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光大證券-銀行業2025年二季度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點評:盈利增速改善,息差韌性增強-250816

2025-08-16 23:08

(來源:研報虎)

事件:

  8月1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2025年二季度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24萬億,同比下降1.2%;平均資本利潤率8.19%,較上季度下降0.63pct;不良貸款率1.49%,較上季末下降2bp。

點評:

  一、上半年商業銀行盈利增速較1Q提升1.1pct,國有行盈利增速錄得1.1%

  2Q商業銀行盈利增速季環比改善,國有行盈利增速最高為1.1%,城商行提升幅度最大為2.5pct。25H1商業銀行淨利潤同比下降1.2%,降幅較1Q收窄1.1pct,主要為農商行拖累。營收主要構成上,非息收入佔比較1Q提升1.4pct至25.8%。分機構類別看,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25H1盈利增速分別為+1.1%、-2%、-1.1%、-7.9%,分別較1Q變動+1、+2.5、+5.6、-5.9pct。農商行盈利增速下滑或與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持續推進,部分機構信用成本增加有關,剔除農商行后,其它各類機構經營績效均有所改善,城商行改善明顯。央行數據顯示,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覈銷6844億,同比多增949億。

  浦發、寧波、杭州、青島、齊魯、常熟6家上市銀行已披露中期業績快報,數據顯示:上半年,5家銀行營收增速環比1Q提升,提升幅度0.1-2.3pct,青島銀行營收增速比上季小幅下降2.2pct,但絕對增速處於7.5%的較高水平;各家行盈利增速環比1Q漲跌互現,大體平穩。

  從銀行經營的「量」、「價」、「險」來看,(1)擴錶速度穩中有進,截至25Q2末,商業銀行貸款、總資產同比增速分別為8.9%、7.5%,較上季末分別提升1.7、0.2pct;(2)商業銀行25H1息差錄得1.42%,季環比收窄1bp,年初集中滾動重定價暫時告一段落,疊加負債成本管控舉措進一步顯效,NIM收窄壓力顯著緩釋;(3)資產質量總體穩定,截至25Q2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關注率分別為1.49%、2.17%,較上季末分別下降2、1bp,(不良率+關注率)合計佔比3.66%,較上季末下降3bp,資產質量讀數季環比改善。潛在壓力或仍主要來自對公房地產、信用卡、零售長尾客羣等特定領域。

  二、擴錶速度穩中有進,貸款及非信貸類資產增速分別較1Q末提升0.2、3.8pct

  擴錶速度穩中有進,貸款投放維持強度,非信貸類資產增速提升3.8pct。25Q2末,商業銀行總資產增速較1Q末提升1.7pct至8.9%,2Q新增資產投放8.6萬億,較低基數下,同比多增6.5萬億。從資產投放結構來看,貸款、非信貸類資產同比增速分別為7.5%、10.8%,較1Q末分別提升0.2、3.8pct;2Q單季新增貸款、非信貸類資產規模分別為3.1、5.5萬億,同比分別多增0.6、5.9萬億;存量貸款佔比為57.1%,較1Q末小幅下降0.5pct,資產結構大體穩定。非信貸類資產多增料主要為債券投資增加貢獻,一方面今年政府債發行提速,銀行體系對應投資規模增加;另一方面,6月末債券市場利率平穩,市場未有對投資行為產生擾動。

  國有行繼續發揮信貸「頭雁」作用,不同機構擴表分化趨勢延續。分機構看,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2Q新增貸款分別為2.4、0.1、0.7、0.3萬億,國有行同比多增0.5萬億,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均同比多增0.1萬億。25Q2末,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為9.7%、4%、8.2%、6.4%,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增速較1Q末均提升0.3pct,農商行提升0.1pct。

  貸款投放延續「對公穩、零售弱」特徵。結合央行披露數據看,上半年合計新增人民幣貸款12.9萬億,同比少增3500億;其中,對公貸款累計新增11.6萬億,同比多增3000億,繼續發揮壓艙石作用。其中,2Q對公中長貸、短貸增量分別為1.6萬億、7900億,分別同比少增299億、多增6500億,債務置換背景下,對公中長期貸款受到擾動較大;2Q居民貸款新增1300億,同比持平,消費金融活動維持弱勢。

