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8 16:0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字母榜)
擁有一百多年曆史的全球運動品牌鋭步,被曝出即將再度改換門庭,轉投中國公司的懷抱。
8月初有傳言稱,安踏即將收購鋭步。安踏方面隨后迴應稱,「以官方發佈的信息爲準」。
鋭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福斯特跑鞋,上世紀六十年代更名為鋭步,巔峰時期曾是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但過去二十年間,鋭步在阿迪、耐克的擠壓下每況愈下,去年市場份額已不足1.5%,如今又陷入將被收購的傳聞。
鋭步的困局,是許多老品牌難以抵擋行業巨頭、陷入困境的一個縮影。國外如此,國內同樣如此。
例如,在國內運動裝備市場中,安踏是過去十年的最大贏家,淨利潤翻了9倍,還通過收購FILA、亞瑪芬體育,將年營收做到全球前三。它與李寧、特步、361°組成了本土Big 4,共同佔據大部分市場。
巨頭之下,一些同屬晉江系的品牌儘管同樣起步很早,如今卻只能困在區域市場,甚至只能靠給別人代工賺點夾縫中的錢。
又比如,在液態奶市場,蒙牛、伊利兩大巨頭長期佔據半壁江山,第二梯隊的光明、三元等也分別擁有相對穩固的基本盤。但在更往下的市場中,一些紮根於區域市場的老品牌,比如寧夏的金河乳業,曾承受着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
與二十年前相比,各行各業的老品牌,在對抗頭部玩家時都顯得愈發吃力。
這一方面是由於他們身處廣義上的傳統行業,比如服飾鞋履、飲料、日化等。經過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演進和迭代后,這些行業的經營手法基本趨同,不同企業拼的是品牌、資金和供應鏈能力。而在這方面,頭部玩家的優勢會隨着時間推移而不斷積累,老品牌卻很難硬碰硬。
另一方面,在一個成熟行業中,市場蛋糕的增長愈發緩慢乃至停滯。在「二八法則」下,頭部玩家本來就拿走了大多數銷售額和利潤;這帶動頭部企業,有了更強的實力和野心去擴充市場份額。。這也意味着,一旦新客減少,沒能躋身頭部的老品牌,往往會第一個感受到行業的寒意。
面對危局,老品牌都在努力自救。把生意從線下搬到線上,將電商培育為第二增長曲線,是他們的共同選擇。
然而,電商早已走過了野蠻生長的紅利期;老品牌開網店,面臨成本高、獲客難、流量貴等一系列挑戰。一些企業在機緣巧合下,吃到了「潑天流量」,比如白象、鴻星爾克、郁美淨等;但大部分老品牌並不具備「原地出道」、轉型為網紅品牌的機緣和能力。
更何況,許多品牌雖然年頭久,但長期缺乏市場洞察、用户研究和品牌意識,習慣於根據經驗做生意。老品牌的「老」,固然可以增強信賴感,但也會讓企業囿於過往、創新乏力。
如今,爲了在巨頭「下沉」的環境中謀取生存空間,老品牌正集體面對一場大考:重新認識消費者和市場環境,重構研發、生產、營銷和銷售流程,一磚一瓦地重塑整個企業的能力矩陣和經營方略,最終找到新的企業生態位。
在這場老品牌的新戰事中,一些企業起跑較早,變革取得不小成效。同時,也有許多老品牌仍在摸索前行,距離走出低谷還有相當長的路途。
A
在感受到行業龍頭衝擊之前,不少老品牌已經意識到,需要從電商渠道找增量,而非死守舊渠道、與巨頭硬碰硬。不過,他們的入局動作不算快,投入力度也不大。
晉江的童鞋頭部品牌大黃蜂成立於2003年,但直到2012年才佈局線上。寧夏「老字號」金河乳業,1998年就打響了招牌,但直到2019年才入駐傳統電商平臺,當年取得近40萬元的銷售額。
與此同時,消費趨勢的變化,直觀體現在數據上:2015年國內網購交易規模大致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2.6%;到2024年,這一數字已提升至26.8%。
如果説十幾年前,不同行業的老品牌對於是否做電商,還會有一番衡量;那麼如今,他們面臨的已經不是做不做,而是如何做好的問題了。
