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8 20:04
一年賣出18萬台嬰兒推車的BeBeBus二度提交招股書。
近日,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由中信證券和海通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此前,不同集團曾於2025年1月2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在6個月等待期滿后招股書失效。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不同集團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07億元、8.52億元和12.49億元,后兩年同比分別增長68%和46.56%;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21億元、0.27億元和0.59億元,后兩年同比分別增長228.24%和114.94%。
2025年上半年,不同集團實現營業收入7.26億元,同比增長24.7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49億元,同比增長72.14%。兩者都在繼續顯著放緩。
另外,於2024年,不同集團兒童安全座椅、嬰兒推車、嬰兒牀及兒童餐椅的銷量分別達到約115,000把、180,000台、29,000張及16,000把。於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不同集團兒童安全座椅、嬰兒推車、嬰兒牀及兒童餐椅的銷量分別達到約51,000把、88,000台、15,000張及4,000把。
高客單價的兒童安全座椅賣不動了
公開資料顯示,不同集團成立於2018年,2019年推出專注於中高端育兒產品的設計與銷售的自有品牌BeBeBus,BeBeBus成立僅五年時間就已成長為中國育兒產品市場內的知名品牌。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的GMV計,BeBeBus在中國面向中高端消費者的耐用型育兒產品品牌中排名第一。
在市場佈局上,BeBeBus採取高起點切入策略,首階段即進軍嬰兒推車、兒童安全座椅、嬰兒牀、餐椅等領域,因為這些品類具有產品複雜、需求強勁且高客單價的特點。
表現在數據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BeBeBus嬰兒推車及配件、兒童安全座椅、嬰兒腰凳、睡眠場景嬰兒牀 、嬰兒睡袋、枕頭 、餐椅的平均售價分別為1444元、2183元、438元、3253元、213元、257元、730元。
然而,伴隨着消費市場的變化以及消費降級趨勢的逐步顯現,BeBeBus所推出的高客單價產品正在遭遇越來越大的銷售壓力。
招股書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其出行場景營業收入分別為3.25億元、4.74億元、5.71億元,雖保持增長但增速放緩,其中,兒童安全座椅、嬰兒腰凳等核心產品的營收增速均呈現逐年下滑趨勢。
具體來看,腰凳增幅放緩最為嚴重,2023年同比增長103.39%,2024年增速就陡降至4.17%;兒童安全座椅增速也下滑了超一半,2023年同比增長33.33%,2024年增速放緩至10.11%。
有業內人士向觀察者網表示,BeBeBus的高客單價策略在初期憑藉差異化設計和品牌定位吸引了目標客羣,但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和消費者需求變化,其核心產品的增長動力逐漸減弱。「首先,越來越多的母嬰品牌開始佈局中高端市場,通過相似的產品設計和營銷策略爭奪用户,導致BeBeBus面臨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其次,部分消費者在購買育兒產品時,對性價比的考量也在提升;最后,出行場景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相對較慢,消費者重複購買率不高。」
出行場景營收增速放緩的同時,其營收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比例亦持續下滑,從2022年的64.02%降至2023年的55.65%,2024年佔比更是跌破半數,僅45.69%。
高客單價的東西賣不動了,不同集團轉向紙尿褲、濕巾等低客單價但消費頻次高的嬰幼兒護理場景。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不同集團嬰幼兒護理場景分別實現營業收入0.42億元、2.01億元和3.88億元,分別佔公司總收入的8.32%、23.09%和31.09%,增長勢頭十分明顯。
進入2025年上半年,嬰幼兒護理場景營收進一步攀升至3.07億元,佔總營收比重達42.28%;同期出行場景營收為2.58億元,佔比35.51%。
也就是説,嬰幼兒護理場景的營收規模已正式趕超出行場景。
