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生物開發者大會圓滿落幕,賦能合成生物新未來

2025-08-18 10:11

(來源:辰珵)

北京,2025811——為期三天的第十二屆中國基因工程機器交流大會(CCiC)暨第二屆全球生物開發者大會(Synbiopunk)於8月8日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交易中心圓滿收官。本屆大會以「生物學的21¼站臺」為主題,寓意生物學與多學科交叉的創新前沿。本次大會首次融合CCiC學術交流與Synbiopunk產業共創雙軌特色,吸引了全球超千名合成生物學研究者、產業開發者及青年學子參與,共同探索生物科技與人工智能、綠色製造等領域的深度融合。

跨界生態:CCiCSynbiopunk首次整合,構建學術-產業-社羣閉環

中國生物基因工程機器交流大會(CCiC)創辦於2014年,是國內合成生物學領域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青年學術社羣組織。全球生物開發者大會(Synbiopunk)由小熊貓生物(Ailurus Bio)發起,致力於鏈接更廣泛的開發者、產業界和研究者,探索技術落地與社羣共建,並在2021年舉辦了Synbiopunk首屆生物開發者大會(上海),構建富有活力的生物科技交流合作網絡。

本屆大會首次整合兩大平臺優勢,本屆大會突破了傳統學術會議‘重理論、輕落地’的侷限,打造覆蓋「前沿洞察、學術競賽、開源共創」的跨界生態,為全球合成生物學發展提供了‘開放模式’的參考樣本。

產業共創:技術落地案例

小熊貓生物創始人郭昊天博士以「生物編程」為母題為本次大會開幕。郭昊天博士提到,

「生物是目前人類已知唯一能夠控制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系統,能夠實現從納米精度的自組裝到重構全球尺度的氣候和物質總量,而今天我們在合成細胞結構、遺傳線路和人工智能輔助設計上的長足發展,會為我們進一步開發生物系統為生產力工具,帶來很好的機會」。

作為案例,郭昊天博士圍繞着蛋白質生產工藝中的表達純化需求,介紹了小熊貓生物將表達體系優化效率提高數個數量級的超高通量載體篩選平臺Ailurus vec,以及替代傳統耗材和工藝流程的合成生物法蛋白純化技術PandaPure的最新進展和全新發布。

「蛋白質仍然是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技術工業的核心,是絕大多數藥物、生物催化的表現形式。隨着Alphafold2等人工智能模型的開發和推廣,今天設計一個蛋白質已經變得越來越簡單了。但是真的在實驗室里拿到真實的蛋白質並展開測試,仍然是一個困難的事情。合成生物學能夠提供很好的使能技術,作為我們的工具加速研究,並帶來幾個數量級的增量。」

丹納赫生命科學、Opentrons、領摯科技、大橡科技等企業,也均攜最新技術亮相,展示高通量自動化實驗平臺、DNA桌面合成儀、類器官芯片等創新成果。

由郭昊天博士主持,大會特邀DNA合成技術的上下游代表,擎科生物副總裁趙春德、領摯科技合夥人康康、Twist Biosciences亞太副總裁Mark Dupal、Alamar Biosciences大中華區總經理韋利峰、新鋭科學家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鄒紹忠,從供應商和下游用户的角度,共同探討DNA合成技術的下一次躍進是什麼。

圓桌嘉賓韋力峰以Alamar基於DNA標籤抗體的蛋白組技術面向神經性疾病應用場景進行產品開發爲例,特別指出,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企業應基於自己的技術特長,選擇差異化的競爭策略,為終端科研和產業用户提供更好的產品和用户體驗。圍繞這一話題,趙春德、康康、Mark Dupal分別分享了,他們如何拓展DNA合成領域不同的技術前沿,從擎科生物專注組裝工藝的優化,實現「72小時」響應的基因合成服務,領摯科技採用TFT芯片技術來集成高通量DNA合成以實現本地部署,到Twist Biosciences在上游化學反應的優化從而能夠實現長達300個鹼基的單鏈DNA的合成。

由小熊貓生物聯合創始人江山主持,Opentrons 大中華區總經理竇守文、華恆生物首席 AI 科學家薇靜初、芯宿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一名、亞馬遜雲科技醫療與生命科學行業技術總監方康等產業界嘉賓,共同討論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實驗室自動化等前沿技術對合成與工程生物學的行業推動。

