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科倫博泰生物-B(06990)中報觀:商業化確定性拉昇,全球創新價值再上臺階

2025-08-18 18:12

今年以來,港股創新葯板塊持續上演「逆襲」行情。Wind數據顯示,年內南向資金淨流入醫藥生物行業超1200億元,這一浪潮正推動資金流向更具確定性的優質標的。

科倫博泰生物-B(06990)正是市場搶籌的核心標的之一——其股價於8月創下歷史新高,市值突破千億港元,年內最高漲幅達192.40%,正式躋身港股生物創新葯"千億俱樂部"。這一表現的背后,是市場大資金對其「差異化創新+商業化」能力的共識性認可。

image.png

透過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這家手握三款上市產品的創新葯企,正清晰展現從 Biotech向Biopharma的進化軌跡:收入結構轉變為BD合作與自主商業化雙輪驅動,創新研發能力與商業化體系形成協同,全球創新價值的兑現路徑也愈發明晰。

商業化價值驗證:「授權合作」與「自主造血」雙線並行

商業化能力是創新葯企價值實現的"最后一公里"。作為一家俱備投資確定性的標杆藥企,科倫博泰2025年中報的核心信號在於:自主商業化已成為業績增長的新引擎

自2022年起,科倫博泰與默沙東達成了三次重大合作,總金額創下中國創新葯出海紀錄,也為其鋪就了廣闊的海外市場版圖。前兩年,公司收入絕大部分來自BD交易:2023年許可及合作協議收入15.3億元,佔比高達99.4%;2024年這一收入增至18.6億元,佔比達96.4%。而隨着三款產品在國內獲批上市,這種單一的收入結構開始發生實質性改變。

今年中報數據顯示,科倫博泰上半年實現收入9.50億元,現金儲備達45.28億元,現金流充沛穩健。報告期內,公司總銷售額為3.098億元(佔總收入32.6%),其中佳泰萊®貢獻佔比97.6%;應收賬款回收率達100%,資金高效回籠。

這組數據反映的一個重點在於:公司收入結構正從BD合作主導,逐步疊加自主商業化營收,形成內生增長動能——而這正是Biotech向Biopharma跨越的標誌性特徵。

支撐營收雙輪驅動的底氣之一,來自於核心產品TROP2 ADC蘆康沙妥珠單抗(佳泰萊®)的商業化爆發力。該藥自2024年11月上市以來,首月即實現銷售收入5169.8萬元,並在2025年上半年持續放量。這一強勢開局,直接印證了終端市場對產品創新價值及臨牀應用潛力的高度認可。

更重要的是,蘆康沙妥珠單抗的適應症邊界仍在不斷拓展:今年3月獲批治療經EGFR-TKI和含鉑化療治療后進展的EGFR突變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成為全球首個肺癌適應症獲批的TROP2 ADC,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當前,圍繞佳泰萊®的臨牀開發已形成「內外協同」格局:科倫博泰在國內開展了9項註冊性臨牀,探索其在實體瘤領域的應用潛力;默沙東在海外快速佈局了14項III期臨牀,覆蓋婦科腫瘤、胃癌、肺癌等多個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據交銀國際預測,該藥中國內地銷售峰值有望超50億元,海外市場峰值或達40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業績,已初步驗證了此前的市場預期。隨着蘆康沙妥珠單抗不斷開拓新的適應症賽道,其后續的研發成果將快速實現商業化「反哺」,並連同海外授權分成,一起構成公司長期「造血」的核心引擎。

商業化全鏈成型:從「單品突破」到「體系協同」的能力沉澱

真正的商業化能力,不止於單一產品的銷售,更在於構建可複製的體系化能力。

目前,科倫博泰已形成以蘆康沙妥珠單抗(sac-TMT,佳泰萊®)為核心、塔戈利單抗(科泰萊®)及西妥昔單抗N01(達泰萊®)協同的首批上市矩陣,HER2 ADC博度曲妥珠單抗、RET小分子激酶抑制劑A400亦將緊跟步伐,進一步擴容商業化梯隊。

