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04:08
美國銀行美國股票策略和美國量化策略主管薩維塔·蘇布拉馬尼安(Savita Subramanian)表示,美國銀行的美國製度指標7月份創下一年多來的最大漲幅,預示着從「低迷」轉向「復甦」的潛在轉變。
這一專有工具是爲了衡量美國商業周期當前階段而開發的,它表現出了引起市場分析師注意的顯着勢頭。蘇布拉馬尼安表示:「8月份的持續改善是從低迷轉向復甦的早期證實。」
此外,美國銀行研究人員強調,在新政權連續兩個月后,這種轉變將成為「正式」。歷史數據顯示,在之前的復甦中,「Nifty 50」每年落后-3.3個百分點,命中率僅為36%。
此外,與Nifty 50相比,在之前的復甦期,「不那麼Nifty」450的PE擴張了2倍。
美國銀行的市值分析顯示,從2015年3月至今,市值加權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SPY)的表現優於同等加權標準普爾500指數(RSP)161%,高於81%。此外,按同等加權計算,Nifty 50指數的表現比最小的50只股票高出403%。
雖然歷史模式可能表明大盤股將繼續佔據主導地位,但美國銀行策略師認為,這一趨勢可能即將結束。蘇布拉馬尼安表示:「如果美聯儲的下一步行動是降息,並且政權指標轉向‘復甦’,我們認為擠兑可能即將結束。」這種潛在的轉變對大量投資於大盤股(IYW)的投資者產生了重大影響。
研究顯示,制度指標的改善是廣泛的,其八項原始投入中的六項在7月份顯示出積極的走勢。走強因素包括每股收益修正率、通脹、GDP預測、10年期國債收益率(US 10 Y)、產能利用率和高收益率利差。然而,Subramanian指出,同期領先經濟指標和供應管理學會PMI疲軟。
自2022年2月以來,由於宏觀經濟信號不穩定,該指標一直在不同階段之間波動。美國銀行表示,這些波動源於「庫存和需求的拉鋸戰--首先是新冠疫情,今年是關税前沿發展」。
儘管存在這些歷史上的不一致之處,但當前多種投入的強勁程度表明,這一復甦信號可能比之前的錯誤啟動更具持久力,儘管分析師對宣佈明確趨勢仍持謹慎態度。
以下是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股票,其遠期P/E低於中位數,高於中位數Beta --資產相對於整個市場的波動性有多大,而>1意味着波動性更高,<1意味着波動性更低--並且低於中位數市值,以及被美國銀行分析師評級為買入--「不那麼漂亮」的復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