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機器人賽道,明年下半年或打響淘汰賽

2025-08-18 08:12

近年來,隨着動力系統、高力矩伺服關節、全身協調控制算法等關鍵環節的成熟,人形機器人在穩定性、靈活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斷優化,並邁入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量產的拐點。

2025年也被業界普遍視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元年。7月,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優必選等頭部企業接連宣佈拿下大額訂單。另外,因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而出圈的創業公司松延動力,今年總訂單規模也已經突破2500台、總合同額超過一億元,並且7月量產交付破百台。

在不久前舉辦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WRC)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對多位企業高管、行業專家和投資人的採訪發現,展覽展示、科研教育、賽事場景為現階段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的核心場景。而汽車、3C等工業場景,仍有待企業去進一步突圍。

「不同場景對機器人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優秀的團隊會同時在這些場景進行嘗試,抓住不同階段的商業化機會。」藍馳創投合夥人曹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説。據瞭解,藍馳創投從2016年開始佈局機器人領域,投資了高仙機器人、智元機器人、銀河通用機器人、萬勛科技、它石智航等創新公司。

在曹巍看來,在展覽展示、科研教育等場景,用户寬容度更高,即便產品本身不那麼完美,也願意付費去購買。在汽車、3C等工業場景,對算法模型魯棒性、機器人操作準確度等的要求都非常高。可能在未來一兩年,會陸續看到機器人進入工廠,這是緩慢實現的過程。

當人形機器人從「炫技展示」走向「工程落地」,VC/PE的投資邏輯也悄然轉變。多位投資人對記者表示,相比於去年投資時看demo效果和技術路線,現在會更加關注項目的量產交付能力和場景落地效果。

從投資熱度角度來看,在今年6、7月份,宇樹科技、銀河通用、星海圖、雲深處科技等的融資,正在一級市場掀起新一輪機器人投資熱潮。有投資人預判,這股融資熱度或將持續至年底,但也將逐漸走向分化:有真實場景閉環和交付能力的主機廠,以及能顯著降本增效的核心零部件企業會更受追捧;純概念型項目的資本獲取難度或將加大

場景突圍:展覽展示等場景切入,再尋求更多可能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參展時注意到,本屆WRC大會不僅有大量專業觀眾,同時也吸引非常強勁的普通觀眾、家庭觀眾人羣參觀,堪稱是「含娃率」最高的一屆WRC。

「這是非常積極的信號,意味着市場的關注度和容忍度在提升。哪怕當前的機器人還不夠智能,但只要它們有趣、可愛,公眾的接受度就會提高,這為未來零售端、B2C場景的拓展打下了基礎。」首程控股董事會總經理康雨説。

加速進化在現場帶來了Booster T1機器人和小朋友互動切磋足球,引來眾多觀眾的圍觀與歡呼。此前,在2025 RoboCup巴西機器人足球世界盃的人形組比賽中,成人組清華火神隊和其使用的國產加速進化T1機器人創造歷史,代表中國戰隊奪得冠軍獎盃。

談及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路徑,加速進化創始人&CEO程昊認為賽事與教育市場是當前核心場景。以機器人足球賽為例,可以有贊助商、門票、周邊、直播等多方面的收入來源。同時在未來三五年里,賽事市場和教育市場能夠相互促進。

在松延動力的展臺,機器人帶來了舞蹈、空翻、擬人奔跑、多地形行走等精彩表演。松延動力創始人姜哲源在一場論壇上分享稱,目前松延動力在手訂單中,最大的客户羣體來自於教育行業,涉及K12、職業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科研機構等,他們把機器人作為教具。

出貨量第二大的客户羣體來自租賃或者商業演出市場,雖然説人形機器人租賃價格從早期的每天一萬多下降到現在的每天三四千,但在這個價格下,機器人租賃仍然有較好的回本周期表現。

記者注意到,在展覽展示這樣共識程度較高的場景中,不同廠商競爭的現象較為普遍,且頭部效應非常集中。比如,宇樹科技、松延動力等的產品可能是「一機難求」,而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廠商則需要主動推銷並部署。

康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機器人的高頻展示可能有部分是情緒性因素,也就是所謂的「一時新鮮感」。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展覽展示場景也存在持續性的恆定需求。即便機器人租賃用於展覽展示的價格有所下降,但現在也有3000到5000元/天,這表明市場本身是有相當大價值的。

「從市場規模來看,展覽展示領域並不存在明顯的‘紅海’競爭。我們測算其規模可達百億級別,空間足夠大,不會因同質化就迅速飽和。」康雨説。

並且,首程控股目前投資佈局的人形機器人廠商,沒有一家是隻滿足於展覽展示市場。大家基本上都是以展覽展示作為切入點,因為這個細分市場有明確的需求,且能快速變現。但企業必須在此基礎上沉下心,在研發和實驗室環節實現技術突破,探索更多B2C或其他應用場景的商業模式。

姜哲源也談道,公司未來在商業化層面將主要做兩件事。一是提高滲透率,把現有場景挖掘更清晰一些。比如在K12的教育場景,中小學生夏季做操、冬季跑步,機器人可以做領跑員、領操員,都是可以探索的場景。二是開拓新場景,比如在文旅場景,導遊背上萬字的講解稿並不容易,機器人可以在景區做部分講解的工作。

