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欣旺達港股IPO:淨利率不到1%,近三年3.6%的複合增速同行中較低,毛利率處於行業落后水平

2025-08-17 16:0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欣旺達港股IPO:淨利率不到1%,茂名首富帶領全球手機電池老大赴港衝擊A+H上市

  來源:臻研廠,作者 | Steven

  欣旺達是全球鋰電子電池行業領導者,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按2024年出貨量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手機電池和全球第二大的筆記本電腦及平板電腦電池廠商,市佔率分別為34.3%及21.6%。近三年公司營收規模波動較大,複合年增長率僅3.6%。毛利率因為銷量的上漲和原材料成本下降而顯著提升,而淨利率則因為研發費用高企,公司採取以價換量戰略面對價格戰而不到1%,盈利水平微薄,處於增收不增利狀態。目前公司存在產能不足不具有規模效應、產能利用率低、經營性現金流無法滿足投資需求而需要外部融資不斷輸血維持運營的問題,整體流動性不佳。未來隨着行業增量空間減少進入分食存量階段,當前一超兩強的行業格局或許很難被打破,而欣旺達靠融資續命以規模換市場的商業邏輯將失效。公司應該儘早依靠紮實的現金牛佈局未來新興業務,掌握核心技術和穩定的盈利模型才能幫助其站穩腳跟穿越周期。

  PART.1

 公司簡介

  欣旺達,成立於1997年,是全球鋰電池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主要從事鋰電池研發、設計、製造和銷售,覆蓋包括消費類電池、動力類電池及儲能系統在內的豐富產品矩陣,向全球客户提供自電芯、模塊到系統以及電池檢測及回收的全面解決方案。根據灼識諮詢報告,於2024年按手機、筆記本計算機及平板計算機的合計出貨量計,欣旺達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廠商。

  PART.2

 投資亮點

  全球領先的鋰電子電池企業: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按2024年出貨量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手機電池廠商,全球市佔率高達34.3%。也在筆記本電腦及平板電腦電池領域排名第二,全球市佔率21.6%。動力電池領域,按2024年出貨量計排名全球前十,按2023年至2024年的出貨量增長率計,公司是全球前十中增速最快的公司。儲能電池領域,按2024年出貨量計排名全球第十,按2023年至2024年的出貨量增長率計,公司是全球前十中增速最快的公司。

  優質客户基礎覆蓋行業一流梯隊:公司的客户羣涵蓋消費類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及儲能領域的領先參與者。在消費電池業務方面服務包括2024年全球銷量前十的手機廠商。在動力類電池業務方面,公司已與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廠商銷量前十名中的八家建立了長期合作。在儲能業務方面,公司支持電網儲能、家庭儲能及工商業儲能領域的客户,包括2024年按出貨量計全球前五的交流側儲能系統供應商。

  全球一體化服務能力: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25個主要生產基地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中,其中19個位於中國,6個位於海外(分別位於印度、越南、泰國及匈牙利),形成了全球製造網絡,實現了區域協同、降低運輸成本及提升服務全球客户的能力。通過將定製產品需求模塊化為40至50個標準工藝單元,公司覆蓋了80%以上的主流應用場景,同時提高穩定性並降低成本。靈活的消費類電池生產線支持八小時內完成轉換,並實現約85%的設備重複使用率,關鍵產線自動化率超過90%。

  PART.3

  產品矩陣及技術優勢

  公司以消費類電池業務起步,逐步拓展到動力類電池、儲能系統及其他相關領域,形成了從電池研發、設計、製造、銷售到檢測以及回收的全面一體化業務佈局。

  消費電池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按2024年累計出貨量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筆記本及平板電腦鋰電池製造商。其中,在手機電池市場獨佔鰲頭,按2024年出貨量計市佔率達到34.3%。在筆記本及平板電腦電池領域的市佔率也持續上升,按出貨量計,全球市佔率已從2022年的15.1%提升至2024年的21.6%,市場地位不斷鞏固。憑藉在手機、筆記本和平板電腦電池領域的領先地位,公司還積極拓展至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出行、服務機器人在內的多元智能終端應用場景,形成更高頻次、更復雜需求的消費類電池應用版圖。

