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08:21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轉自: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本報記者 譚樂之
近期,多地交通運輸領域曝出非法車輛統籌引發的糾紛事件,再次將「車輛統籌」這一問題推向風口浪尖。
所謂車輛統籌,本是部分運輸企業為規避風險、互助共濟而開展的內部風險分擔機制,但一些機構卻將其包裝成「類保險」產品,冒用正規保險公司名號混淆視聽,以「保費五折」「不限車型」等噱頭吸引眼球,面向社會車輛兜售,形成規模龐大的非法經營鏈條。可一旦交通事故發生,車主們只能陷入索賠無門的困境,這不僅擾亂了保險市場秩序,更讓車主的合法權益暴露在巨大風險之下。
近年來,非法車輛統籌的亂象已使許多消費者受到損失。比如,平安產險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共計收到69起統籌相關投訴,這些遭遇糾紛的車主,均未投保正規商業車險。又據眾安保險數據,一些統籌公司以「眾安車保/眾安車服/眾安聯合服務」等冒充眾安車險欺騙消費者購買「假車險」,自2024年年中以來,眾安保險已在全國各地開展行政投訴20余起,涉及山東省、河北省、北京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山西省、黑龍江省等。
非法車輛統籌的泛濫,本質上是對保險市場公平秩序的破壞,也是對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漠視。非法車輛統籌之所以能夠鑽空子,一方面在於部分車主風險意識薄弱,被短期利益誘惑而忽視了長期保障;另一方面非法車輛統籌治理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2020年以來,監管部門、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多次發佈風險提示,明確統籌業務並非保險,此類以「××統籌」「××互助」「××聯盟」為名與車主簽訂的安全統籌業務合同不是保險合同,相關權益無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得到保障。在前期治理經驗基礎上,今年7月28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中華全國總工會辦公廳發佈《關於規範交通安全統籌有關事項的通知》,規範交通安全統籌業務屬性及監管要求,通過明確部門職責、強化跨部門協作,重點打擊非交通運輸企業非持牌機構,推動交通安全統籌業務治理走向系統化、長效化。
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既需要經營者的誠信自律,又需要監管部門的有力護航。加大對非法車輛統籌的治理力度,不僅是維護市場秩序的必然要求,更是守護羣眾切身利益的應有之義。唯有堅持「零容忍」態度,持續淨化市場環境,才能讓車主真正享受到規範、可靠的保險服務,為交通運輸行業的安全發展築牢保障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