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8 13:41
動力電池
全球動力電池「半年報」出爐
近日,韓國市場分析機構SNE Research公佈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上牌的電動化車輛(含油混、插混、純電)的動力電池裝車量合計爲504.4GWh,同比增長37.3%。
從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十強名單來看——寧德時代、比亞迪、LG新能源、中創新航、SK On、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蜂巢能源、三星SDI,以及松下——亞洲企業依然佔據絕對優勢,6家中國企業、3家韓國企業及1家日本企業的格局並未改變。只不過,與2024年整體榜單相比,蜂巢能源取代了欣旺達,進入榜單前十。
從市佔率來看,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市佔率仍在逐步提升,而韓國三大電池廠商和日本松下的市佔率繼續下滑。具體來看,上半年6家中國企業的市佔率合計達到68.9%;而2022~2024年全年,這一比例分別為60.4%、63.5%、67.1%。韓國三大電池廠商上半年的市佔率合計爲16.4%,較去年同期下降5.4個百分點,且三星SDI是十強中惟一出現裝車量同比下滑的企業。另外,主要為特斯拉供應電池的松下,增速同樣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寧德時代派發2025年中期現金分紅44.11億元
8 月 13 日消息,寧德時代發佈公告,宣佈實施 2025 年中期分紅派息方案。根據方案,公司以現有 A 股總股本 44.03 億股剔除回購專用賬户中已回購股份 2263.25 萬股后的股本 43.81 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 10 股派發現金分紅人民幣 10.07 元(含税)。本次 A 股實際派發的現金分紅總額為 44.11 億元。股權登記日為 2025 年 8 月 19 日,除權除息日及現金紅利發放日為 2025 年 8 月 20 日。
寧德時代 2025 年上半年財務表現強勁。公司營業收入達到 1788.86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7.27%;歸母淨利潤為 305.12 億元,同比增長 33.0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 586.87 億元,同比增長 31.26%。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寧德時代總資產為 8671.81 億元,較上年度末的 7866.58 億元增長了 10.2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 2949.23 億元,較上年度末的 2469.30 億元增長了 19.44%。
新能源
法國最大核電站停運
當地時間8月11日,法國電力集團宣佈,位於法國北部的格拉沃利訥核電站因設備系統附近出現大量水母而停機,整座核電站暫停運營。
法國電力集團發表聲明説,大量水母聚集導致水泵站過濾設備觸發保護機制,4台反應堆機組於8月10日晚至11日清晨相繼停機。這座核電站其余兩臺機組因接受維護,先前已關機停運。
格拉沃利訥核電站位於法國北部省,臨海而建,是法國最大核電站,共配備6座反應堆,總裝機容量5.4吉瓦。這次事件未對核電站、人員或環境造成安全影響。工作人員正進行緊急診斷和維修,以確保核電站安全重啟。
據法國媒體報道,全球變暖導致海温上升,有利於水母繁殖加快。格拉沃利訥核電站發言人説,水母入侵導致反應堆停機「相當罕見」,但歷史上也發生過類似事件。
歐盟宣佈:提供5億歐元貸款
當地時間8月13日,歐盟委員會官網發佈公告稱,歐委會當天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簽署了一項擔保協議,為烏克蘭的能源安全提供5億歐元貸款。這筆融資將使烏克蘭國有企業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NAK)能夠為緊急天然氣採購提供資金。歐盟委員會將在歐盟烏克蘭投資框架下為該貸款的90%提供擔保。公告稱,歐盟藉助此項融資方案補充烏克蘭枯竭的天然氣儲備,以確保烏關鍵基礎設施和民眾在冬季獲得能源。
國際能源署:今明兩年全球石油供應增速遠超需求
國際能源署8月13日發佈報告,預計2025年和2026年全球石油供應增速將遠超需求增速,可能導致市場進一步失衡。
報告説,由於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中的8個主要產油國決定9月再度增產,預計2025年全球石油供應量增速為日均250萬桶,較上月估值增加日均37萬桶,2026年增速為日均190萬桶,較上月估值增加日均62萬桶。
國際能源署預計,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為日均68萬桶,較上月估值下調日均2萬桶,2026年增速為日均70萬桶。報告還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全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測一再被下調,總計下調日均35萬桶。
T1與康寧達成協議
8月15日,T1 Energy與Corning宣佈簽訂長期合作,旨在於美國本土建立涵蓋多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與組件的完整供應鏈,以滿足聯邦法案對「涉關切國家成分比例」更嚴的門檻,從而獲取清潔能源税收抵免。
根據披露,康寧將在密歇根生產硅片,配套T1在得州奧斯汀的電池產線與達拉斯附近的組件總裝,預計帶動約6,000個崗位,並與早先的多晶硅供貨合約實現閉環。這一舉措迴應了全球供應鏈「去風險化」的政策趨勢:在貿易壁壘與關税不確定性上升背景下,本土化可以鎖定激勵與合規確定性,但也意味着資本開支更高、規模經濟實現周期更長。對下游項目開發商而言,本土鏈條可能在中期改善税收資格與融資條件,卻需要消化初期成本上升與產能爬坡的交付風險。
對投資者,這是一項「政策β+製造α」的組合博弈:若政策穩定、技術良率提升,本土高質量產能有望獲得溢價;若激勵減弱或需求放緩,項目回報易受擠壓。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全球最大
據8月16日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8月15日表示,最近五年,中國積極推進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完善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城鄉建設綠色低碳水平持續提升。數據顯示,我國煤炭消費比重由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由15.9%提高至19.8%。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全球最大、發展速度全球最快,持續保持新增裝機的主體地位,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21.59億千瓦,約佔我國總裝機的59.2%。
