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8 18:11
海事服務網CNSS獲悉,根據船舶經紀公司BRS Shipbrokers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7月中國船企新船訂單量同比下滑48.2%,但仍以絕對優勢穩居全球訂船量首位。
針對訂單下滑現象,BRS特別指出:「該降幅主要反映中國船東去年創紀錄的訂單基數,而非受近期美國貿易代辦公室關税等提案的影響。」
在整體訂單萎縮背景下,中國船東的好望角型散貨船(Capesize)訂單逆勢增長37%,總量達30艘。BRS認為這主要得益於中遠海運集團2024年啟動的海運「國家隊」戰略,百艘新造船計劃正在陸續落地。7月29日,中遠海運發展有限公司(「中遠海發」)於舟山重工下單訂造6艘21萬載重噸級散貨船,合約總價為人民幣31.68億元(不含税費);與中船集團旗下青島北海造船簽訂剩余4艘的合約,總價為人民幣21.12億元(不含税費)。
然而,長期被視為市場風向標的希臘船東今年大幅縮減訂單,排名從2024年的全球第二滑落至第六位,跌出了前五名訂購國。BRS數據顯示:希臘前七月僅新增1艘卡姆薩爾型散貨船(Kamsarmax)和2艘大靈便型散貨船(Handymax)。
2025年前七個月,全球干散貨新船訂單同比暴跌63%,僅簽約165艘(總計1550萬載重噸)。其中:大靈便型佔訂單總量55%、好望角型佔23%、巴拿馬型與小靈便型(Handysize)共佔11%,無論按載重噸或船舶數量計,2025年的訂單量均有望創下十年最低水平的紀錄,遠低於485艘的十年均值。這與2024年創下的6390萬載重噸(十年峰值)形成強烈反差。
BRS將市場萎縮歸因於持續高企的船價、監管與技術的不確定性、以及地緣政治與貿易政策衝擊。
海事服務網CNSS綜合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