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8 20:24
來源:觀潮財經
人身險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近日,一眾非上市險企發佈最新保費數據,數據體現出前所未有的增長壓力。2025上半年,保險業務增長的險企較往年大幅減少,降幅創造近年新高。
從增速方面看,壓力同樣存在。儘管人身險業保險業務收入仍在增長,但2025年的增速較去年同期同比下滑10.24個百分點,延續了自2022年16.9%峰值以來的逐年放緩趨勢。其中包括非上市險企中的佼佼者泰康人壽,保費同比減少5.84%。
同時,觀潮財經統計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二連增的險企達到了25家,多為中外合資險企。其中,中郵、工銀安盛、農銀、中意、大都會、中宏榮登2025非上市險企保險業務收入TOP10榜單。
從規模來看,非上市人身險企保險業務收入規模前10的規模佔比整體變動不大,僅泰康人壽與中郵人壽變動超過1%,分別為-1.94%、1.01%。
01
增速放緩,增長險企大幅減少
2025年上半年59家披露保險業務收入數據的非上市壽險企業共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633.73億元,同比增長4.79%。
相較於2024年上半年這59家險企共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285.04億元,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長15.03%。2025年上半年該行業的保險業務收入增速放緩10.24%。
從過往數據來看,非上市人身險企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總額呈持續增長態勢。近四年來,增速逐漸放緩,2022年上半年增速為近7年統計時間內最高,達16.9%,較2021年同期收入規模增加785.88億元。
2025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保險業務增長的非上市人身險企共有32家,佔比54%。對比往年,保險業務增長的險企明顯減少。2024年上半年,保險業務同比增長的非上市人身險企共有43家,佔比72%。由上圖可見,非上市人身險企在2025年之前的上半年保險業務變化情況基本一致。
從規模分佈上來看,非上市人身險企的上半年保險業務規模普遍在10-100億元之間。整體來看,各險企的規模在擴大,0-10億元保險業務規模的險企減少,10-100億元保險業務規模的險企數量先增加再減少,而100-500億元保險業務規模的險企在逐漸增加。
今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險企中,已有2家達成千億元以上的保險業務收入規模。2020年上半年,中郵人壽憑藉同比增幅達40.68%,金額達到520.8億元的保險業務收入成為繼頭部公司泰康人壽之后的第二家上半年保險業務破500億的非上市人身險企。
2023年,泰康人壽上半年保險業務規模突破千億,金額為1174.54億元。2024年,中郵人壽緊隨其后,以1053.54億元的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規模晉升爲「千億」險企。
2025年上半年,有8家險企為0-10億元規模,29家10-100億元規模、20家100-500億元規模。
02
大都會增速50.2%,建信、農銀大漲
聚焦單家險企表現,泰康人壽和中郵人壽以1309.73億元和1180.72億元的保費規模斷檔領先,合計佔行業TOP10總份額超30%;與此同時,保費規模整體向上擴張,0-10億元區間險企減少,10-100億元區間險企數量波動,100-500億元陣營持續擴張。
從整體規模分佈來看,2025年新增建信人壽和農銀人壽兩家超300億元險企(增幅分別達22.88%和24.20%),而大都會人壽憑藉50.2%的爆炸性增長新晉TOP9;險企持續增長態勢強勁,25家險企實現保險業務收入二連增,而9家陷入二連減。
泰康、中郵斷檔領先,大都會躋身TOP10
今年上半年,泰康人壽、中郵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規模仍然斷檔領先,分別以1309.73億元、1180.72億元位居前2。大都會人壽以50.2%的增幅躋身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TOP10,規模為222.5億元,位居第9。
兩家「千億」級險企中,泰康人壽較去年同期規模略有收窄,同比減少5.84%。而中郵人壽規模仍在增長,增幅為12.07%,雖增幅未及2024年上半年的20.31%,但仍然超過2025年上半年該行業總體保險業務收入規模的增幅。
在其他的險企中,有4家險企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規模超300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新增2家,分別為建信人壽、農銀人壽,位列第4和第6。
其中,建信人壽在2022年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規模便已達389.41億元,在經歷兩年下降后,於今年上半年增長22.88%,達到338.03億元,重回300億元規模以上。而農銀人壽則是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增幅為24.2%,達到326.11億元。