「從長遠來看,機器人應用很多場景,尤其人形機器人是充滿想象力的領域,未來可能容得下非常多的玩家存在。」姜哲源説。

投資邏輯嬗變:從看demo效果到看量產交付

當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提速,VC/PE機構的投資邏輯也已然發生變化。

在投資機器人領域有近10年投資經驗的曹巍回憶稱,最開始投資機器人時,市場上還沒有那麼多機構關注機器人領域。現在,機器人投資市場熱鬧程度越來越高,利於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投資機構對明星項目的份額爭奪也變得愈加激烈。

「我們不會因為某個項目都去搶而去跟着搶,我們還是選擇投資那些我們認可,並且有長期發展潛力的團隊,希望項目能夠成長為品類的冠軍。比如我們投資的智元、銀河通用、靈初智能、它石智航等,都是在垂直領域非常有特色的團隊。」曹巍説。

目前,從數據、算法到本體、場景落地,都是藍馳創投所關注的投資方向。曹巍預計,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優秀的創業者投身機器人行業,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在2024年,我們投機器人賽道時,會更關注團隊實力、技術路線和demo效果。在2025年,量產能力和交付能力成為投資時重點關注的新指標。今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超萬台,超過1000台的企業將達五六家。」WRC期間,首程資本管理合夥人朱方文在首程控股主辦的「機器人創投主題交流會」上説。

據悉,首程控股重點關注機器人領域前沿技術方向,於2024年參與設立並管理「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規模總計100億元人民幣。在機器人相關領域,首程控股已投資宇樹科技、銀河通用、松延動力、星海圖、加速進化等頭部企業。

目前,首程控股在機器人領域的佈局主要集中在產業中游,即本體及主機制造環節。未來,首程控股將把更多關注放在下游應用端和上游核心零部件層面。

圍繞下游應用端,首程控股的業務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銷售代理,建立涵蓋本體制造商和應用方案商的產品矩陣;二是融資租賃,針對技術迭代快、客户一次性採購成本高的特點,讓客户先試用再決定長期投入;三是二次開發與場景化部署,幫助企業實現產品在不同垂直場景的落地。

當前制約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不在供應鏈,而在於成熟應用場景的缺乏。」康雨説,嚴肅工業領域的落地往往是「點狀突破」,一旦通用性和方案能力成熟,將催生明星企業。產業趨勢上,今年「小腦」(運動控制)已趨成熟,本體企業加快出貨,而「大腦」(具身智能)仍在快速發展中,因此短期內更多是使用「尚不聰明但穩定可用」的機器人產品。

在上游零部件層面,今年下半年,首程控股已經看到一些具備橫向遷移能力、資質較好的機器人零部件企業,會做相應佈局。值得注意的是,零部件企業的風險更高,一旦關鍵客户更換技術路線或團隊,可能導致訂單驟減。因此,在零部件投資上的邏輯與整機投資並不完全相同,更注重技術演進趨勢和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泡沫中前行:明年下半年或打響淘汰賽

從融資熱度層面來看,今年以來,機器人領域毫無疑問再度站上風口。數據顯示,今年1到7月,具身智能和機器人領域投資事件數超過200起,融資總額已超過240億元,超過2024年全年總和。

在這股創業融資熱潮中,「泡沫論」的爭議也不斷出現。對此,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周志峰認為,真正的大科技浪潮一定是有泡沫的,任何一個聰明人都能看到其中的機會和價值。就像好啤酒都是有泡沫的,它可能1/3是泡沫,2/3是真啤酒,這樣纔好喝。對許多投資人來説,有1/3超額溢價的項目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大家認可的是未來會有很高的價值。

朱方文指出,從去年8月份的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始,具身智能和機器人賽道持續火爆。短期來看,按照目前的商業化進度,估值會有點偏高。長期來看,機器人是萬億級的賽道,有可能出現千億、萬億市值的公司。

「大量資金湧入的積極作用在於,讓企業更快去投入研發,更快做產業落地,加快整個產業的優勝劣汰。最終,價值和價格會逐漸實現統一。」朱方文説。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宇樹科技啟動上市輔導。同時,智元機器人擬入主上市公司上緯新材,在市場引發廣泛關注。業界期待,頭部公司的上市為其它人形機器人的估值帶來「錨點」。

「隨着宇樹、智元的上市,會讓大家對人形機器人有更樂觀的期待,融資熱度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仍會持續,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現金儲備。但大批量人形機器人企業的上市,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企業從有收入到形成收入體量,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曹巍説。

多位投資人告訴記者,隨着行業發展的不斷成熟,頭部公司的走向上市,預計在明年下半年,人形機器人行業或將打響淘汰賽。那麼,有什麼樣特質的企業最終能夠勝出?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表示,目前人形機器人的市場還沒那麼成熟,在中短期時間里,企業憑自身實力去賺錢和獲取利潤還是比較難的。因此,企業還是需要資本的支持。企業首先需要有很強的融資能力,只有團隊能力、所做事情以及成果獲得投資方認可的團隊,能夠持續融到錢。

第二,團隊需要在方向選擇上、做事節奏上有更好的處理。有些企業融資后會適度保留一部分錢,而不是全部把錢用掉。王晟認為這是非常理性的選擇,因為在技術範式沒有成熟和收斂之前,往任何一個方向高歌猛進,也可能是在錯誤的方向上跑得很遠。

第三,團隊還需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對不斷變化的技術範式、產業需求、各種機會等進行把握,這也是對創始人非常大的挑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