在這場圓桌交流中,董一名與薇靜初率先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物開發領域的應用場景分享見解,內容既包含芯宿科技在蛋白質工程方面的實踐探索,也涵蓋華恆生物在發酵優化領域的經驗成果。隨后,竇守文和方康分別結合實際案例,介紹了自動化平臺與雲服務平臺在這一波技術浪潮中為行業發展提供的有力支撐,進一步豐富了討論維度。譚譯澤則從行業生態角度出發,分享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對科技領域知識傳播與商業推廣方式的獨到思考。最后,各嘉賓對行業現狀達成共識:高質量的生物數據在當下依然是稀缺資源,其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前沿洞察:學術領袖對話

大會特邀歐洲合成生物學先驅、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Ariel B. Lindner教授,與小熊貓生物創始人郭昊天博士展開‘爐邊對話’,回顧合成生物學自1980年代萌芽至今的發展歷程,並探討新型學術機構與產業孵化的經驗。

關於什麼是合成生物學,學科的邊界在哪里,Lindner教授表示,

「使用可預測的方法去改造生物系統以實現特定的功能,我們都可以認為是合成生物學的工作……我所在的實驗室(Zelig Eshhar)80年代末發明的CAR-T技術,是非常漂亮的人工設計的細胞功能,秉持着同樣的理念,當然也是‘合成生物學’的工作,儘管當時還沒有這樣一個學科名稱」。

作為巴黎交叉科學研究院、巴黎生物鑄造廠(Paris Biofoundry)的聯合創始人,Lindner教授分享了他創辦新型學術機構20年以來的理念和經驗教訓:

(和商業公司不同)我們建立新型學術機構並不是以讓他永存為目標工作的,相反只要在這里獲得受教育的人離開學校后,能帶着同樣的精神去影響他們下一代的學生和科研工作者就是成功的;隨着學術機構和項目的成長,我們也要控制擴張的節奏,以保持學生和研究院的水平和人才密度。

大會還特別邀請了天津大學吳毅教授,南開大學張立雲教授,清華大學張數一副教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張壽悦研究員,分別圍繞「基因組大片段DNA設計與合成」、「光電酶催化體系設計」、「生物系統智能設計」、「蛋白質結構進化」等方向展開主旨報告,揭示合成生物學在方法學、綠色製造、醫療健康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天津大學吳毅教授報告現場

南開大學張立雲教授報告現場

清華大學張數一副教授報告現場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張壽悦研究員報告現場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張壽悦研究員報告現場

大會始終強調開源共享與社會責任。在‘生物安全與責任’圓桌論壇中,清華大學包堉含博士主持討論,天津大學薛楊教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高璐研究員等嘉賓共同探討全球生物技術倫理規範,平衡創新與風險。

自組織交叉聯動:

本次大會沿用了Synbiopunk的自組織會議(Unconference)的傳統。

與會者可自主發起議題、展示成果、深度對話,打破傳統會議的‘單向輸出’模式,聚焦於行業生態內的真實訴求、挖掘新的力量、聆聽新的聲音。本次大會圍繞「基因合成的傳統與信任問題」、「生命技術時代的美學變異」、「鏡像生命」、「虛擬細胞」、「無細胞蛋白篩選」、「合成生物學與消費品」、「AI智能體」、「加速計算」等話題展開專題討論,吸引了來自英偉達、字節跳動、領摯科技、Bio-Protocol、長江3D科學計算中心等產學研代表參與,探索合成生物學與多種前沿學科的匯聚融合。

同期舉辦多場衞星會及閉門交流,深化產學研協作。丹納赫生命科學與昌發展股份共同舉辦的「合成生物學前沿應用與未來趨勢」研習班,圍繞高通量與自動化平臺等議題展開,並參觀了丹納赫北部創新中心的相關平臺。Opentrons 舉辦「智匯蛋白·馭見未來」蛋白質組學自動化私享會,則聚焦技術落地場景,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而在Synbiopunk × 錦秋小飯桌 AI4S 專場上,Synbiopunk的參會嘉賓們,能以閉門分享的形式,邊吃邊聊,共同探討產業界的最新動向和進展。

