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電動車產業面臨政策「斷奶」,迷霧籠罩前路

2025-08-18 12:42

長期以來,美國汽車工業嚴重依賴聯邦政府的支持以在電動汽車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但在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宏偉美麗」預算案簽署成為法律后,這種支持將戛然而止。

隨着買家爭相趕在税收抵免截止日期前購車,美國電動車銷量可能在未來幾周內激增。只是這一狂歡將如曇花一現,隨后汽車製造商將面臨艱難抉擇。

當地時間2025年5月30日,密歇根州法明頓丘陵,許多未售出的電動車。 當地時間2025年5月30日,密歇根州法明頓丘陵,許多未售出的電動車。

為電動汽車提供的7500美元聯邦税收抵免將於9月30日到期。特朗普的預算法案還終止了將資金從汽油車製造商輸送給電動汽車製造商的零排放汽車積分計劃。同時,該法案還廢除了對未達到企業平均燃油經濟性(CAFE)標準的公司的罰款。

多年來,這些政策助推了特斯拉和電動車初創公司的發展,並促使福特、通用等汽車巨頭圍繞以電動車為中心的戰略重塑自我。

到2026年,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籠罩着貿易關税和終止激勵措施帶來的不確定性。分析師們尚未提供具體的前瞻性電動汽車銷量預測。但大多數人認為,未來一年美國電動汽車需求將顯著放緩。由於消費者需求降温,許多汽車製造商在過去一年已經縮減了美國的電動汽車生產計劃。現在,他們準備進一步收縮,或將重點轉向混合動力汽車。

隨着全球趨勢轉向電氣化,這可能使美國汽車工業變得落后。中國和歐洲繼續倡導快速普及電動汽車。主導國內市場的中國電動汽車正迅速在海外獲得青睞,在質量、技術和可負擔性方面樹立了新標準。

與此同時,油電混合動力車型吸引了更多美國買家,主要原因是價格更低,但也源於「里程焦慮」和其他消費者擔憂。美國汽車製造商可能不會完全遠離電動汽車市場,但近期前景艱難。

隨着特朗普簽署新法案,總體而言,美股的汽車製造商行業板塊年初至今下跌了23%。

福特認為,消費者仍然想要電動汽車。他們只是希望價格更便宜。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表示,公司已將大量資源集中用於在美國打造「一款突破性的電動汽車和一個平臺」。

福特:電動車領域「煤礦里的金絲雀」

8月,福特宣佈新的「通用電動汽車平臺」,並計劃在2027年發佈一款起價為3萬美元的中型電動皮卡。

吉姆·法利表示,福特已在這個項目上醖釀了三年,「代表了自T型車以來我們在福特設計和製造汽車方式上最徹底的變革」。

發佈會沒有展示新設計,但提供了一些細節。吉姆·法利稱,該車將無比寬敞,將配備前行李箱以及一個「完整」的皮卡車廂,並且速度將超過福特野馬雙渦輪增壓版。

他還表示,這款卡車能為一個家庭供電長達六天,承諾公司將專注於生產經濟實惠、有利可圖的大眾市場電動汽車。

「這對我們福特來説是一個‘T型車時刻’,」吉姆·法利在最近的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説。亨利·福特1908年T型車所創造的批量生產創新將汽車價格降低了60%,它被視為現代汽車工業的誕生。

然而,分析師們仍持懷疑態度。在二季度的業績報告中,福特表示其電動汽車部門在第二季度虧損了13.3億美元,儘管其電動汽車收入同比飆升105%至24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的亞當·喬納斯認為,對福特來説,現在是「電動汽車決策時刻」。在電動汽車方面,該公司似乎是「肯塔基州煤礦里的金絲雀」。但「投資者仍然對福特如何在特斯拉汽車業務都不盈利的市場中運營一個盈利的電動汽車業務持懷疑態度。」喬納斯説。

除了消費者偏好和政府政策的逆轉,喬納斯還看到了另一個迫在眉睫的威脅,即「中國電動汽車技術正加速遷移到美國的海岸線」。

美國電動車政策激勵時代結束

中國電動汽車的領先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事情。早先,特斯拉一直是行業標杆。美國和其他汽車製造商加倍努力追趕馬斯克的先發優勢,認為全力投入電動汽車將提振股價表現。

就在五年前,梅賽德斯和沃爾沃表示將在2030年前實現全電動化;通用汽車的目標是2035年;沃爾沃早在2015年就已收購了電動汽車製造商Polestar;大眾汽車則在去年決定投資50億美元與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Rivian成立合資企業。

支撐這些承諾的是來自世界多國政府的補貼和法規組合。時任美國總統喬·拜登簽署了幾項促進可再生能源和激勵電動汽車生產的措施成為法律時,美國躍居電動化俱樂部的前列。對消費者最有效的是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IRA)下高達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除了IRA税收抵免外,零排放汽車積分和企業平均燃油經濟性(CAFE)罰款也具有影響力。特斯拉長期以來一直是積分計劃和CAFE規則的主要受益者。這是因為未能達到聯邦排放要求的汽車製造商通常會從這家電動汽車巨頭或其他有富余積分的公司購買積分。