  展望下半年,央行下半年工作會議表示繼續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合理增長」。考慮到今年政府置換債發行已步入中后階段,后續地方債務置換對信貸讀數的負面影響將逐步消散。同時,前期對中行、建行、交行、郵儲四家大行的5200億定增注資已在2Q落地,可有效補充四家大行資本金,對后續信貸投放能力形成較強支撐。此外,8月財政部聯合多部委發佈了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財政貼息將直接補貼到居民和相關經營主體,有助於發揮槓桿作用,對零售信貸形成量價一定支撐。初步預估全年人民幣貸款仍有望維持7%左右的增速。

  三、多措並舉加強負債成本管控提升息差韌性,25H1淨息差季環比收窄1bp

  25H1,商業銀行淨息差錄得1.42%,較1Q略收窄1bp。分銀行類型看,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息差分別為1.31%、1.55%、1.37%、1.58%,國有行、股份行較1Q分別收窄2、1bp,城農商行較1Q持平。

  開年以來,貸款滾動重定價、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因素拖累生息資產收益率明顯走低,25Q1商業銀行淨息差較2024年收窄9bp至1.43%。進入2Q,新發放貸款定價仍在歷史低位,尚未出現邊際拐點,6月新發放對公貸款、按揭貸款利率分別在3.2%、3.1%附近,較3月末小幅微降。存量貸款方面,5月LPR降息和按揭早償壓力增加,推動貸款加速重定價,預計2Q存量貸款定價較1Q進一步走低。但對NIM有利的因素在於,5月系統性下調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和掛牌利率,且活期存款定價下調5bp,存款「降息」紅利在2Q釋放較好,推動核心負債成本也出現明顯下行。存貸款兩端利率共同降息,推動息差收窄壓力得以緩釋,2Q僅微幅收窄。

  后續看,貨幣政策層面強調「更加註重支持實體經濟與銀行自身穩健經營」的「第四重平衡」,政策着力點向遏制存貸利差快速收窄、抑制資金空轉、穩定銀行體系經營的方向傾斜,為銀行維穩息差創造了有利的政策環境。同時,央行下半年工作會議提出「鞏固拓展政治資金空轉、金融業‘內卷式’競爭成效」,下半年過低的貸款定價和過高的存款定價行為有望受到進一步約束,年內商業銀行淨息差或穩於1.4%附近。

  四、不良貸款率較1Q末下降2bp至1.49%,撥備覆蓋率小幅回升至212%

  不良貸款率較上季末下降2bp至1.49%。25Q2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4萬億,較1Q末基本持平;不良貸款率為1.49%,較1Q末下降2bp;關注貸款率為2.17%,較1Q末下降1bp。分銀行類型看,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不良率分別為1.21%、1.22%、1.76%、2.77%,較1Q末分別下降1、1、3、9bp。現階段,在相對較低的利率環境下,銀行對公貸款不良生成維持低位,零售貸款資產質量壓力相對較大,未見拐點,但是整體仍處於可控狀態,不良讀數整體保持穩定。

  撥備覆蓋率小幅回升至212%。25Q2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近7.3萬億,較1Q末增加1269億;撥備覆蓋率212%,較1Q末提升3.9pct;撥貸比為3.16%,較1Q末略升1bp;分銀行類型看,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49.2%、212.4%、185.5%、161.9%,較1Q末分別提升2、0.1、1.6、9.2pct。2Q預估上市銀行信用成本可維持大體穩定,部分撥備厚實的銀行有利潤反哺空間。

  五、風險加權資產同比增長7.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1Q末提升23bp

  25Q2末,商業銀行風險加權資產同比增長7.4%,增速較1Q末提升1pct。25Q2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93%、12.46%、15.58%,讀數1較1Q末分別提升23、28、30bp。

  分銀行類型看,25Q2末,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8.18%、13.91%、12.64%、13.21%,分別較1Q末分別提升39、19、20、25bp。

