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規模縮水700億!收益全憑「天意」,劉格菘正在被基民拋棄?

2025-08-19 08:03

  來源:侃見財經

  伴隨着基金中報陸續披露,曾經的「頂流」基金經理們再一次被推向聚光燈下。

  還好,在行情回暖助力下,過去幾年頂着巨大輿論壓力的「頂流」基金經理們終於在今年得以「翻身」。

  據侃見財經觀察,今年以來不少「頂流」基金經理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就包括了廣發基金「頂流」基金經理劉格菘。截至8月18日收盤,劉格菘管理的9只基金近一年收益全部為正,其中收益最高的廣發多元新興股票近一年收益為65.76%。(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不過,短期的業績回暖,仍然難掩劉格菘長期業績的頹勢。還是以廣發多元新興股票為例,雖然近一年收益高達65.76%,但該基金近三年的漲幅為-15.77%,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1.42%的收益;而劉格菘的代表作廣發科技先鋒混合表現同樣也是差強人意,雖然近一年收益率為31.5%,但其實還沒有跑贏滬深300指數(同期收益26.71%),且該基金近兩年和近兩三年的收益分別只有9.33%和-35.64%,更是遠遠跑輸大盤。

  實際上,雖然近一年劉格菘管理的基金業績明顯反彈,但其並沒有進行太多的操作,大部分持倉仍放在新能源車和光伏兩大板塊上,最近業績反彈主要依賴於行情回暖,而這種操作風格顯然會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畢竟一旦行情發生轉向反彈也就戛然而止了。

  從管理規模來看,一般業績向好的基金管理規模都會提升,但劉格菘管理的基金卻截然相反,例如廣發科技先鋒混合今年以來整體規模從94.45億元下降至85.96億元,很顯然,基民對於這種「等反彈」的操作風格已經不太認可。而從劉格菘的管理規模來看,目前其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為312.95億元,和巔峰時期的超1000億元管理規模相比已經大幅縮水約700億元。

  收益全憑「天意」?

  劉格菘曾是掌管千億資產的頂流基金經理,2019年憑藉重倉新能源一戰成名。

  不過,隨着2022年新能源板塊見頂回落,劉格菘的光環逐漸褪去,而由於其「賭徒」式的投資風格,在面對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時,由於過度自信、追求短期收益或不願承認錯誤,而持續加大賭注,最終導致幾乎滿倉新能源被套,只能「躺平等反彈」了。

  從劉格菘代表作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的持倉變化中,我們就可以直觀地看到其「賭徒」式的投資風格,並且因滿倉被套不得不「躺平」的困境。

  根據持倉數據,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的持倉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車和光伏兩個板塊,在2023年一季度,其前十大持倉分別為晶澳科技陽光電源聖邦股份榮盛石化隆基綠能億緯鋰能國聯股份賽力斯龍佰集團天合光能,其中晶澳科技、陽光電源、隆基綠能和天合光能都是光伏相關,而億緯鋰能和賽力斯則是新能源車相關。整體而言,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的持倉集中度非常高,頗有在新能源上「孤注一擲」的感覺。

  然而,進入2023年后,新能源板塊的表現並不好,其中光伏更是可以用「慘淡」來形容。據統計,東方財富的光伏設備指數在2023和2024年分別下跌了28.69%和21.19%,而行業龍頭股價紛紛大跌,像隆基綠能,其自2021年見頂后股價持續回落,2022、2023和2024年股價跌幅分別達到31.45%、45.48%以及30.88%。截至8月18日收盤,隆基綠能股價僅16.31元/股,和最高點相比股價縮水超七成。

  然而,劉格菘並沒有及時修正其重倉新能源板塊的錯誤。從持倉變化可以看到,在2023到2024年期間,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的持倉還是集中在新能源車和光伏兩個板塊,其中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三大光伏組件巨頭長期出現在十大持倉之中,這種有點「賭氣式」的投資風格,讓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的業績十分難看,2022和2023年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的階段收益分別為-25.88%和-31.22%,背后的一眾基民更是損失嚴重。

