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爾街日報》:大型科技公司的人才爭奪有可能破壞硅谷的初創引擎

2025-08-17 21:02

據《華爾街日報》周日報道,爭奪人工智能主導地位的競爭正在推動大型科技公司採取招聘做法,最終可能會削弱他們所依賴的創新生態系統。

微軟(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SFT)、Meta(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ETA)、亞馬遜(納斯達克股票代碼:AMZN)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納斯達克股票代碼:GOOG)(納斯達克股票代碼:GOOGL)一直在支付驚人的金額,有時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以吸引頂級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和初創公司創始人。他們不再進行傳統的收購,而是越來越多地追求所謂的「反向收購」,僱用關鍵人才並許可技術,同時剝奪原公司的領導地位。

微軟(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SFT)去年從Inflection AI收購了Mustafa Suleyman,並支付了6.5億美元獲取其技術。Meta(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ETA)在6月份也採取了類似的做法,向Scale AI投入了近150億美元,同時聘請了首席執行官Alexandr Wang及其部分團隊成員。

這些交易對大型科技公司來説很有吸引力,因為它們速度快、避免混亂的整合並規避監管審查。對於研究人員來説,這種誘惑同樣強大:薪水更接近職業運動員,而不是軟件工程師。

但這一趨勢是有代價的。風險投資家看到的回報要小得多,普通員工往往得不到什麼回報。據報道,當谷歌(NASDAQ:GOOG)(NASDAQ:GOOGL)今年夏天以24億美元的交易拆分人工智能初創公司Windsurf時,員工們淚流滿面,意識到他們錯過了可能來自更傳統收購的付款。

對於硅谷來説,這違背了其傳統的高風險、高回報模式,即如果初創公司成功,即使是非創始人也可以分享好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正如風險公司Decibel的喬恩·薩科達(Jon Sakoda)所説,硅谷的隱含承諾一直是,如果你承擔風險,當回報時,每個人都會獲勝。隨着越來越多的員工發現他們的股權價值遠低於預期,這種信任正在磨損。

如果這種模式繼續下去,許多可能加入新興公司的員工可能會選擇老牌巨頭的穩定性。這可能會減少初創人才庫,並減緩長期以來定義該地區的創新流動。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那些掏空初創企業的公司歷來都從培育初創企業中受益。谷歌(Google)(GOOGL)於2005年以5000萬美元收購Android,亞馬遜(NASDAQ:AMZN)於2015年以3.5億美元收購Annapurna Labs,成為基石業務。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通過今天的快速招聘而不是全面收購,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在人工智能領域立即獲得優勢,但代價是犧牲使硅谷成為全球科技強國的文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