  截至2025年7月23日,公司與消費類電池前五大客户的合作周期大部分超過十年。客户包括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公司、小米、聯想、OPPO、vivo、榮耀及傳音等,並逐步切入國內外一流廠商的電芯供應體系。公司同時也是多個智能硬件頭部企業及新興消費電子企業的供應商,包括石頭科技九號公司等。

  在動力電池領域,公司的產品涵蓋電芯、模組、BMS(電池管理系統)和PACK系統,致力於為客户提供具有競爭力、場景化的動力類電池解決方案。通過多材料體系、多結構形態、多車型覆蓋,公司能夠為BEV(純電動汽車)、EREV(增程式電動汽車)、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HEV(混合動力汽車)等多種市場需求,提供定製化、系統化的關鍵動力類電池產品。

  在儲能電池方面,根據不同市場需求及應用場景,公司構建了涵蓋電力儲能、工商業儲能、家庭儲能及數據中心儲能的四大產品線,能夠覆蓋從集中式電力系統到個人用戶側的多元儲能需求。公司還將持續豐富系統的封裝形態,拓展包括集裝箱化、機櫃式及車載式等多種標準化與定製化解決方案,以適應不同場景下的部署需求。公司的儲能系統客户類型多元,包括電網運營商、可再生能源開發商、頭部儲能集成商及基礎設施投資方。

  資料來源:招股説明書

  硅碳負極技術。公司目前已實現10%含硅量的量產能力,計劃進一步提升至15%至20%,以推動體積能量密度由約850Wh/L向900Wh/L及以上邁進,遠期規劃達到1000Wh/L的先進水平。

  高倍率快充技術。公司構建了覆蓋0.7C至5C充電倍率的電芯產品組合,對應支持18W至200W的快充功率,適用於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及智能穿戴設備等多類對充電效率要求較高的終端產品,顯著提升終端用户充電體驗。

  電芯結構優化。圍繞小型化終端設備的封裝需求,公司開發多種特殊電芯,包括鈕釦電池、極致尺寸微型長條電芯等集成方案,在尺寸控制、成組效率和封裝工藝方面進行改善,廣泛應用於TWS耳機、智能手錶等高度集成場景。

  電芯模組協同能力。公司建立了以「電芯+模組」一體化開發爲核心的協同體系,在結構設計、熱管理、電氣接口及系統集成等多個維度實現同步優化,顯著提升定製化項目的開發效率及系統適配能力。

  電源管理系統SiP封裝。自2020年起,公司開始在電源管理系統中應用系統級封裝(SiP)技術,取代傳統PCBA方案,實現BMU模塊化設計、小型化及可靠性的大幅提升。行業領先的SiP專用產線支持01005微型元件(0.4×0.2mm)量產,突破70μm超密間距貼裝技術,並填充WLCSP/BGA超低間隙(10μm)。這一技術已累計為12家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品牌提供微型化解決方案,使終端產品厚度縮減至0.8mm以下。

  BEV超充平臺。公司推出適配800V高壓及400V常壓系統的「閃充」電池產品,並於2024年發佈「閃充電池3.0」系列——LFP欣星馳與NCM欣星耀,最高充電倍率達6C,10分鍾內可補能500-700公里。其中,欣星馳能量密度達450Wh/L,系統體積利用率超73%。目前已實現6C產品量產,具備系統級80%的成組效率及熱擴散抑制能力,實現全生命周期無熱擴散,同時也具備10-12C平臺技術和體系能力。

  EREV及PHEV電池平臺。公司已佈局覆蓋100-500公里續航區間的插混電池產品,具備2C-6C充電倍率,適用於快速補能、高能效及安全性要求較高的使用場景,相關產品已實現客户導入並開展批量交付。

  HEV電池平臺。公司已完成三代HEV高功率電芯平臺開發並實現量產,累計出貨量超過160萬輛。產品具備高功率輸出、高循環壽命、高安全性及成本控制優勢,支持120 kW峰值放電、–30℃冷啟動及超10萬次循環使用。

  高精度BMS控制能力。公司的BMS可達到±3mV以內的電壓檢測精度、2°C以內的温控精度,以及誤差小於3%的充電狀態(SOC)估算。該系統亦可確保關鍵數據穩定傳輸,支援智慧車輛控制及診斷。

  系統集成能力。公司構建融合CTP、CTB及CTC技術特點的系統集成方案,具備模塊化與結構柔性設計能力,支持電芯正置與倒置佈置,適配多類整車平臺結構,空間利用率與集成效率較高,能夠滿足不同客户的定製化需求。

