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09:17
智通財經APP獲悉,過去十年間,股市行情始終由頭部企業主導,這些巨頭企業創造了絕大部分的市場收益。但美國銀行最新研報指出,這一時代可能即將落幕。
美銀美國股票和量化策略主管Savita Subramanian在給客户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歷史經驗表明,市值加權股的主導地位仍有延續空間。但若美聯儲下一步轉向降息,且市場周期指標進入復甦階段,我們認為這種主導格局或將走向終結。」
Subramanian團隊的研究發現,自2015年以來,標普500指數中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累計跑贏基準指數73個百分點。美銀指出,類似程度的超額收益上一次出現還是在1990年代末,隨后便爆發了互聯網泡沫破裂。
在泡沫破滅后,市場格局發生重大轉變——2000年代初,價值股和小盤股表現開始超越超大盤成長股。Subramanian認為,當前市場可能正面臨類似的風格切換。
美銀的「市場周期指標」將股市周期劃分爲四個階段:復甦期、中期、晚期和衰退期。該指標綜合考量企業盈利修正、通脹數據及經濟增長預期等多重因素。目前數據顯示,市場正從對盈利能力強、市場地位穩固的超級巨頭有利的衰退期,向復甦期過渡。
Subramanian在報告中強調:「美聯儲寬松周期中,超大盤股往往表現滯后而非領先。同時通脹回升應有助於推動標普500行情向防禦性/長期增長股以外的板塊擴散。」這一判斷若成真,將徹底改變當前市場的主導邏輯。
自2022年10月本輪牛市啟動以來,伴隨人工智能(AI)熱潮興起,大型科技股始終是最大贏家。2023至2024年間,被稱為「美股七巨頭」的科技企業組合持續引領大盤走高。
即使在今年4月市場觸底反彈后,這一格局依然延續——DataTrek Research聯合創始人Jessica Rabe指出,期間市值前20的個股平均漲幅達40.6%,遠超同期基準指數27.9%的漲幅。這意味着其余480只成分股實際上形成相對拖累。
其中,全球市值冠軍英偉達(NVDA.US)自4月9日以來股價已近翻倍。包括微軟(MSFT.US)、蘋果(AAPL.US)、亞馬遜(AMZN.US)、谷歌(GOOGL.US)、Meta(META.US)及Palantir(PLTR.US)在內的所有跑贏大盤的科技巨頭,均擁有與AI相關的增長故事。
但近期市場已顯現輪動跡象——自2021年以來未創新高的小盤股羅素2000指數8月上漲約6%,表現優於同期標普500指數約3.5%的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