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07:4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記者丨林漢垚
2025年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的活躍度顯著提升。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以來險資舉牌動作已達30次,創近年新高,僅次於2015年的62次。同時,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加速推進,三批試點總規模達2220億元,前兩批機構設立的7家險資系私募證券基金公司已悉數落地。
在險資等各路資金持續加大入市力度的推動下,A股市場迎來歷史性時刻。
8月18日,A股盤中公司市值總和首次突破百萬億大關,上證指數盤中漲幅超1%,一度突破2021年2月18日3731.69點的高點,創下近10年新高,北證50也創歷史新高。
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浦發銀行聯合主辦的「2025資產管理年會」上,多位嘉賓指出當前市場已具備典型「慢牛長牛」特徵。
東方證券副總裁陳剛在參加2025資產管理年會時指出,保險資金作為「耐心資本」的核心力量,其入市步伐顯著加快。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導向如能有效落實,將引導更多養老、保險等穩健型資金進入市場,為資本市場注入持久、穩定的發展動力。
年內險資舉牌已達30次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以來,險資舉牌已達30次,超過2024年的20次,也超過2020年的26次,僅次於2015年的62次。
具體來看,今年險資30次舉牌動作包括6次A股市場舉牌,25次H股市場舉牌,涉及23家上市公司,10大Wind二級行業。
梳理舉牌標的行業分佈可以看出險資投資邏輯。被舉牌的23家上市公司中,行業分佈涵蓋銀行、公用事業、非銀金融、傳媒、醫藥生物等多個領域。
其中,銀行成為最受青睞的板塊,7家銀行共計被舉牌14次。其中平安人壽多次舉牌郵儲銀行(1658.HK)、招商銀行(3968.HK)、農業銀行(1288.HK),瑞眾人壽舉牌中信銀行(0998.HK),弘康人壽則三度舉牌鄭州銀行(6196.HK)。
銀河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張一緯表示,2025年以來,險資多次舉牌銀行股。
主要是因為銀行股低波動、高股息、低估值的特點持續受到險資青睞。對於險資而言,銀行股股息率優於長債收益率,估值波動可計入OCI(其他綜合收益)以應對業績波動,並且相對來説,當前H股銀行股息率更高。
金融板塊除銀行股被舉牌外,中國平安還增持中國人壽H股、中國太保H股觸發舉牌線。據悉,本次險資舉牌同業是自2019年7月中國人壽舉牌中國太保H股后首次出現。
從被舉牌公司特徵可以看出,險資主要偏好低估值、高股息高分紅、業績確定性強的標的。
據瞭解,保險公司持續加大優質權益類資產的投資規模,疊加新準則下入賬方式的應用,可以降低權益工具投資的收益波動,優化資產負債管理。
民生證券指出,年初至今政策定調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疊加貨幣政策適度寬松,有望持續提振市場情緒。政策鼓勵保險作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權益配置有望持續擴大,舉牌上市公司股票有助於險企兼顧長期收益與當期利潤。
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加速落地
除通過直接投資股票加大權益投資外,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也在加速落地,獲批參與試點的保險公司紛紛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近日,中國太平旗下子公司太平資產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覆,同意其投資設立太平(深圳)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關於發起設立人保啟元惠眾(北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請也獲得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批覆同意。
至此,前兩批獲批試點的保險機構均已獲批成立私募基金公司,險資系私募證券基金公司總數增至7家。
此外,中郵保險及中郵資管作為第三批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也已啟動私募基金子公司籌建工作。該子公司首期計劃募集100億元人民幣,由中郵保險全額認購,並正面向社會進行人員招聘。
據瞭解,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始於2023年,由保險公司出資設立私募證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級市場股票,並長期持有。今年年初,中央金融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逐步擴大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參與機構範圍與資金規模。
目前,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已有三批,試點金額合計2220億元。獲批參與試點的機構包括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太保壽險、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人保壽險、太平人壽、平安人壽、中郵保險及相關保險資管公司,以及多家中小險企。
「對比險資直接投資股票,通過設立基金投資能夠降低權益配置的業績波動影響。」華創證券金融業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師徐康表示,在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模式下,險資發起設立的基金以長期股權投資的形式計入資產負債表,通過持股比例乘以基金公司當期損益的方式進入險企利潤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權益資產公允價值波動對報表的直接影響。
險資成慢牛推手之一
就在險資通過多渠道入市的同時,A股市場也迎來歷史性時刻。
8月18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盤中A股公司市值總和首次突破百萬億大關。其中,上證指數盤中漲幅超1%,一度突破2021年2月18日3731.69點的高點,創下近10年新高,北證50也創歷史新高。截至8月18日收盤,全市場超4000只個股上漲。
多家券商研究指出,當前市場已具備典型「慢牛長牛」特徵。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表示,經濟的改善為資本市場走強提供了強大的基礎,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出慢牛長牛的走勢,向上的趨勢進一步確立,資金流入市場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在楊德龍看來,A股和港股近期雖然經歷了大幅上漲,但估值水平仍相對較低,因此當前仍是較好的佈局時機,投資者可以通過佈局優質股票或優質基金,抓住這一輪牛市的機會,實現財富增長。市場的走強將有效提升居民家庭財富,帶動消費回升,形成良性循環,經濟有望出現更好的復甦。
「對於A股市場,我感受到了中國的戰略定力和政策扶持的決心和力度。」匯華理財總經理王茜在「2025資產管理年會」上指出,從4月往后這慢慢成了今年A股市場的一個敍事主線,「4月初的時候,我們機構判斷超短期的修復,短期震盪,中長期是看多的。6月末開始我們覺得進入了中長期看多的震盪上行的過程中,有比較多的結構性機會。」
險資在本輪慢牛行情中的作用不容小覷,中泰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葛玉翔同樣表示,本輪指數上攻中,以險資為代表機構資金參與話語權逐步提升,主動公募基金出現築底回升跡象。
險資加碼權益資產配置
險資入市,未來可期。
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2025年二季度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情況。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達36.23萬億元,同比增長17.39%。險資配置股票資產力度繼續加大,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險和財產險公司的股票余額為3.07萬億元,上半年淨增加6406億元,同比增幅更達47.57%,股票配置余額較一季度末環比增長8.92%。
數據背后是近年來監管層不斷引導、推動險資入市。尤其是今年以來,監管出臺一系列政策為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創造了更為寬松和有利的環境。
今年1月,中央金融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
4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進一步拓寬權益投資空間。
7月,財政部發布《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覈的通知》,將淨資產收益率考覈方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0%權重)+3年周期指標(50%權重)+5年周期指標(20%權重)相結合,以推動完善長周期考覈機制。
東方證券副總裁陳剛在2025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長期資金加速入市將重塑市場生態,與資本市場系統性改革形成共振。保險資金作為「耐心資本」的核心力量,其入市步伐顯著加快。
更值得期待的是,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導向如能有效落實,將引導更多養老、保險等穩健型資金進入市場,優化投資者結構,促進優質資產的價值重估與合理定價,為資本市場注入持久、穩定的發展動力。
浦銀安盛基金總經理張弛也在2025資產管理年會上結合長期資金入市問題對權益市場發表看法。他認為長期資金作為高效的逆周期穩定器,有效降低了市場波動率,提振了投資者信心,同時還有效地改善了市場生態結構,減少投機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