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8 18:08
轉自: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上海8月18日電(記者 王淑娟)「掃貨」銀行股的同時,時隔六年,險企再次出手舉牌同業。近期,中國平安相繼增持中國太保H股、中國人壽H股,觸發舉牌。
對此舉動,中國平安迴應稱,相關投資屬於財務性投資,是險資權益投資組合的常規操作。以險資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入市仍在持續進行,分析認為,在政策鼓勵險資作為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背景下,未來險資權益配置將持續擴大,有望持續提振市場情緒。
險資舉牌險企釋放積極信號
根據港交所披露的信息,中國平安於8月12日增持中國人壽H股950萬股,持股比例由4.91%增至5.04%。此前一日,中國平安增持中國太保H股174.14萬股,以平均每股32.07港元的價格買入,持股比例由4.98%增至5.04%。據悉,在具體操作上,中國平安通過旗下子公司平安人壽持有中國太保H股13809萬股,子公司平安養老持有200萬股。
中國平安接連舉牌中國人壽H股和中國太保H股,釋放出險資對保險行業基本面改善的積極信號。這是自2019年以來,險資首次舉牌上市保險公司,距上次中國人壽舉牌中國太保H股已時隔6年。
時隔6年再現險資舉牌險企,背后的信號意義值得關注。分析認為,此舉映射出保險公司對於自身行業基本面築底向好的認同。
申萬宏源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以來,中國平安旗下公司已發佈8次舉牌公告,舉牌標的均為銀行,且三次舉牌招商銀行H股,兩次舉牌郵儲銀行H股、農業銀行H股,展現出對高股息標的的強烈偏好。中國太保2024年股息率約為3.6%,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高股息範疇。「我們認為,與投資其他板塊相較,險資作為保險板塊中的一部分,對行業具有更為深入的認知,險資舉牌險企背后隱含對於保險板塊投資價值的積極展望。」
西部證券的報告認為,保險將是產業結構轉型中金融業較具成長性的方向,頭部險企憑藉規模效應、品牌與客户優勢,投資價值將更突出。
36萬億元險資加速入市
自2024年第二季度突破30萬億元大關后,保險公司資金運用規模繼續高歌猛進。金融監管總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突破36萬億元,同比增長17.4%。股票投資佔比持續提升,投資於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余額為4.73萬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25%。
險資股票配置比例已連續5個季度環比改善。在長端利率下行、中長期資金入市及新會計準則落地背景下,去年以來保險行業再迎舉牌熱潮,險企舉牌上市公司數目已創2016年以來新高。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險資舉牌次數已達29次,超過去年全年的20次。
今年,監管加速推進保險長期資金入市。7月財政部發布《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覈的通知》,將淨資產收益率考覈方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0%權重)+3年周期指標(50%權重)+5年周期指標(20%權重)相結合,以推動完善長周期考覈機制,多措並舉支持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與此同時,保險資金「長錢長投」加速落地,截至今年上半年,金融監管總局合計批覆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總額達2220億元。
主力軍挺進主戰場。招商證券在近期發佈的報告中表示,保險資金入市步伐持續加快,一方面在於政策面為中長期資金打通了配置路徑,另一方面則是在低利率和「資產荒」背景下,保險公司「長錢長投」的內在需求持續擴大,新會計準則更是進一步重塑權益投資行為。預計2025年保險業資金運用余額有望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權益配置比例預計將謹慎提升。
上一輪險資舉牌「巔峰」是在十年前的2015年,彼時「寶萬之爭」「門口野蠻人」等爭議引發輿論漩渦。而此輪險資入市熱潮的背景、形式和主體都已不同往日,既是監管鼓勵也是市場需求和選擇。真正「長錢長投」的時代或許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