  儲能電芯開發能力。公司在超大容量儲能電芯研發方面具備領先優勢。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公司是最早推出314Ah電芯的儲能廠商之一,2024年推出的625Ah「欣岳」電芯為業內首批實現單體精準兩度電、3年零衰減的產品,具備優異的能量密度、安全穩定性及循環壽命。公司還推出了588Ah電芯和684Ah超大電芯,在降低產品成本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效率及系統集成度等性能。產品覆蓋從工商業至集中式電力儲能的各類應用,支持系統配置靈活性與成本優化。

  PART.4

  供應商及客户

  欣旺達的供應商主要為公司製造流程所用的若干原材料及組件的供應商,截至2025年Q1,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佔同期採購總額的31.4%,最大供應商的採購額佔比為14.8%。公司的客户主要為消費電子企業、電動汽車製造商及儲能系統集成商,包括小米、聯想、OPPO、理想、小鵬等知名企業,截至2025年Q1,前五大客户產生的收入佔同期總收入40.3%,來自最大客户的收入佔比為16.5%。

  PART.5

 公司發展歷程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高中畢業年僅17歲的王明旺,帶着湊來的幾十塊錢,坐上前往深圳「淘金」的大巴車。剛開始,他只是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名普通員工。1992年,在「南巡講話」 的號召下,他也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前兩次創業都因合夥人之間的分歧而均以失敗告終。這也讓他深刻認識到選擇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於是在1997年,王明旺拉着堂弟王威成立了深圳欣旺達電子有限公司。兄弟二人瞄準鋰電池的風口,王明旺主管研發,王威主抓市場拓展,先從OEM、ODM供應商起家,后進入康佳、飛利浦、蘋果的供應鏈。

  有了這些知名合作公司背書,欣旺達名聲鵲起,在2011年登陸深交所,在中國智能手機浪潮興起的背景下進入快速增長期。2014年,公司完成東莞鋰威的全資收購,正式進入電芯領域,實現從PACK組裝到電芯製造的全產業鏈佈局。2016年,向儲能業務進軍,成立綜合能源子公司;2017年在印度建立首個海外基地,開啟全球化篇章;2018年成為雷諾日產電池供應商,動力電芯正式投產;2022年,在瑞士證券交易所發行境外全球存託憑證(GDR)。

  PART.6

 歷輪融資情況

  欣旺達歷史發起過多輪融資,形式包括IPO、非公開定增、發行可轉債等,累計融資金額超人民幣100億元。截至2025年8月4日收盤價21.48元,總市值為396.48億元。

  資料來源:招股説明書

  PART.7

 股權結構

  截至IPO前,王明旺先生、王威先生兄弟,分別持股19.60%、7.18%,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約26.78%,為單一最大股東。

  陝國投金玉50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持股0.59%;

  肖光昱博士持股0.10%;

  曾玿先生持股0.05%;

  梁鋭先生持股0.02%;

  劉傑先生持股0.01%;

  其他A股股東合計持股72.46%。

  資料來源:招股説明書

  PART.8

  行業概況

  欣旺達屬於鋰離子電池行業,細分行業為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行業。

  消費類電池指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中的鋰離子電池,消費電子產品也是鋰離子電池最早實現商業化應用的核心領域。從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主流品類,到TWS耳機、智能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新興智能設備,消費電子產品的迅速迭代升級提升了對電池的輕薄化設計及續航能力的需求。

  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全球消費類電池出貨量由2020年的39.36億個增長至2024年的41.59億個,複合年增長率為1.4%,並預計於2030年提升至59.68億個,複合年增長率為6.2%。手機、筆記本電腦及平板電腦廣泛融入日常生活中,是最常用的消費電子產品,在現代數字化生活方式中發揮核心作用。其中,作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消費電子品類,2024年手機電池的出貨量達到13.49億個,佔整體消費類電池出貨量的32.4%。

  資料來源:招股説明書

  動力類電池是可充電鋰電池系統,是新能源汽車(NEV)的主要動力來源。按動力類型劃分,新能源汽車可以分為純電動汽車(BEV)、增程式電動汽車(ER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及混合動力汽車(HEV)。全球動力類電池出貨量從2020年的183GWh增長至2024年的1,002GWh,複合年增長率為53.0%,並預計於2030年進一步提升至3,237GWh,複合年增長率為21.6%。