而公司的自主商業化之所以值得信任,還在於其從生產到渠道、准入的全鏈條商業化能力

生產供應方面,公司依託符合FDA/EU國際標準的成都生產基地,實現全流程自主生產及國際多中心臨牀樣品供應,並結合「自有產能+委託生產」雙軌策略保障供應彈性。高水準的質量管理體系與充足穩定的產能,不僅能確保產品快速生產落地,更能通過規模效應優化成本,這也是區別於研發型Biotech的關鍵優勢。

商業化推廣方面,基於紮實的臨牀數據和優異療效,公司商業化產品已獲得專家在臨牀指南中的權威認可,為后續的市場拓展提供了支撐。與此同時,公司組建了350人規模的專業營銷團隊,並基於高效的團隊執行力,實現「院內+院外」的全渠道覆蓋:院內以「省-市-院」三級滲透的模式,深度佈局了全國30個省、300余個地級市及2000余家醫院,其中超1000家醫院已產生實際銷量;院外強化終端網絡,與超60家一級經銷商、超400家DTP藥房建立合作,並通過藥房零售分級管理和全國性培訓提升服務能力,2025年上半年累計培訓藥師約4,500人次。

在市場準入方面,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佳泰萊® 29省、科泰萊® 25省、達泰萊® 15省掛網的廣泛覆蓋,借省級採購渠道打通入院「第一關」,並把握醫保這一創新葯放量的「核心催化劑」,積極推進國家醫保準入工作——目前三款產品均已通過基本醫保目錄的形式審查,若能成功納入,產品將藉助支付槓桿進一步放大銷量。此外,公司佈局了與醫保互為補充的商業保險,推動佳泰萊®納入7個省級及20余個市級惠民保。這一多層次的支付保障策略,顯著提升了患者用藥可及性與可負擔性

全球創新力築底:從「技術平臺」到「持續創新」的閉環驗證

商業化的持續放量,離不開研發實力的底層支撐。

作為國內具備前瞻能力的先鋒創新葯企,科倫博泰近年來一直在加大研發投入(上半年研發投入已達6.12億元),提高自身在關鍵細分賽道研究深度上的競爭力。

經過近10年的打磨投入,公司已構建起覆蓋ADC及新型DC、大分子、小分子藥物的三大技術平臺。其中,OptiDC™作為國內首批集成化DC平臺之一,在新型偶聯藥物的核心組件上擁有顯著優勢——主要體現在通過差異化的連接子/有效載荷設計以提升療效和安全性。

基於三大技術底座,公司管線已涵蓋超30款候選藥物,超10款進入臨牀階段,同時佈局了雙抗ADC、RDC等新興偶聯藥物,以及免疫療法、靶向治療。這種 「平臺化+多管線」 的組合,既降低了研發風險,又保障了創新的可持續性。

對其研發實力的國際認可,則直接體現在BD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上。繼與默沙東達成三次里程碑式合作后,公司持續拓展合作版圖:與Windward Bio、Ellipses Pharma、和鉑醫藥等企業圍繞ADC、單抗、小分子RET抑制劑等管線達成合作,探索共同開展早期臨牀以及新型BD模式——這不僅是對技術平臺價值的證明,也構建了「全球創新成果轉化」的通道,推動公司價值實現非線性增長。

小結

科倫博泰的中期業績,本質上驗證了一條清晰的成長路徑:以佳泰萊®為支點的商業化放量提供 「現金牛」,以三大技術平臺為支撐的管線迭代保障 「創新源」,以國際化合作為紐帶打開「全球空間」。

在國內醫藥行業「真創新+自主可控」的趨勢下,科倫博泰的這種「BD合作+自主商業化」的雙輪驅動模式,正契合港股醫藥投資的核心邏輯——從依賴BD、融資到實現內生增長,從產品上市到體系化能力構建,科倫博泰的「千億市值」不僅是對當下成績的認可,更是對其長期進化潛力的初步預估。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這種兼具創新深度與商業化確定性的標的,無疑是佈局醫藥賽道的關鍵選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