晶捷互動創始人品牌戰略專家陳晶晶指出,BeBeBus瞄準中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中高收入家庭,產品強調品質、設計感、科技材料與品牌溢價能力。其產品佈局已從最初的出行體驗,延伸至睡眠、餵養與護理等家庭場景,這一策略不僅增強用户粘性,也提升復購率和消費頻次,契合中國母嬰消費升級趨勢,是其營收和盈利出現拐點的關鍵因素。
營銷費用高達3.91億元
從誕生到躋身行業知名品牌僅用五年,BeBeBus的快速成長與成功,離不開資本力量的推動。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從股東結構和資本運作來看,不同集團背后有天圖資本、高榕資本、經緯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的支持,這些機構不僅為公司提供了資金支持,還帶來了豐富的行業資源和戰略指導。
據觀察者網不完全統計,不同集團合計共完成了3次融資,第一次是在2020年11月,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團前身布童科技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達3002.7萬元,此輪由天圖投資獨家入局,天圖投資以及其投資副總裁陳汝嫻分別認繳2802.70萬元和200萬元。
僅僅兩個月后,不同集團趁熱打鐵完成A+輪融資,金額為3627.16萬元。本輪融資中,除天圖投資再次追投363.08萬元外,高榕創投旗下兩家公司分別投入1958.45萬元、217.61萬元,經緯創投旗下的經緯創榮也出資1088.03萬元。
2021年8月,不同集團迎來B輪融資,此次融資規模高達1.4億元,由泰康人壽領投,天圖投資、經緯創投、高榕創投等老股東紛紛跟投。
充沛的資金使得BeBeBus在產品創新、渠道拓展、品牌建設等方面加速佈局,迅速成長為國內知名高端育兒品牌。
以營銷舉例,為提升品牌在市場上的知名度,BeBeBus開展多種營銷活動以推廣產品,包括但不限於與達人合作、使用社交媒體推動銷售及提升品牌知名度、會員計劃及個性化服務培養長期關係等等。
其中,僅在2023年3月起至2024年9月期間,BeBeBus在小紅書和抖音上的品牌內容引發了超過83萬篇帖子和原創視頻。
大手筆營銷背后,其營銷費用居高不下,約佔同期收入三成有余。
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不同集團的銷售及分銷開支(核心為營銷相關費用)分別達1.89億元、2.86億元、3.91億元、1.82億元及2.25億元,佔同期收入比例始終維持在30%以上高位,依次為37.2%、33.5%、31.3%、31.3%及30.9%。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其同期產品研發開支僅為0.16億元、0.24億元、0.21億元、0.09億元及0.11億元,佔收入比例不僅遠低於營銷投入,還呈逐年下滑趨勢,分別為3.2%、2.8%、1.7%、1.6%及1.5%。
研發投入的嚴重不足與營銷投入的持續高企形成強烈對比,凸顯BeBeBus對營銷的過度依賴。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2年至2024年不同集團營業收入從5.07億元增長至12.49億元,2023年、2024年同比增幅分別為68%和46.56%,淨利潤從-0.21億元扭虧為盈至0.59億元,后兩年同比增幅分別達228.24%和114.94%,但增長勢頭在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放緩,當期實現營業收入7.2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49億元,同比增速僅為24.74%和72.14%。
更值得關注的是,通過計算營銷費用與營收增速的對比可見,營銷對業績的撬動作用正持續下降。2023年營銷費用同比增速約51.32%,相較於同期68%的營收增速,仍能有效拉動業績;2024年營銷費用增速降至約36.71%,而營收增速同步下滑至46.56%;到2025年上半年,營銷費用增速約23.63%,已與24.74%的營收增速近乎持平。
這意味着,不同集團需要投入更多的營銷成本才能實現同等規模的營收增長,營銷投入的「性價比」持續降低。
這種高營銷依賴且撬動效率下滑的現狀,給未來利潤空間埋下隱患,若為維持營收增長繼續加大營銷投入,30%以上的營銷費用佔比將直接擠壓利潤;若減少營銷投入,本就放緩的營收增速可能進一步下滑,陷入「投入則利潤承壓、不投入則增長乏力」的兩難境地,加之長期輕研發導致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在育兒產品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未來利潤被營銷成本侵蝕的風險將持續加劇。
陳晶晶指出,BeBeBus快速崛起背后,營銷起到關鍵作用,公司精準鎖定社交平臺種草模式,重金投放小紅書、抖音等渠道,增長高度依賴營銷,與此同時,海外市場佔比仍低。雖然港股投資者對中國新消費品牌仍保持關注,未來能否降低對營銷的依賴,以及拓展國際市場的增長,將成為衡量其持續表現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