但他們很快發現,在傳統電商平臺,巨頭不僅打法更加純熟,還能調動遠超他人的資金、資源,構築起比線下更堅固的競爭壁壘。
以大黃蜂為例,巔峰時期,它一度成為傳統電商平臺銷量前三的童鞋品牌。但過去幾年,大品牌的價格一再下探,對大黃蜂的市佔率構成威脅,迫使它調整價格策略,靠擴大銷售規模、降低成本來維持利潤。
這種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是老品牌做電商繞不過的根本難題。
從外部環境來看,頭部玩家之所以能夠在電商賽道佔據優勢,關鍵在於全國高速物流網絡的建成,讓巨頭可以很方便地觸達更多市場和消費者。老品牌原本以地理區位為天然屏障,可以只做本地和周邊的生意;但如今,巨頭能夠憑藉電商深入每一塊細分市場,老品牌的壁壘不復存在。
頭部玩家有了電商助力,可以侵蝕老品牌的份額;老品牌觸網后,卻很難從領跑企業的盤子里搶食。
老品牌長期經營本地線下生意,擅長「地面戰爭」,對於電商並不熟悉。貨架電商時代,他們沒有人才和精力去經營好網店;直播電商來襲,他們投不起超頭主播的「坑位」,店播又不得其法。
不少老品牌都交了不懂電商的學費。成立於2000年、以果肉果凍聞名的蠟筆小新,曾是國內最大的果凍廠商之一。2017年,公司開始以代運營模式涉足電商,卻陷入「賣得越多、虧得越慘」的窘境;后來更換了代運營團隊,也沒有什麼好轉。
另一方面,在傳統電商平臺眼中,體量小、供給分散的老品牌,從來不是最優質的扶持對象。
以晉江零食產業為例,不少企業較早佈局線上渠道,投入並不低。但他們這些年的共同體感是,自己開設了各種網店,平臺流量卻並未向自己傾斜。特別是2023年之后,傳統電商增長放緩,老品牌被「無視」感覺也就愈發強烈。
更深層的原因是,老品牌多年來形成了一套傳統方法論:供給端以銷定產,營銷端靠明星代言和電視廣告,銷售端則依賴經銷商體系。這套反應迟鈍的舊體系,顯然無法與快節奏的電商生意相匹配。
或許是認識到了自身的能力短板,一些老字號在很長時間里,並不重視電商渠道。
成立於1982年的糖果企業金冠,以黑糖話梅糖打開市場,一度成為婚宴的「標配」,線下銷售非常火爆。它在2015年開始做電商;但三年后,這塊業務的營收佔比不到1%。
長時間玩不轉電商的老品牌,其實一直在被頭部玩家分走蛋糕。只不過,當整個行業高速增長時,大家都能分到越來越大的蛋糕,矛盾並不突出;但隨着行業步入成熟期,再加上大環境變化,巨頭紛紛瞄準中小玩家的盤子,老品牌的生存壓力很快變大。如何儘快把線上做起來、對衝馬太效應,已成為所有老字號的必答題。
B
在許多行業,大多數老字號做電商,仍處於摸索探路的階段。但也有一些企業,已經率先找到了適合老品牌的新打法。
這套打法的核心邏輯是,品牌與電商平臺密切合作,重拾打造爆款的能力。
早年間,一家企業之所以能夠站穩腳跟,靠的就是爆款。比如金河乳業的小黃袋酸奶,稱得上當地人的童年回憶;金冠的黑糖話梅糖、蠟筆小新的果肉果凍,同樣是消費者口口相傳的標杆產品。
但這些早期爆款並非市場調研的產物,更多時候靠的是創始人的市場嗅覺和產品天賦,以及彼時電商不發達、消費者選擇有限的先天條件。時至今日,老品牌做產品規劃、研發,顯然不能再靠創始人的靈光一現。
一些品牌形成的爆款方法論是:定位客羣、精準研發、快速測款、營銷放大。
金冠早期定位婚慶糖果,如今開始向休閒場景拓展。他們注意到,與傳統電商渠道相比,拼多多的年輕用户更多,用户畫像集中在18~25歲,與公司希望發力的學生客羣相吻合。這促使他們將拼多多作為線上發力重點。
找到新客羣后,老品牌需要拿出與之匹配的新產品,這同樣離不開電商平臺的消費數據洞察,以及運營人員的支持。
例如,金冠以喜糖起家,這類糖果以高甜著稱,並不適合注重減肥的年輕人。在平臺方的建議下,它從2021年開始研發無糖產品,兩年后推出了首款無糖薄荷糖。
對於老產品線,金冠也會根據平臺反饋的數據和需求做出調整。他們注意到,年輕人喜歡自己組裝喜糖,於是將主力產品黑糖話梅糖的單顆總量從6.5克下調至4克,同一袋糖果有了更多顆粒數,性價比提升。
在新品的驅動下,金冠的電商板塊有了顯著起色。2023年,它在拼多多的單店年銷售額已達六七百萬元,部分店鋪反超傳統電商平臺;線上銷售佔比從不足1%提升至10%左右。
