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36萬億險資大調倉!上半年股票持倉淨增6400億,債券佔比超51%創新高

2025-08-18 21:20

  保險資金入市步伐持續加快。

   近,金融監管總局公佈2025年二季度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情況。截至二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突破36萬億元,達36.23萬億元,同比增長17.39%。整體來看,債券佔比超51%,創歷史新高。同時股票倉位激增,而非標資產持續壓縮。

  其中,投向股票的資金余額為3.07萬億元,上半年淨增加6406億元,二季度單季淨增加2513億元,佔比進一步提升至8.47%,再創近年新高。

  與此同時,保險資金「長錢長投」加速落地,保險公司舉牌也持續升溫。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險資在2025年內的舉牌次數已經達到30次,大幅超過2024年全年的水平。其中,僅8月以來,險資就已六次出手舉牌上市公司,甚至出現險資舉牌同業。

  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保險諮詢主管合夥人周瑾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去年以來,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資本市場信心逐步恢復,險資「長期入市」要求及配套措施出台,增配二級市場權益投資動力大增。同時隨着利率不斷下行,固收收益下降,另類資產風險大、供給減,加大權益投資成必然。

  「增配權益資產,加大二級市場舉牌,配置長期債券拉長久期,都是大部分險企在當前資產配置上呈現的特徵,從當前的市場形勢來看,這一趨勢還會延續。」周瑾表示。

上半年股票投資淨增量超6400億

  金融監管總局披露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36.2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9%,較一季度環比增長3.7%。邊際來看,2025年上半年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淨增加2.98萬億元,二季度單季淨增加1.30萬億元。

  其中,人身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余額為32.60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9%,較一季度環比增長3.9%;財產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余額為2.3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7%,較一季度環比增長3.2%。

  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股票投資余額和佔比均持續提升。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險和財產險公司的股票余額為3.07萬億元,上半年淨增加6406億元,其中二季度單季淨增加2513億元。

  具體來看,人身險公司投資於股票的資金運用余額為2.87萬億元,佔比達到8.81%,較2024年同期增長1.8個百分點;財產險公司投資於股票的資金運用余額為1955億元,佔比8.33%,較2024年同期增長1.84個百分點。兩類公司股票投資余額佔比均達2022年二季度以來高點。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險資上半年增配股票的主要原因:一是利率下行倒逼險企轉向高收益權益資產;二是政策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償二代」優化權益類風險因子降低合規成本;三是壽險需緩解久期錯配壓力,提升收益以匹配負債。此外,A股估值處於低位,新質生產力賽道修復預期形成配置窗口。

  保險公司也在持續增加債券資產。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投資於債券的資金運用余額為17.8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9萬億元,位居各投資品種之首。

  其中,人身險公司投資於債券的資金運用余額為16.92萬億元,佔比達到51.90%;財產險公司投資於債券的資金運用余額為9455億元,佔比為40.29%。保險公司投資於債券的資金運用余額和佔比均為十年來新高。

  而銀行存款和非標繼續被減配。據招商證券研報,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投資於銀行存款的資金運用余額為3.02萬億,佔比降至8.6%;其他投資(以非標類為主)余額為6.58萬億,佔比降至18.8%。

  田利輝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未來保險資金配置將呈現「三增一穩」趨勢:一是增配權益類資產(股票+基金或突破10%),聚焦新質生產力、消費及高股息板塊;二是增配標準化另類資產,替代非標壓縮;三是增配境外資產(美債、黃金等),通過QDII分散匯率風險;四是穩定固收配置(佔比約50%),向高等級信用債傾斜。長期需警惕股市波動對償付能力的影響,建議動態調整權益資產風險因子以平衡收益風險。

保險資金入市步伐持續加快

  今年以來,監管加速推進保險資金長期入市。

  4月,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於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5月,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將保險公司股票投資風險因子進一步調降10%。

  7月財政部發布《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覈的通知》,將淨資產收益率考覈方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0%權重)+3年周期指標(50%權重)+5年周期指標(20%權重)相結合,推動完善長周期考覈機制。

  與此同時,保險資金「長錢長投」加速落地。截至今年上半年,金融監管總局合計批覆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總額達2220億元。在今年新獲批的機構中,泰康資產旗下的私募基金泰康穩行已於6月完成首筆投資交易,太保資產出資設立的太保致遠1號私募股權基金也於7月成立並進入運行階段。

  保險公司舉牌也持續升溫。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險資已舉牌30次,涉及23家上市公司,遠超去年全年20次的水平。

  從舉牌對象來看,險資較為青睞具有低波動、高股息特徵的股票。其中,銀行股備受關注,截至目前,年內險資舉牌銀行股已達14次,涉及7家銀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等被多次舉牌。此外,中國平安於近日先后舉牌中國太保H股和中國人壽H股,這也是2019年7月中國人壽舉牌中國太保H股后,再次出現的保險公司舉牌保險股。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險資年內舉牌次數達到30次,特別是出現了同業間的舉牌行為,這反映了保險公司正在積極尋求通過資本運作提升自身價值和市場地位。當舉牌標的從銀行股擴散至保險股時,表明在當前經濟背景下,保險行業內部對於未來發展的信心增強。特別是在利率長期下行的情況下,保險股由於其相對穩定的現金流和分紅特性,被一些投資者視為「類固收資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