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背靠英偉達,廣東老闆干出1900億電路板王國

2025-08-18 16:19

原標題:背靠英偉達,廣東老闆干出1900億電路板王國

在AI算力狂飆突進的時代,一家惠州企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

勝宏科技,這家原本默默無聞的電路板製造商,因深度綁定英偉達而實現市值飛躍——從2024年初到2025年8月14日,公司市值從不足200億暴漲至1947億元,漲幅超過10倍。

而創始人陳濤,這位從甘肅隴南走出的退伍軍人,用20年時間打造了一個全球PCB行業的隱形冠軍。

當黃仁勛在臺北設宴款待供應鏈夥伴時,站在后排的陳濤已然成為AI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這個電路板王國的崛起,既是一部個人奮鬥史,也是中國製造向高端躍遷的縮影。

從拆解電路板到綁定英偉達

1972年,陳濤出生於甘肅隴南的一個普通家庭。

17歲那年,他應徵入伍,在新疆喀什的戈壁灘上度過了軍旅生涯。這段經歷鍛造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也為日后創業埋下伏筆。

退伍后,一次廣東出差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深圳特區的蓬勃生機,讓這位西北漢子下定決心南下闖蕩。

1996年,陳濤進入惠州一家臺資PCB(印製電路板)企業做銷售。拼勁十足的他,帶着三名業務員在深圳和惠州兩地穿梭,不到兩個月便斬獲200萬元訂單,創下銷售神話。

此外,沒有技術背景的陳濤,硬是通過"拆板研究"的土辦法,將自己練就成PCB高級工程師,還考下各類技術證書。

工作那幾年,陳濤發現,中國的PCB行業處於起步階段,產品供不應求,但大多被外資企業壟斷。他那股不服輸的倔勁湧上心頭,決定自己創業。

於是2003年,陳濤創辦勝華電子,三年后正式成立勝宏科技。

創業初期,陳濤帶着銷售團隊跑遍珠三角小家電廠,靠"48小時打樣、7天交貨"的服務承諾,硬是從外資壟斷的市場中撕開一道口子,逐步打入TCL、創維等大廠的供應鏈。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19年。當行業還沉浸在傳統PCB的紅海中時,陳濤敏鋭地察覺到AI算力對高端電路板的潛在需求,果斷成立HDI(高密度互連板)事業部。

這一前瞻性佈局,讓勝宏科技在2023年順利切入英偉達H系列AI加速卡供應體系,次年更通過GPU200產品認證,晉升爲英偉達Tier1級別供應商。

2025年初,勝宏科技成為英偉達年會上"唯 一受邀的大陸供應商"。5月,當黃仁勛在臺北設宴慶祝Blackwell系統量產時,陳濤作為核心供應鏈夥伴出現在合影中,站在科技大佬們的后排位置。

這一刻,這位曾經的"技術小白"已然站上了全球AI產業鏈的關鍵節點。

技術護城河

在普通人眼中,印刷電路板(PCB)不過是佈滿線路的綠色板子,但在AI時代,它已成為決定算力性能的關鍵組件。

勝宏科技的價值,恰恰在於突破了高端PCB的技術壁壘。

傳統PCB主要承擔連接元器件的功能,而AI服務器所需的電路板則要複雜得多。從英偉達H100到最新的B200芯片,對PCB的要求已提升到近乎苛刻的程度——需要支持超高密度佈線、極低信號損耗和卓 越的散熱性能。

勝宏科技是目前全球少數能批量生產"6階24層HDI電路板"的企業之一,其產品被廣泛應用於AI服務器、數據中心等高端領域。

更令人驚歎的是其技術細節:勝宏能將激光鑽孔精度控制在0.076毫米,良率保持85%以上;與英偉達聯合研發的"動態阻抗調節技術",直接將GPU供電效率提升15%;其技術人員甚至參與英偉達芯片架構設計,幫助優化功耗並降低22%的熱噪音。