另一家零食企業友臣,長期生產肉松餅,積累了超5000萬消費者。2018年后,友臣開始發力電商。他們在拼多多的評論區看到,消費者希望有新口味;在平臺的協助下,友臣先后推出葱香、香辣等口味,甚至還有披薩麪包,以提升產品矩陣對於市場需求的覆蓋率。
企業研發新品后,小規模銷售、快速測款非常關鍵。這也是老品牌打造爆款不可或缺的一環。
老牌零食企業雅客以硬糖起家,拳頭產品是V9維生素夾心糖。2017年,雅客入駐拼多多后,平臺建議將V9維生素夾心糖做成軟糖,以拉高消費頻次,做成新的爆款。
雅客採納了這一建議。他們注意到,在拼多多,只需要一周,企業就能瞭解消費者對於新品的真實反饋。而在傳統經銷商渠道,這至少需要半年。測款成功后,雅客大力推廣這款軟糖,如今已成為新的熱銷單品。
休閒鞋履品牌公牛世家同樣在拼多多推出了多款爆品,並形成了一套方法論:以千為單位進行設計,五六百塊進入樣品環節,再精選20款在拼多多等平臺進行小批量測試。數據反饋好的單品,會大批量生產,並配合線上線下營銷,提升成為爆款的機率。
重獲做爆款的能力后,老品牌有了新的發展選擇。他們得以跳出與頭部玩家的肉搏,不再困於圍繞舊蛋糕的零和博弈,而是以新爆款滿足新需求。長期跟跑行業龍頭的老品牌,又一次有了成為細分賽道領跑者的契機,為長期的生意復甦打下基礎。
C
除了推出新的爆款,老品牌也在尋求把「招牌」重新擦亮。
以往,許多企業喜歡使用「全國金獎」「馳名商標」等做宣傳,請當紅明星代言、在各大衞視打廣告,力求從一眾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但時至今日,這類話語體系和背書方式已經明顯老化;老品牌想要打動新一代消費者,得到年輕人的關注和青睞,需要新的品牌內涵和記憶點。
有些老品牌轉向網絡達人背書,比如「某某主播推薦」等。也有一些品牌,選擇與電商平臺合作;特別是那些以代工起家的企業,當務之急是完成品牌的從0到1。在這種情況下,電商平臺的背書比達人帶貨更重要。
在代工產業發達的福建,不少商家選擇申請拼多多的「黑標」——這是拼多多根據品牌影響力、商品資質、銷量等因素綜合評定的優質品牌認證標誌。有了黑標后,老品牌能夠與白牌、貼牌商家進一步區隔,提升品牌力和銷量。
以專攻童鞋的大黃蜂為例,它已經在拼多多開出20多家店鋪,幾乎全都是黑標店。2024年,大黃蜂在拼多多的銷售額約為3000萬元,今年前四個月銷售額為去年同期的3倍,全年有望達到1億元。
不過,想要獲得黑標認證,門檻並不低。
公牛世家去年線上銷售額為6億元,今年目標是10億元。公司從去年起就與拼多多方面溝通,希望拿到黑標。為此,他們對產品設計研發、品牌辨識度等做了許多調整,包括與當地專業院校合建實驗室,使用碳纖維改良產品,在鞋底、鞋面融入品牌元素等。
老品牌在拼多多打造爆款、培育品牌,拼多多自然張開雙臂歡迎。
此前,拼多多出台了一系列商家扶持項目,比如百億減免、千億扶持、電商西進、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等,具體動作包括資金流量扶持、減免保證金、技術服務費、物流費用等,為商家減負、提高投入產出比和利潤空間。
不少老品牌從中受益。例如,僅推廣費一項,大黃蜂今年就有望退返一兩百萬元。
除了連綿不斷的扶持舉措,拼多多以商品為核心的流量分配機制,也符合老品牌的破局需求。
與行業頭部玩家相比,老品牌的品牌影響力、流量獲取能力和運營能力都處於下風,難以在傳統電商平臺與之全方位競爭。相比之下,拼多多更注重商品本身的權重——只要「質價比」足夠出色,無論來自哪個商家、哪個品牌,都可以得到密集曝光和海量訂單。
這也意味着,頭部玩家在商品之外的優勢被淡化;老品牌有了「爆款」,就能以較低成本獲得理想的銷量,並不需要通過極限壓價在巨頭正面PK。
二三十年前,全國各地的民營企業百舸爭流、奇招迭出,最終跑出了一批各領域的龍頭企業,也催生了一批有口皆碑的老字號,共同構成了生機勃勃的商業生態。
如今,在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老品牌逐漸走出昔日的光環,在電商平臺的助力下,尋找不用和頭部公司去「硬拼」,就能獲得生意增量的契機。這注定是一場漫長的復興,但重新成為爆款的寧夏牛奶、福建糖果等,也預示着老品牌終將集體撥雲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