  資料來源:招股説明書

  儲能系統解決了匹配新能源供需的根本難題,並在需要時釋放以調節能源供需時空不匹配。按技術類別通常可劃分爲抽水儲能、電化學儲能及其他新型儲能解決方案(包括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其中,電化學儲能因具備響應快、部署靈活等優勢,正快速發展,成為新型儲能的領跑者。

  鋰離子電池作為電化學儲能的主流方案,已被廣泛應用於電網調峰調頻、可再生能源發電配儲以及各種工商業側和户用側等多個場景。隨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逐步下降,鋰離子儲能正加速釋放規模化潛力,在全球能源轉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從2020年的29GWh增長至2024年的315GWh,複合年增長率為82.3%,並預計於2030年提升至1,303GWh,複合年增長率為26.7%。儲能電池服務於各種應用場景,涵蓋了源網側、數據中心側、工商業及户用側等四個場景。不同場景在容量、循環壽命、能量密度、成本等方面對電池的性能要求存在顯著差異。例如,源網側解決方案更強調快速響應與大容量,而工商業應用則優先考慮節省能源成本和負荷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AI和雲計算的新興浪潮正在帶動全球數據中心能源需求以及對儲能系統作為備用電源的需求快速上升,數據中心側儲能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數據中心側儲能電池出貨量從2020年的1GWh增長至2024年的9GWh,複合年增長率為71.1%,並預計於2030年提升至294GWh,複合年增長率為77.4%。

  資料來源:招股説明書

  PART.9

  財務情況

  營業收入方面,2022年至2024年,欣旺達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521.6億元、478.6億元、560.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6%。其中,收入主要來源為消費類電池業務,在業績期內的佔比始終保持在50%以上,但開始呈現下滑趨勢,取而代之的是動力類電池業務和儲能系統的佔比逐漸上升。

  收入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各電池業務銷量增長,2022年至2024年,消費類電池、動力類電池、儲能系統的銷量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10.1%、49.0%、54.9%。但是平均售價的減少產生了部分抵消,其中,消費類電池和動力類電池平均售價降幅明顯,分別從2022年的66.2元/只、1.1元/Wh降到2024年的51.9元/只、0.6元/只,分別降到了2022年的78.4%、54.5%,並且在2025年Q1進一步擴大了降幅,體現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內卷加劇。

  按銷售渠道來看,公司的銷售比較依賴國內經銷商渠道,2024年佔比約58.2%,整體呈上升趨勢,並在2025年Q1進一步增長到59.6%。相比之下,儘管欣旺達已在印度、摩洛哥、匈牙利、越南形成四大海外生產基地。同時,在北美、歐洲、非洲、亞洲設置了海外營銷機構。但是海外渠道收入佔比正逐年減少,公司在海外的佈局似乎陷入困境,因此此次赴港IPO對公司而言意義重大,是實現全球化突圍的關鍵一步。

  資料來源:招股説明書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12.1%、12.8%、14.6%,整體保持上升中,主要還是因為收入佔比超一半的消費電池業務毛利率持續上升,以及整體原材料成本有所下調導致。分業務來看,消費類電池毛利率上升是由於採用自供電芯的高利潤產品佔比提升以及產能擴大帶來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化;動力類電池的增長主要歸因於HEV電池銷量大增、推出了若干毛利率更高的新產品以及規模效應令產能利用率提升;儲能電池的毛利率波動幅度較大,主要是目前該業務基數較小,產品組合變化頻繁。

  資料來源:招股説明書

  2022年至2024年淨利潤分別人民幣為7.6億元、3.3億元、5.3億元,淨利率分別為1.5%、0.7%、1.0%,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10.3億元、5.4億元、7.3億元,經調整淨利率分別為2.0%、1.1%、1.3%,整體盈利微薄且波動巨大,是典型的增收不增利。一方面是由於爲了在動力電池市場打開局面,欣旺達採取了「以價換量」的策略,犧牲了部分利潤。另一方面動力電池是典型的規模經濟行業,大規模生產能顯著攤薄設備折舊、研發投入等固定成本。但是欣旺達無法充分釋放規模效應,甚至出現規模、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的情況出現。此外,三年來研發費用持續走高和銷售費用接近翻倍也導致利潤空間承壓,進而影響了整體淨利率。