這些計劃也為傳統汽車製造商轉向電動汽車提供了激勵。特斯拉2024年通過出售積分獲得了28億美元的收入,佔其毛利潤的16%。

2023年美國電動汽車銷量飆升49%,達到創紀錄的120萬輛。考克斯汽車公司的高級分析師斯蒂芬妮·瓦爾迪茲·斯特雷蒂表示,IRA税收抵免「確實是幫助銷售以及實現電動車和燃油車價格平價的有效工具。」

但銷量在2024年迅速放緩至8%的增長率,即130萬輛新電動汽車。

今年放緩趨勢持續。美國第二季度電動汽車銷量下降了6.3%。根據考克斯汽車公司的數據,這使得2025年上半年電動汽車銷量僅增長1.5%,至607089輛。與此同時,中國在2025年前六個月售出了超過300萬輛電動汽車,且出口銷量加速增長。

斯特雷蒂表示,「第二季度同比下滑只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三次下滑。」她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市場更趨成熟」的信號。

但這也顯示出消費者對電動汽車高昂價格的不滿。而且,在税收抵免到期后,很難將這個非常不確定的市場視為成熟市場。斯特雷蒂認為,迫在眉睫的IRA税收抵免終止可能會在第三季度前觸發「創紀錄」的美國電動汽車銷售量,但隨后第四季度將出現「崩潰」,因為「電動汽車市場將適應其新的現實」。

斯特雷蒂説:「今年下半年將是電動汽車需求的關鍵考驗。」

標普全球移動出行公司AutoIntelligence部門的副總監斯蒂芬妮·布林利表示,這未必是件壞事。布林利説,取消税收抵免和其他激勵措施讓需求能夠「更有機地增長」,並且「少一些強迫性」。

總體而言,分析師預測美國向電動化出行的轉型將顯著放緩。榮鼎集團估計,特朗普的預算案可能意味着到2035年,道路上的電動汽車數量將比之前的預測顯著減少。

美國電動汽車市場格局

當前美國汽車銷量中,電動車只佔很小一部分。

根據摩根士丹利匯編的數據,截至6月,特斯拉Model Y是今年美國最暢銷的純電動汽車,其次是特斯拉Model 3。通用汽車旗下的雪佛蘭Equinox位居第三,但差距較大。福特野馬Mach-E和現代Ioniq 5位列BEV車型前五名。

在2025年之前,考克斯汽車公司預測電動汽車銷量將佔所有新車銷量的10%左右。特朗普的政策變化將該預測下調至8.5%左右。

在中國,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到547萬輛。根據中國乘聯會的數據,滲透率已經超過50%。

美國也落后於歐盟。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歐盟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為15.6%,高於去年同期的12.5%。

事實上,在特朗普新預算案之前,除特斯拉外的汽車製造商在美國電動汽車業務上就已虧損。許多公司正在取消或推迟電動汽車發佈。電動汽車需求似乎正在軟化,或者至少是在重新調整。

福特、梅賽德斯、沃爾沃去年都砍掉了一些電動汽車車型。7月份有報道稱,本田已擱置其計劃於2026年上市的五座和七座電動SUV。本田將重點轉向混合動力車的生產。

與此同時,日產在4月份取消了未來電動轎車的計劃。日產北美公司CEO克里斯蒂安·默尼耶透露,該汽車製造商正在「傾聽市場數據」,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需求減少,而對SUV需求增加。

斯特雷蒂説,混合動力車型需求的上升是這一轉變的關鍵。「所以我們可能會開始看到更多的生產轉向其他替代性動力系統。」

但並非全部如此。福特表示,儘管將一些新電動汽車車型推迟到2028年,但基本堅持其電動汽車路線,目標是電動車生產和新的經濟實惠車型的發佈。

現代汽車也在其耗資76億美元的佐治亞州工廠大幅增加電動汽車產量,該工廠設計年產能為50萬輛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目前,該工廠生產Ioniq 5和Ioniq 9。預計將擴展到生產其他現代、起亞和捷尼賽思的電動車型。

尋找「經濟實惠」的電動車

通用汽車正在放棄其到2035年停止銷售幾乎所有純燃油車的內部目標。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在7月22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強調,通用汽車現在尋求在傳統內燃機汽車和電動汽車之間「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轉換」。

通用汽車的雪佛蘭Equinox EV起售價約為35000美元。公司正在重新推出改進的雪佛蘭Bolt EV,可能在2026年初發布。通用汽車尚未確認價格,但預計在3萬美元左右。該車將配備通用汽車首個磷酸鐵鋰電池組。

博拉説,重點是「實現盈利,然后繼續改進,使我們的電動汽車也能獲得適當且強勁的利潤率。」她認為,這將使通用汽車「在2020年代后期到2030年代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

特斯拉也繼續表示將很快發佈一款經濟實惠的汽車。然而,高管們在7月23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交付至少要等到第四季度纔開始,屆時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已經到期。

美國貿易關税的實際影響尚未確定。但隨着汽車製造商努力開發和推出更便宜的電動汽車,關税政策顯然會增加生產成本。福特預計今年將受到20億美元的關税影響,而特朗普的關税政策僅在第二季度就使通用汽車損失了11億美元。

在關税下,製造一輛經濟實惠的電動汽車可能會更加昂貴。8月5日,考克斯公司大膽預測,由於特朗普的關税政策,到2025年底,美國消費者將看到汽車價格上漲4%至8%,隨着2026款車型進入市場,價格上漲將加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