  由於虧損越來越嚴重,再加上股票佔比基本在90%以上,劉格菘陷入了滿倉被套的困境之中,最終不得不開始「躺平等反彈」。

  從持倉來看,從2023年一季度末到今年一季度,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的持倉變化並不大,像億緯鋰能、陽光電源、晶科能源等都是「常客」,這樣的持倉已經説明劉格菘沒有怎麼調整持倉了,而從基金換手率來看,可以看到在2021年之后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的換手率明顯降低,其中在2022年四季度末換手率跌至25.19%,和2020年133.16%的換手率相比明顯下降,2024年四季度末換手率也只有32.38%。

  還好,今年以來隨着行情回暖,劉格菘管理的基金終於有所表現。截至8月18日收盤,劉格菘管理的9只基金近一年收益全部為正,其中收益最高的廣發多元新興股票近一年收益為65.76%。不過,這種高度依賴行情換來的收益,其實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市場風格變化的背景下,反彈的延續性很難得到保證。還是以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為例,該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為7.52%,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為7.74%

  「高位」接盤

  當然,如果不是虧損太大,劉格菘也不願意躺平。

  從劉格菘管理的多隻基金來看,隨着近一年收益回升,基金的持倉開始有了明顯的變化。

  例如代表作廣發科技先鋒混合,今年二季度,前十大持倉中就出現了分眾傳媒這隻股票,這是分眾傳媒首次出現在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的前十大持倉中,而被取代的則是其長期持有的晶澳科技。當然,由於之前虧損太深,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的調倉並不是太明顯。

  將目光放到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期混合,該基金的持倉變化就非常明顯。資料顯示,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首次將泡泡瑪特、香港交易所買進了前十大重倉股行列,並分別位列第二大、第三大重倉股;與此同時,劉格菘大幅度增持了小米集團,該股二季度末所佔基金淨值比達10.19%,已為頂格配置,這和之前幾乎全倉新能源的配置思路形成了鮮明對比,在2024年三季度時,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的前十大持倉還沒有一隻港股。

  不過,這樣的調倉引來了不小爭議,因為無論是泡泡瑪特、香港交易所還是小米集團,今年上半年股價都已經有過大幅度的上漲,例如泡泡瑪特,今年上半年股價漲幅高達200.35%,而進入7月份泡泡瑪特股價開始高位橫盤,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很有可能成為「接盤俠」。

  實際上,關於高位接盤,在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這隻基金上已經頻繁上演。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基金自2021年8月26日成立以來,開始建倉正泰電器、晶澳科技、長城汽車和賽力斯等股票。值得注意的是,在建倉之前,這些個股均已出現較大漲幅,其中長城汽車股價較低位啟動時上漲約7倍,晶澳科技上漲約6倍,賽力斯上漲約5.5倍,可見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都是買在了高位。

  除了高位接盤之外,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還多次在個股出現大幅回調時逆勢加倉。以晶澳科技為例,該基金於2021Q3首次買入1266.62萬股,成為公司第七大流通股東,並在Q4進一步增持377萬股。2022年6月底,晶澳科技股價見頂回落,到2023年底累計跌幅超過65%,即便如此,廣發行業嚴選三年在2022Q2至2023Q4期間仍然持續加倉,截至2023年年底,其累計持股數量達到了2977.8萬股。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劉格菘會頻繁出現「高位接盤」的情況,因為在巨大的虧損面前,只有通過追漲「熱門股」纔有可能快速彌補虧損,無論是追高還是后期逆勢加倉,都可以看出劉格菘想要彌補虧損的決心。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帶有「賭博式」的投資風格終究難以持久,即便能賭贏一次也不可能次次都賭贏,這或許也是劉格菘能在2019年爆火,但此后業績持續不振的主要原因。

  其實,經過了這些年的持續虧損之后,可以看到劉格菘的風格已經有所變化,例如廣發雙擎升級、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均新進了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兩隻保險股,這是其求穩的表現。不過,基民顯然沒有那麼多的耐心去等待,從劉格菘的管理規模來看,目前其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為312.95億元,和巔峰時期的超1000億元管理規模相比已經大幅縮水約700億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