  資料來源:招股説明書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為人民幣4.4億元、27.3億元、29.9億元,擁有一定的自主造血能力,但是同期的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流分別為96.4億元、59.7億元、57.6億元,遠遠超出經營流入,主要投資於建設國內外的生產基地等業務活動所需設施。融資活動所得現金流分別為148.8億元、57.7億元、-14.4億元,可以看出公司要持續維持運營很大程度上依賴外部融資。年末現金及等價物分別為人民幣111.0億元、136.7億元、94.7億元,資金儲備充足,足以支撐公司未來一年繼續運營,但是如果融資節奏中斷,主營業務造血能力未能進一步提升,恐將面臨資金鍊斷裂。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速動比率分別為1.2、1.3、1.1,並在截至2025年Q1保持於1.1,是一個非常微妙的水平,扣除存貨后的流動資產可能無法覆蓋流動負債,一方面是信貸期較長的客户佔比增加使公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於季節性原因公司Q1增加了原材料儲備。

  資料來源:招股説明書

  PART.10

  可比公司

  本文選取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維權)和中創新航作為欣旺達的可比公司。

  資料來源:SNE Research,臻研廠,公司官網

  據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發佈的全球動力電池最新統計數據,2024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達1,157GWh,前十家中有六家中國企業,除了欣旺達外均為本次選取的可比公司。其中寧德時代以491GWh的出貨量,拉開第二名比亞迪近26%、高達42.4%的市佔率登頂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達303GWh,同比增長近64%。寧德時代以110GWh、超過第二名近3倍的出貨量,連續4年蟬聯全球儲能冠軍,而欣旺達行業內的市佔率僅排名第十。

  資料來源:iFinD,臻研廠,公司官網

  營收方面,欣旺達的規模雖然不及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龍頭,卻比其余可比公司都高,但是2022年至2024年3.6%的複合增速是行業中最慢的,結合上述動力電池數據,説明欣旺達還是以消費電池這個現金牛產出收入為主,動力電池和儲能系統業務貢獻仍舊有限。從收入結構來説億緯鋰能與欣旺達類似,消費類佔去半壁江山,國軒高科和中創新航都是以動力電池為主,儲能電池為輔的業務結構。

  盈利能力方面,目前欣旺達的毛利率處於行業落后水平,主要由於其動力電池業務原材料價格、平均售價、銷量波動明顯,導致其毛利率對整體造成了拖累。目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呈現一超兩強格局,在絕對的主導地位優勢面前,欣旺達等剩下二線廠商的生存空間正在被不斷擠壓,面臨不擴產坐以待斃,擴產自斷雙臂的困境,價格戰已箭在弦上。欣旺達採取的以價換量戰略,也使得公司淨利率低至1%,也是行業內盈利水平最差的公司,微薄的利潤嚴重削弱了公司的內生造血能力,使其在燒錢擴張的軍備競賽中已與同行產生差距。 

  估值方面,參考欣旺達A股PE(TTM)約為25.9倍,其余可比公司平均值為32.3倍,但是結合公司的低收入增速和盈利水平來看,目前估值水平中規中矩,但是公司的同行們可不會停下來等你。2025年5月寧德時代在港交所募資410億港元刷新年內全球IPO紀錄;中創新航早在2022年便掛牌港股打通國際融資渠道;億緯鋰能也在今年六月底遞交H股IPO申請,為全球化擴張儲備彈藥。此前2023年欣旺達曾有分拆旗下動力電池業務,子公司欣旺達動力在A股上市的動作,但最后由於創業板淨利潤門檻的提高而煙消雲散。此次母公司整體A+H上市,既避免了將子公司羸弱的財務狀況展現在挑剔的國際投資者面前,又將單一虧損業務講成了現金牛+第二增長曲線+未來想象空間的三大板塊協同互補故事,更加能獲得資本的青睞。整體來看,目前欣旺達面臨的,是突圍港股成功后,如何精準地完成資金的戰略規劃。既要擴張產能投入研發實現規模效應和技術壁壘,又要優化成本控制提升產能利用率。三駕馬車重振旗鼓穩步並行,才能推動未來公司發展,提升市值重構估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