這種深度技術合作讓勝宏在英偉達供應鏈中佔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2025年一季度,勝宏與英偉達的訂單綁定率已突破70%,拿下了后者數據中心PCB全球份額的約50%。

黃仁勛之所以"寵"這家中國供應商,正是因為其技術實力能從根本上提升芯片的性能。

除AI領域外,勝宏還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佈局深遠。

2024年,公司為特斯拉供貨的PCB板超過2000萬片,同時是比亞迪的核心供應商,產品覆蓋三電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運算模塊等關鍵部件。客户名單還包括AMD、英特爾、微軟、博世等全球科技巨頭,其中60%的營收來自直接出口。

財報顯示,勝宏科技2024年營收超107億元,同比增長35.31%;淨利潤為11.54億元,同比增長71.96%。

激進的擴張

伴隨業績爆發,勝宏科技在資本市場也上演了驚人一幕。

2024年初,公司市值還徘徊在200億元以下,到2025年8月14日已突破1900億元,成為A股罕見的"十倍股"。

這種火箭般的躥升,既得益於AI概念的熱炒,也離不開陳濤嫻熟的資本運作。

2024年5月,勝宏宣佈投資2.6億美元在越南建設高精密度印製線路板項目;11月拋出32.1億元定增預案,用於越南人工智能HDI項目和泰國高多層印製線路板項目;2025年7月又進行新一輪19億元定增,繼續加碼東南亞產能。

更大的動作是港股IPO。

7月底,勝宏啟動H股發行程序,擬募資10億美元(約72億元人民幣)。加上此前融資,陳濤一年內籌劃的資金規模超過90億元,展現出強烈的擴張野心。

然而,這種激進的擴張也引發爭議。

截至2025年3月末,勝宏資產負債率達52.54%,長短債合計超33億元,賬面現金卻只剩13多億元,財務槓桿明顯偏高。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公司股價高歌猛進之際,大股東和高管卻頻頻減持:2025年5月,陳濤夫婦通過勝華欣業套現約16.94億元;8月初,5名高管也計劃減持套現4.5億元。

面對投資者"是否高位套現"的質疑,公司迴應稱"股價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它們始終專注於經營發展"。

結語

從甘肅窮小子到千億企業掌舵人,陳濤的故事充滿勵志色彩,但歷史告訴我們,許多草莽英雄都倒在巔 峰期。

漢能李河君曾是中國首富,卻因激進擴張導致資金鍊斷裂;恆大許家印靠槓桿衝上首富寶座,最終陷入債務泥潭。

陳濤面臨的挑戰同樣不容小覷。

比如勝宏的技術護城河是否足夠深?臺積電、三星等巨頭已在自研PCB;海外擴張風險幾何?越南工人罷工、泰國政策多變都是潛在威脅;若AI熱潮退去怎麼辦?當年光伏、VR也曾風光無限。

但陳濤的過人之處在於總能先人一步。

2017年,當同行還在爭奪消費電子訂單時,他已通過定增募資10.82億元佈局新能源汽車和物聯網;2023年行業寒冬中,他斥資13.85億元收購新加坡MFS集團,一舉拿下博世等66家國際客户;如今,他又押注AI算力和車載電子兩大賽道。

"卓 越的企業不是靠一次飛躍,而是持續推着巨輪前進。"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的這句話,或許是對勝宏科技最 好的註解。

從2003年創立至今,陳濤帶領公司完成了從珠三角代工廠到全球PCB巨頭的蜕變。其營收從2014年的10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07億元;產品從低端家電板升級為AI服務器核心組件;市場則從國內小廠擴展到國際科技巨頭。

2025年,陳濤夫婦以130億元身家入選胡潤全球富豪榜。而隨着港股IPO推進和AI需求持續爆發,這個數字很可能繼續攀升。

從邊疆退伍兵到全球AI供應鏈的關鍵一環,陳濤的故事還遠未結束。不過當大多數企業還在追趕風口時,勝宏科技已經站在了浪潮之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