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8 18:01
《投資者網》夏瑩
8月11日,北京金融法院一紙24.02億元的強制執行令,讓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集團」)再次登上輿論頭條。
至此,該公司現存10條被執行人信息,累計被執行金額已超過76億元,其中9條集中在2025年發生,金額逼近75億元。
一切的起因,始於2016年夏天,王健林斥資340億回購股份退市,並與投資者簽訂對賭協議,承諾2018年完成A股上市。然而,A股對地產公司IPO的嚴控讓計劃落空,債務雪球越滾越大。
此后9年間,萬達共簽署四輪對賭協議,累計債務超800億元。直到2023年10月31日,珠海萬達商管因第四次港股上市失敗,觸發380億戰投回購條款。
再被執行24億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萬達集團被列入被執行人,執行標的超過24億元,執行法院為北京金融法院。
追溯時間線,今年2月,萬達曾被甘肅礦區法院執行17億元;4月,再被北京海淀區法院執行1.8億元;如今24億元「大單」接踵而至,債務雪球越滾越大。
與此同時,天眼查風險板塊顯示,萬達集團及旗下核心平臺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商管」)還存在多條股權凍結記錄;7月底,因未按期履行給付義務,萬達商管及其法定代表人張春遠已被法院限制高消費。從被執行到被限消,風險鏈條在逐級傳導。
龐大的被執行金額背后,是萬達商管截至2024年6月末高達1375.61億元的有息負債,其中一年內到期債務302.69億元。在融資渠道收窄、銷售回款放緩的雙重擠壓下,萬達過去引以為傲的「自持+運營」模式遭遇現金流拷問。
公開資料顯示,萬達商管理成立於2002年9月,法定代表人為張春遠,註冊資本約271.6億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建設工程設計、代理記賬、商業綜合體管理服務等,由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王健林等共同持股。
股權凍結,意味着萬達無法自由處置這些股權,無論是轉讓、質押還是其他形式的資本運作,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市場普遍認為,萬達的輕資產轉型邏輯並未失效:通過出售重資產回籠現金、降低負債,再以品牌和管理輸出換取穩定管理費,理論上可以重塑現金流結構。但現實難題在於,核心資產流失后,租金分成的基數同步萎縮,品牌議價能力能否維持既往水平仍待驗證;而部分三四線城市萬達廣場客流下滑、商户退租,又讓「輕資產」故事增添變量。
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消息曝光當日,萬達系股票集體下挫,市值較高峰蒸發七成,債權人信心與投資者耐心正在同步流失。
公允地看,萬達並非坐以待斃。除賣資產外,公司仍手握90%以上出租率的優質廣場、持續經營的管理費收入以及與騰訊、太盟等戰投的深度捆綁,短期爆發系統性風險的概率有限;但76億元被執行金額只是表內訴訟的冰山一角,表外擔保、合作方糾紛及潛在回購義務尚未充分暴露。
「賣賣賣」模式能否破局?
事實上,自2024年以來,萬達集團地產與商業兩大業務板塊的流動性壓力顯現。為應對即將到來的償債高峰期,萬達系謀劃多種渠道處置旗下資產籌集資金,力保公開債務不違約。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至2024年間,王健林陸續出售了超30座萬達廣場。出售部分核心資產,能使萬達將資源集中於非商業地產核心業務,加速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轉型,進而探索新的增長路徑。
爲了堵上到期缺口,公司只能延續「賣賣賣」節奏:先是5月將48座萬達廣場項目公司100%股權出售給太盟、騰訊等組成的買方團,交易對價約500億元;7月又悄悄將滁州萬達廣場易手給廊坊澤瑞通科技。
其他資產方面,4月,萬達酒店管理公司(核心管理資產)以24.9億元賣予同程旅行;7月,萬達擬將快錢金融30%股權作價2.4億元出售。加上此前陸續出清的酒店、電影股權,年內已回籠現金數百億元。
然而,資產出售的速度仍趕不上債務到期的節奏,24億元的新增執行案便是警示。引發這一系列危機的導火索,始於萬達商管上市計劃流產。
最近10年時間,萬達集團在資本市場波折不斷。2014年12月23日,萬達商業在港交所掛牌,估值一直不高。2016年年中,A股借殼上市監管趨嚴,但萬達集團實際控制人王健林卻在2016年9月將公司私有化,希望推動其在A股儘快上市。
排隊多年無果。2021年3月,萬達商業宣佈撤回A股IPO申請,並重組成立新平臺,計劃赴港上市。當月,萬達集團宣佈重組成立輕資產管理平臺萬達商管,珠海國資委出資30億元戰略入股該公司。
萬達商管於2021年8月引入太盟投資集團(PAG)等16家投資機構,作為Pre-IPO投資人,融資約380億元,並與投資人簽訂了「對賭」協議,除了許下業績承諾,還約定若珠海萬達商管在2023年底赴港上市失敗,大連萬達商管需要支付本息合計最高440億元的回購款。
與當時在A股排隊上市的萬達商業相比,萬達商管更「輕」。萬達商業的主營業務包括投資物業的租賃運營、酒店管理等,業務模式為「自持+運營」;而萬達商管是從萬達商業剝離的輕資產管理公司,僅負責商場的運營管理和物業服務,不持有重資產。
因萬達商管上市一再受阻,觸發與投資者的對賭協議違約,萬達集團面臨巨大贖回壓力。2024年,永輝超市追討36.39億元合作尾款、蘇寧易購仲裁索賠50.4億元回購款、融創仲裁要求支付95億元投資款,三家企業提出的仲裁,又將萬達推入輿論漩渦中心。
萬達償還銀團貸款和履行對賭協議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也是萬達商業意欲出售資產的背景。
留給萬達騰挪的時間窗口正在收窄。對於這家曾以513座萬達廣場構築商業帝國的公司而言,24億元執行案不僅是一次財務警報,更是一把標尺,丈量着昔日地產巨擘在債務風暴中的真實安全墊厚度;而市場也在等待,萬達能否用新一輪資產處置或整體重組方案,給債權人、投資者以及整個行業一個清晰的答案。(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