六、階段性調整過后,股息率比較優勢邊際提升,后續銀行股表現仍可期待

  3Q以來,銀行板塊絕對及相對收益表現偏弱。截至8月15日,銀行指數年初以來累計上漲14.5%,漲幅在各行業中排名14/30;其中,2Q漲勢相對凌厲,季內銀行指數上漲12.6%,跑贏滬深300指數11.4pct,各行業板塊排名第4/30。但3Q以來,銀行板塊整體表現偏弱,與滬深300相對收益顯著收斂。

  7月以來,資本市場景氣度顯著提升,7月、8月(截至8月15日)兩市日均成交額分別為1.63、1.87萬億,顯著高於6月的1.34萬億,「反內卷」、科技、雅下水電站等主題提振下,通信、有色金屬、醫藥、機械等板塊大幅上漲,銀行板塊表現偏弱。一方面,股市交易活絡,彈性標的賺錢效應更加明顯,對資金形成較強引力;另一方面,銀行板塊前期積累漲幅較多,伴隨中期分紅結束,部分資金選擇獲利止盈或進行調倉操作。站在當前時點,高股息邏輯是否仍可支撐銀行板塊維持較好估值表現?我們認為階段性調整提升股息率比較優勢,后續銀行板塊股價表現仍可期,主要基於以下理由:

  ①基本面「以穩為主」,上市銀行中期業績料穩中有進。結合2Q銀行業監管指標披露情況看,商業銀行上半年盈利增速環比1Q提升1.1pct。分項指標看,2Q銀行擴表強度穩中有進,息差季環比僅收窄1bp,利息收入有支撐,同時,伴隨着2Q債市環境季環比改善,非息收入佔比較1Q回升1.4pct。上市銀行下周即將陸續進入財報集中披露期,盈利增速具有穩定基礎。

  ②股價階段性調整過后,高股息優勢邊際改善。截至8月15日,A股、H股銀行平均市淨率分別為0.7倍、0.5倍,隨着估值較前期高點回落,股息率相應提升,A股上市銀行平均股息率4.1%(考慮財政部注資四大行落地后),AH同步上市的銀行H股股息率4.9%,H股大行股息率中樞5.1%。相較當前十年期國債1.7%左右的收益率中樞,銀行股作為類固收資產配置性價比優勢邊際提升。

  ③保險、AMC等配置力量仍有望在資金面持續發揮積極作用。保險、AMC等長期資金對高股息資產具有較強配置訴求,險資持續增持是前期推動銀行板塊估值修復的重要力量。7月銀行板塊震盪調整以來,這些資金仍在陸續增持,例如7月23日光大銀行公告中信金融資產增持光大A股和H股后,持股比例由7.08%增至8%;8月1日建行公告長城AMC增持建行H股觸發港交所披露條件;8月13日,民生人壽披露增持浙商銀行H股觸發舉牌等。后續看,保險資金增配、AMC舉牌事件不排除仍有進一步發酵可能。與此同時,ETF基金作為配置盤的力量尚未消退,部分追求絕對收益的產業資本亦對高股息且基本面穩健的優質上市銀行有投資訴求。此外,公募基金考覈機制改革背景下,市場對於推動主動公募投資部分向基準收斂懷有預期。

  綜合來看,當前資本市場景氣度維持高位,熱門板塊賺錢效應更為明顯,銀行板塊表現相對弱勢。與此同時,7月經濟金融數據讀數偏弱,后續不排除股票交易進一步向基本面迴歸,對於基本面有韌性、高股息有支撐、配置資金有需求的銀行板塊來説,后續表現仍可期待,不必過於悲觀。投資標的上建議關注兩條主線:

  (1)基本面穩健且具有高分紅收益率的大行,目前六家大型銀行AH股中,考慮注資攤薄后25E股息收益率,A股股息率中樞4%,H股股息率中樞5.1%,基本面穩健疊加股息率優勢使得大行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

  (2)有可轉債待轉股中小行的彈性,對於這類銀行來説,銀行自身通常具有較強盈利釋放推動轉股訴求,容易與市場利益達成一致。以轉債到期時長、距離轉股價空間、股票自身經營與估值評估轉債轉股能力,建議關注常熟、浦發、興業銀行

風險提示

  經濟恢復節奏偏慢,市場預期難以改善,居民消費購房需求不振,信貸社融數據持續走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