里?金蝶集團總裁章勇認為,數據產品和AI平臺將成為金蝶AI時代的兩大護城河。
在金蝶中期業績發佈會上,金蝶專門演示了其最新落地的設計AI助手應用。以無人機企業為例,內部產品設計師在完成新品設計初稿后,利用AI自動識別需求,同時檢索公司內部的產品庫,通過對比分析,找出每一款零件的成本及庫存,評定新品開發的合理性。設計師可根據不同的設計、綜合成本要求及庫存情況,與AI助手進行多輪互動和交流,最后得出生產時間最優、成本最優的新產品。
要完成這麼複雜的過程,通用大模型和智能體能搞定嗎?當然不行。企業客户需要將ERP、PDM(產品數據管理)、工業設計軟件以及財務管理軟件打通,實現底層數據的互聯互通,AI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AI對傳統軟件是不是顛覆的?AI軟件很多時候是在邊角、碎片化,一個企業的數據必須是高度完整縝密的。AI越發展,越要有底層的數據。」金蝶集團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林波表示。
而金蝶能搞定。如今,金蝶正在用SaaS帶動數據,數據帶動企業AI,企業AI 反過來增強Saas,打造更大的「SaaS+AI」數據飛輪。
在打造數據飛輪的同時,金蝶還在構建自己的AI平臺。今年5月,在發佈五大智能體的同時,作為技術底座的蒼穹Agent平臺也迎來2.0版本重大升級,進一步降低企業應用AI的技術門檻;並通過提供更豐富的模板與工具、更深度的SaaS連接、更安全的企業級保障、更開放的技術標準,加速企業智能體開發普惠。
金蝶集團總裁章勇透露,五大智能體發佈之后,企業客户反響踴躍的同時,也向金蝶提出了新的需求:大企業希望把智能體的工作拆分得更細,分不同的場景執行;中小企業則希望智能體能夠搞定業務的各個流程,實現完整的閉環。
這也意味着客户需求的多樣化和碎片化,也是過去軟件公司很難解決的難點。好在金蝶早就有了平臺思維,之前精心打造的蒼穹平臺,能夠靈活支持從大企業到小微企業的各種複雜需求。
如今,金蝶也為AI時代打造了蒼穹Agent平臺,用一個技術平臺,支持豐富多彩的智能體應用。金蝶中國副總裁、研發中心總經理劉仲文表示,在蒼穹Agent平臺的強力支持下,金蝶將會聚焦於開發通用性較強場景的深度Agent,「我們可能會以五個或者是十個、幾十個來推進」。
另一方面,企業客户的開發人員甚至業務人員都能夠依託蒼穹Agent平臺,基於低代碼甚至無代碼快速配製出海量Agent。此外,金蝶的生態合作伙伴也能夠利用Agent開發平臺,將各種Agent嵌入現有的SaaS核心應用里面。
數據飛輪+AI平臺,將助力AI時代的金蝶贏得先機。如今,蒼穹AI Agent平臺已經簽約海信集團、温氏集團、智洋創新、湖北中煙等20多家客户;到2030年,AI的收入佔金蝶收入的比重預計將達到30%。
由此,老冀不禁想起了AI應用「當紅炸子雞」Palantir是如何應對AI時代的。
就在前不久召開的Palantir 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Palantir首席營收官兼首席法務官Ryan Taylor一語中的:「大語言模型本身充其量只是一種與基本理解脱節的、表現不穩定的智能。相比之下,我們的知識圖譜是純粹的理解,並已在軟件中得到具體應用。沒有Palantir,大語言模型在現實世界中根本無法發揮作用。這正是我們增長的動力。」
2023年,Palantir還發布了AIP,允許企業客户在自家系統中部署類似於ChatGPT的語言模型,並訪問私有數據。AIP的開發環境包括調試人工智能邏輯、比較模型性能和使用可定製基準監控人工智能應用的功能,所有這些功能都可通過直觀的儀表板實現可視化。AIP通過本體SDK進一步將軟件開發錨定在業務環境中,允許開發人員直接從其首選的集成開發環境(如VSCode)中構建人工智能應用。這種結構化、可重複使用的框架可幫助企業迅速擴大人工智能部署規模,並通過以決策為中心的共享模型管理業務運營。
如今,通過打造「數據飛輪+AI平臺」,Palantir成功轉型為「高增速、高利潤率、高現金流」三重閉環的 AI 公司,市值更是突破了4000億美元大關。這家2003成立的大數據分析公司,不僅沒有被AI淘汰,反而趁勢而起。
多年不變的理想
一個可持續增長的良好業績、兩道AI時代的關鍵護城河(數據產品+AI平臺),這就是如今的金蝶。可是,這就夠了嗎?
當然不夠。在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心目中,還有一個一定要實現的夢想,那就是金蝶要成為一家企業管理AI(EMAI)公司,融合AI技術,為全球貢獻中國管理智慧。在發佈會現場,他喊出了金蝶的新口號:「AI時代,先進企業靠管理,先進管理靠AI ,先進管理用金蝶!」
輸出中國管理模式,這其實也是徐少春創立金蝶來一直都沒有斷過的念頭。只不過在過去,這個理想還有些遙遠,因為中國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巨大的差距。
在ERP時代,中國企業無論是規模還是利潤均與歐美同行相差甚遠。當時的聯想和華為,都只能消化吸收國際先進管理模式,削足適履,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中國企業雖然從用户規模、營收等領域趕上了歐美同行,但是在覈心技術、標準制定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在企業管理上,中國企業仍然更多地沿襲歐美同行的OKR等模式,並無太多創新。
AI時代,中國企業頭一次與國際巨頭幾乎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甚至在很多領域還領先了半個身位。
2025年4月7日,斯坦福大學發佈第八版《2025年AI指數報告》,其中披露:「2023年,在大規模多任務語言理解測試(MMLU)中,中國領先的模型落后於美國頂級模型近20個百分點。然而,到2024年底,美國的領先優勢縮小到了0.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中國在AI領域的出版物和專利數量方面則繼續保持領先。
而在很多AI應用領域,憑藉過去四十多年積累的「中國製造」和產業集羣優勢,中國企業甚至向國外同行反向輸出。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小鵬已經能夠向全球銷冠大眾輸出電子電氣架構,中國的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則同時向BBA(奔馳、寶馬、奧迪)、豐田、本田等海外巨頭輸出「中國智駕」技術。
正所謂厚積薄發,如今,輸出中國管理模式的機會也已經到來。金蝶正在積極推動全球化戰略佈局,大力拓展東南亞、中東等海外市場。期內,金蝶雲·星空簽約晶晨半導體、綠聯科技、SKYWIN Energy、PT WALSIN EVERISING等259家中企出海和海外本土企業,涵蓋現代服務、裝備製造、電子高科技等多個行業。
其中,金蝶為新加坡本地企業SKYWIN提供了大宗貿易行業的數字化底座,助力其實現了期現貨交易的全鏈路協同及智能監控預警,以及全球資金賬户集中化管理。如今,金蝶已經構建了新加坡、越南及中東等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本地化應用及語言包。
此外,金蝶積極拓展海外生態,引入渣打銀行、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等國際業務夥伴,在智能司庫服務、跨境支付、金融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合作,助力中企全球化發展。
「讓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這是我們的信念;先進的管理用金蝶,這一定會實現。最終,我們金蝶也會成為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公司,我覺得未來五年特別值得期待!」徐少春的總結擲地有聲,也讓我們對未來的金蝶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