位列第3的信泰人壽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為357.25億元,規模有極小幅度的縮減,同比減少0.65%。工銀安盛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雖然同比增長8.83%,但被建信人壽反超,排名較去年上半年下降一位,位列第5。
此外還有3家險企規模在200億元以上,分別為招商信諾、中意人壽、大都會人壽,上半年保險業務規模分別為256.5億元、236.11億元、222.5億元。其中,大都會人壽以50.2%的大幅增長新晉本次榜單,位列第9。
位列第10的中宏人壽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已持續增長6年,今年上半年為196.22億元,增幅為4.96%,若能保持增長勢頭,明年便能突破200億元大關。
保險業務收入后10丨恆安標準養老、三峽、小康、新華養老、海保增長
59家非上市人身險企的2025年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后10中,有8家險企2025年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未達到10億元規模。5家險企的規模同比增長,分別為恆安標準養老、三峽人壽、小康人壽、新華養老、海保人壽。
其中,新華養老2024年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為0.12億元,2025年上半年驟升6541.67%至7.97億元。新華養老的2025年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幅在59家非上市人身險企中為最大。
在后10榜中增幅第二的險企為恆安標準養老,該公司在2021年成立。2025年該公司以312.38%的同比增長將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從0.07億元提升至0.28億元。同時,該險企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幅在59家非上市人身險企中也排名第二。
除上述兩家險企外,后10榜中保險業務收入增長的險企還有三峽人壽、小康人壽、海保人壽,增幅分別為1.16%、37.76%、8.31%,保險業務收入規模分別為2.62億元、4.56億元、9.25億元。
后10榜中,另外5家保險業務收入降低的險企,分別為華匯人壽、君龍人壽、瑞泰人壽、長生人壽、大家養老,下降幅度分別為64.04%、33.53%、8.02%、40.77%、5.25%。
中郵、工銀安盛等25家險企保險業務收入二連增
據觀潮財經統計發現,2025年上半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二連增的非上市人身險企共有25家,佔披露相應數據的59險企中的42.37%。
其中,中郵、工銀安盛、農銀、中意、大都會、中宏這6家險企登入2025年非上市人身險企保險業務收入TOP10榜單中。
從險企公司性質來看,25家二連增的險企中有6家為銀行系險企,分別為中郵、工銀安盛、農銀、中銀三星、交銀、招商仁和。9家為中外合資險企,分別為中意、大都會、中宏、中英、中荷、華泰、同方全球、德華安顧、恆安標準養老。同時,有2家為純外資險企,為匯豐人壽以及安聯人壽。
除上述險企外,還有復星保德信、北京人壽、陸家嘴國泰、國富、復星聯合、東方嘉富、海保、新華養老這8家險企2025年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二連增。
泰康養老、英大等9家險企同比二連減
一家歡喜一家愁,2025年上半年有9家險企的保險業務收入規模連續兩年上半年下降。分別為泰康養老、英大、恆安標準人壽、橫琴、弘康、中華、信美、長生、華匯。
03
規模變化丨TOP10主導,中小險企承壓
從非上市人身險企規模來看,保險業務收入規模TOP10的險企中,僅泰康人壽、信泰人壽、招商信諾3家險企規模佔比下降,其余7家均上升。TOP10中,中郵人壽的規模佔比上升最多,為1.01%,泰康人壽的規模佔比下降最多,為1.94%。其余49家中小險企整體佔比下降1.05%,體現中小險企規模增速較小,承壓更大,略顯行業分化之勢。
據中國人壽公眾號披露信息,2024年上半年,上市險企實現原保險業務收入11214億元,同比增加2.1%,非上市險企實現原保險業務收入15077億元,人身險行業保險業務收入增量主要來源於非上市險企的拉動。2024年上半年,上市險企市場集中度進一步下行,較去年同期下降4.5個百分點至42.7%,較2022年下降7.5個百分點。
截至發稿,上市人身險公司尚未披露其2025年上半年的原保險業務收入。若以2024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險企所佔的總體行業份額57.3%來計算,非上市險企的市佔率前10數據如下表所示。
儘管2025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險保費增速放緩至4.79%,行業整體規模仍增至7633.73億元,印證市場在分化中穩步擴張。頭部險企如中郵人壽的強勁增長與中小企業的收縮,凸顯資源向優勢主體集中的趨勢。未來,行業能否在監管引導下,推動產品創新與效率提升,實現規模擴張的同時保障質量,以應對經濟波動中的可持續挑戰,值得期待。
附:2025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險企保險業務收入排行榜
責任編輯: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