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飛利浦,10.8億美國擴廠

2025-08-17 19:37

近日,飛利浦北美CEO傑夫·迪盧洛在福克斯商業訪談中透露,飛利浦目前正投資超過 1.5 億美元(約合10.8億元人民幣)用於製造和研發,目標是擴大人工智能驅動的健康技術創新的生產。

這一舉措與特朗普政府促進國內製造業、幫助美國減少對外國商品依賴的目標相契合。

此次投資涉及多個項目,包括擴建位於賓夕法尼亞州里茲維爾的工廠,該工廠為美國各地的醫院生產人工智能驅動的超聲系統;以及推進飛利浦位於明尼蘇達州普利茅斯的影像引導治療設施的擴建計劃。這些資金將主要用於未來幾年的額外製造及研發項目,以支持公司在美國的增長。

據悉,飛利浦在美國市場已有堅實基礎,每年投入 9 億美元用於研發,在全美 40 個運營設施中擁有近 17,000 名員工,其技術創新服務於全國 90% 的醫院中的臨牀醫生和患者。里茲維爾工廠的擴建預計將創造 120 個熟練的製造業工作崗位,普利茅斯的圖像引導治療設施擴建包含新醫療技術培訓中心的建設,預計將創造超過 150 個新工作崗位。

01

擴廠的動因與影響分析

(一)提升市場競爭力:供應鏈優化的作用

飛利浦此次擴廠對於其在美國當地市場而言,縮短了供應鏈長度,從而減少運輸成本,提升產品交付速度。在醫療設備市場競爭中,這有助於其更快響應市場需求,增強在當地市場的競爭力。

(二)響應政策導向:契合製造業迴流趨勢

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國製造業迴流政策,飛利浦的擴廠行為是對這一政策的響應。這有利於其更好地適應美國市場的政策環境,可能為企業發展帶來一定的政策便利。

(三)應對關税影響:成本控制的考量

從飛利浦最新財報來看,關税政策變化對企業運營成本存在影響,不同業務板塊受影響程度不同。通過在美國擴廠,增加本土生產,可減少從國外進口產品的數量,從而降低關税支出。結合 1.5 億美元的擴廠投資金額,預計未來節省的關税成本對提升企業利潤率將產生積極影響。

(四)深化市場與創新聯結:競爭力轉化的核心

持續的高額研發投入(年9億美元)與本地製造相結合,使飛利浦能更敏捷地響應美國客户需求,並將本土創新快速轉化為市場產品。

02

飛利浦醫療設備工廠的全球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國擴產本質上是本土強化而非全球替代

目前,飛利浦在全球醫療設備製造領域有着廣泛佈局。在歐洲,荷蘭設有其核心生產基地與研發中心。作為飛利浦的起源地,荷蘭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優質的人才資源,為產品研發與高端製造提供支持,例如在半導體芯片製造方面,荷蘭的工廠持續投入先進技術與設備以保障產品質量和性能。

在亞洲,飛利浦在蘇州等地設有生產基地,主要服務於亞洲市場需求。蘇州工廠依託中國完善的製造業產業鏈、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較高的生產效率,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為亞洲客户提供具有性價比的醫療設備產品。同時,其在中國積極開展研發合作,與當地高校、科研機構共同推動醫療技術創新的本土化。

在美洲,除本次重點擴廠的美國外,飛利浦在墨西哥等地也設有生產設施。墨西哥工廠利用靠近美國市場及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優勢,專注於部分對成本敏感的醫療設備零部件生產,通過區域分工實現全球資源優化配置,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03

製造業迴流政策下的企業動向

特朗普政府推出美國製造業迴流政策后,多個行業的國際企業加大了在美國的投資力度,醫療器械領域亦有顯著動作。

BD 醫療於 8 月初宣佈,將投資超 3500 萬美元擴大其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哥倫布市的預充式沖洗注射器產能,預計新增 50 個工作崗位,年產能提升至數億支。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已增加美國注射器製造業務及其他產品線的產能。

德國企業 B. Braun 旗下的 B. Braun Medical 計劃於今年完成加州爾灣園區的現代化改造,總投資 5 億美元,升級 65 萬平方英尺生產區域,重點優化靜脈注射液及輸液袋生產線。

美國強生公司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威爾遜企業園區、耗資 20 億美元的新工廠建設正在推進,已有部分員工進駐。

這些企業的行動與飛利浦的擴廠計劃一致,均為醫療器械行業響應美國製造業迴流政策的表現。據特朗普今年 4 月披露,自選舉以來已獲超過 8 萬億美元投資承諾,政府目標是使美國成為世界製造業超級大國,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是這一進程的組成部分。

04

美國製造業迴流面臨的障礙

儘管特朗普政府對於美國製造業迴流的願景美好,但是實際困難依然不少。

一是高昂的勞動力成本,美國勞動力薪酬相對較高,會增加企業生產成本;二是熟練工人短缺,製造業發展需要大量專業技能工人,目前美國存在一定缺口;三是需要大量基礎設施投資,完善的基礎設施是製造業發展的基礎,而相關建設需要鉅額資金和較長時間。

這些因素都對包括飛利浦在內的企業構成挑戰。

飛利浦在美國超過 1.5 億美元的擴廠投資,是企業優化戰略佈局、提升競爭力的舉措,同時順應了美國製造業迴流政策,也有助於應對關税影響。但美國製造業迴流面臨勞動力、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障礙,給企業帶來挑戰。

對於飛利浦此次擴廠能否實現預期目標,以及在製造業迴流背景下企業應採取哪些策略應對挑戰,歡迎分享你的看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