電動車
日產、雷諾和沃克斯豪爾的電動汽車入選英國政府補貼計劃
英國政府日前宣佈,日產、雷諾和沃克斯豪爾的電動汽車符合其電動汽車補貼的申領條件。新入選的車型包括:日產Micra、聆風和Ariya;雷諾4 E-Tech、5 E-Tech、Megane E-Tech和Scenic E-Tech;以及沃克斯豪爾旗下多款電動車型。
蔚來川藏換電路線全線貫通,用户可全程換電至珠峰
8月16日,蔚來G318川藏換電路線全線貫通。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直播了駕車從西藏日喀則一路換電到珠峰,並透露截至2025年8月16日,蔚來已在全國範圍內佈局充換電站8167座,其中包括3451座換電站、4710座超充站。
文遠知行獲數千萬美元投資
日前,文遠知行宣佈,東南亞地區超級應用平臺Grab將對其進行數千萬美元的股權投資。此項投資旨在加速雙方在東南亞大規模部署L4級Robotaxi及其他自動駕駛車輛,該筆投資預計不晚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交割。
工信部等兩部門:企業不得暗示輔助駕駛視為自動駕駛,未經備案不得OTA升級
8月13日消息,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起草了《關於加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品召回、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與規範宣傳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5年9月15日。
徵求意見稿要求企業必須在車輛 App、車載信息交互系統顯著位置和用户手冊中顯示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安全提示和使用説明,避免駕駛員將組合駕駛輔助功能誤認為自動駕駛功能。企業還需開發安全優先的駕駛員監測、警示和處置功能,密切監測駕駛員狀態,及時採取措施以降低安全風險。
此外,企業不得通過用户操作或系統邏輯主動關閉駕駛員監測、警示和處置功能。市場監管總局將對相關功能不足的問題開展專項調查,必要時納入缺陷分析與調查工作。企業還需強化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缺陷信息監測,減少網絡攻擊、網絡威脅和漏洞引發的車輛事故風險。
市場監管總局將對因安全提示和使用説明不完善、網絡攻擊、網絡威脅和漏洞等安全事件開展缺陷調查,必要時督促企業通過召回方式進行改進。企業在 OTA 升級活動中,必須嚴格執行備案管理要求,未經備案不得開展 OTA 升級活動,不得通過 OTA 方式隱瞞缺陷,確保產品與准入產品一致,並承擔產品安全責任。企業在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或功能命名及營銷宣傳中,不得暗示消費者可以視其為自動駕駛系統、具備實際上並不具備的功能,防止駕駛員濫用。企業應當避免誇大宣傳車輛駕駛性能,誤導消費者以不合理的高速駕駛車輛。
企業應當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及時報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使用期間發生的安全事件和碰撞等事故。
摩根大通預測:小米汽車Q4月交付量增至4萬
8月13日消息,摩根大通發佈報告,對小米集團第二季度業績進行預測。報告指出,小米近一個月股價下跌10%,表現不及市場平均水平,主要由於市場對其智能手機和物聯網業務盈利放緩的擔憂。摩根大通維持對小米「中性」投資評級,並預測2025年全年智能手機收入增長5%,物聯網業務收入增長36%,目標股價為60港元。
摩根大通關注小米汽車業務,認為其YU7和SU7車型需求強勁,但交付量自3月以來維持在每月3萬輛左右。報告提出,若小米能在2025年第四季度將交付量增至每月4萬台,股價有望在未來3-4個月內上漲15-20%。截至發稿,小米股價為52.95港元,總市值1.38萬億港元。
循環經濟
英格卡集團在華首筆循環經濟投資
8 月 11 日,英格卡集團旗下英格卡投資宣佈對睿莫環保進行成長型投資,這是其在華首筆循環經濟投資。
睿莫環保聚焦塑料高質量循環再生,利用自主研發技術將廢棄塑料轉化為高透明度再生聚丙烯,產品廣泛應用於家居收納、餐具等領域。
此次投資有助於英格卡踐行可持續承諾、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同時也將助力睿莫環保提高回收產能、開發新產品,雙方攜手為解決全球塑料廢棄物問題貢獻力量。
綠色金融
「減少温室氣體」韓國總統李在明暗示上調電價
日前,韓國總統李在明表示,「既然是迟早要走的道路,就應積極應對氣候危機」,要求「探索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產量以實現國家減排目標的具體方案」。
他強調,「實現温室氣體減排目標過程中,電價上漲勢在必行」,「須主動向國民説明相關情況,爭取民眾理解與支持」。總統室宣傳溝通首席祕書李圭淵在例行簡報中公佈了上述內容。
總統室相關人士解釋,「雖然電價問題是國民高度關注的敏感話題,但若因此迴避,能源效率新興產業、下一代電網、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等都將無法推進」。該人士進一步表示,「總統認為有必要提前向國民坦誠説明情況,即政府將實施何種政策、需承擔多少成本以應對氣候危機,因此才做出了上述發言」。
生物多樣性
全球馴鹿數量可能在2100年時鋭減58%
在最新一期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一項基於模型的新研究披露,如果温室氣體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全球的馴鹿(Rangifer tarandus)數量到2100年時可能會衰減多達58%,這一降幅遠超11,000多年前地球上一個自然變暖和冰川消融期間所觀察到的馴鹿數量的下降。
根據研究結果預測,這一下降趨勢在北美最為嚴重,在温室氣體排放照常的情況下,北美馴鹿數量可能會鋭減多達84%。即使在温室氣體中等排放的情景下,北美馴鹿數量降幅仍可能高達42%。
綠色消費
國家税務總局: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81.7%
8月15日,國家税務總局發佈的增值税發票最新數據顯示,在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國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81.7%,增長勢頭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