席間不乏許多犀利和尖鋭的討論。

「在2020年前后創業的時候,AI的上一波熱潮剛褪去,那時候談AI可能反而是個‘降低估值的標籤’,所以大家都説自己是合成生物學平臺公司。」

「X公司的AI4S的業務可能並不能對標任何一家傳統意義上科技服務平臺,而是……」

「美國公司在發展三代測序服務時,主要是切中當下本土服務差的問題,這種商業模式無法直接復刻到中國。目前國內幾家三代測序……」

「歐美頭部藥企現在都在做轉型,那麼隨着他們基礎設施搭建完成,商業機會會相較2-3年前變得更明確……」

青年力量:Synbiopunk Challenge——110+隊伍的創新實踐與成果

本次大會融合了CCiC傳統交流板塊與Synbiopunk Challenge的評審機制。來自國內外110多支隊伍參與了項目和海報展示,覆蓋基礎科學進展、診斷、醫療、環境、時尚與美粧、生物製造、生物修復、農業、食品、氣候、軟件與人工智能、太空、藝術設計等賽道,探討合成生物學在廣闊下游場景中的應用潛力。最終,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SUSTech-BIO 、 國防科技大學的NUDT-CHINA、西交利物浦大學的XJTLU-Software三支隊伍分別斬獲了一、二、三名,並收穫了來自小熊貓生物(Ailurus Bio)提供的超高通量載體篩選系統、合創生物工程(Opentrons)的OT-2移液機器人、貽如生物生物基皮革臂包、領摯科技寡核酸池和微陣列等贊助。

未來展望:合成生物學邁向智能造物時代

本屆大會不僅是一場學術盛宴,更成為產業變革的催化劑。隨着AI、自動化技術與合成生物學的深度耦合,從酶工程到生物製造的全鏈條效率顯著提升。正如大會主辦方所言:「未來,生物科技將像編程一樣簡單,而中國青年開發者正站在這一變革的最前沿。」

主辦方與支持機構

本屆大會由工程生物學青年愛好者協會、北京尋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ilurus Bio 小熊貓生物)聯合主辦,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協辦,以及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探微書院、國防科技大學的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隊伍的協辦。

本屆大會得到了來自合創生物工程(Opentrons)、丹納赫生命科學(Danaher Life Sciences)、凱麗環球(CalerieLife)、擎科生物、華恆生物、衍因科技、領摯科技(LinkZill)、拓唯思特生物科技(Twist Bioscience)、心像嶼科技(Pallas AI)、呈源生物(Rootpath)的贊助支持;以及來自亞馬遜雲科技(AWS)、英偉達、香港天與Artech工作室、貽如生物(SynMeta bio)、無名資本、錦秋基金、循因緝藥等機構的特別支持。

關於小熊貓生物  小熊貓生物(Ailurus Bio)是生物和細胞編程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專注於通過DNA編碼系統指令活細胞行為,大幅簡化並加速生命科學研究。其旗艦產品PandaPure®蛋白表達純化系統創新性地通過控制細胞內從頭構建細胞器實現蛋白純化,相較傳統流程可降低最高90%的複雜度與成本。作為大規模並行實驗的開拓者,小熊貓生物憑藉為全球100多家客户生成超2000萬個數據點的經驗,持續推出如Ailurus vec超高通量載體篩選等平臺,以超低成本生成海量生物數據,為生命科學研究與產品開發提供強大支持。北京尋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小熊貓生物在華業務運營主體,致力於為中國產學研合作方引入全球領先技術與解決方案,推動中國合成生物學學術與產業發展。

關於Synbiopunk全球生物開發者大會

Synbiopunk 生物開發者大會,旨在為每一位生物開發者搭建一個信息交流平臺,促進合成生物學行業各羣落聯動,打通領域主干的信息流通,最終實現更好的合成生物學生態圈環境。大會匯聚包括上游的技術平臺、下游的生物方案使用者、推動技術進步的學者、有生物需求的相關企業、佈局產業的投資者以及政府部門的監管者,推動各方的直接溝通,幫助各方構建有效合作。Synbiopunk也是最早在生物科技領域實踐「非會議」(Unconference)的平臺,是由參與者推動並創建的會議,以最大化會議的交流深度和密度。

關於工程生物學青年愛好者協會  工程生物學青年愛好者協會發端於中國生物基因工程機器交流大會(CCiC)大會,自2014年起中國iGEM參賽者(iGEMer)自發組織全國性交流會議CCiC大會,併成立CCiC執行委員會,並於2020年,與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協會共同成立工程生物學青年愛好者協會。工程生物學青年愛好者協會作為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協會的二級機構,致力於為中國地區合成生物學、工程生物學青年愛好者提供公益服務,推動合成生物學、工程生物學的科學普及,積極參與相關學科領域中廣大師生的交流合作,促進工程生物學的學科建設和教育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