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6 11:09
南方財經記者魏彤 實習生向梓瑜 廣州報道
全球暢銷書《怦然心動》作者文德琳·範·德拉安南,荷蘭科幻作家羅德里克·列文哈特,英國插畫大師尼爾·帕克;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格非,灕江文學獎得主劉楚昕,知名學者戴建業、康震、鄭永年,暢銷書作家馬伯庸、劉同、盧思浩、張小嫻……
8月15日,2025南國書香節在廣交會展館B區啟幕,直接創下了名家陣容規模之最,超200位海內外文化名家出席。
這個以「1+1+N」模式辦展,集國際化、科技化、年輕化於一體的書香盛宴,為何能夠吸引眾多文化大家「東南飛」?
實際上,廣東一直是文化高地,文化的新風總是從這里吹向全國。作為全國文化產業第一大省,廣東在數字創意、動漫遊戲、網絡視聽、數字文化製造等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吸引眾多具有垂直優勢和輻射能力的頭部文化企業紛至沓來。2024年,廣東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2.5萬億元,約佔全國1/6強;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日益壯大,文化新業態營業收入9150億元,增長10.5%。
是什麼造就了文化大家齊聚廣州、文化企業「東南飛」現象?廣東又為何總是能夠引領文化「風向標」?
透過本屆南國書香節,似乎能夠一窺其答案:文化大家為文化交流、文明共鑑而來,文化企業真正奔赴的是創新高地、發展藍海。隨着更多文化大家踴躍參與、更多文化企業加速集聚,廣東將繼續引領全國文化「風向標」,催生一大批跨界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
「書香味」引文化大家「東南飛」
南國書香節,自1993年創辦以來,至今已舉辦32屆,已經成長為一場文化盛事。從首屆書香節全國率先展銷港臺圖書,到開設港澳臺文化主題館,再到開設國際主題館,南國書香節一直在探索國際化辦展路徑,推介各國文化成果。
「1993年的首屆南國書香節就邀請了69家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的出版商參展。那是港臺出版商第一次大規模組團參加內地(大陸)書展,令內地(大陸)出版人和讀者們驚喜不已。」據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原黨組書記、局長陳俊年回憶,首屆書香節還借鑑香港書展,成功嘗試了第一次市場化運作書展,動員知名企業贊助大眾讀書活動,並要求企業廣告融入書香節主題宣傳,得到了眾多企業的熱心支持。
憑藉鄰近港澳的區位優勢,南國書香節每年都展出海外的最新暢銷圖書,已成為內地讀者、出版社和版權機構瞭解海外最新出版動向,掌握內地讀者對海外出版物喜好,洽談版權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橋樑。
因此,南國書香節每年都能吸引一撥文化大家來此交流。劉慈欣、麥家、劉斯奮、王立羣、馬伯庸、蔡崇達等文化大家多次來到南國書香節舉辦文化講座、新書分享。
「從南國書香節,我們其實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市場自發、政府助力的生長曲線。」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柳立子如是評價廣東的文化市場。上世紀90年代,最早的書展不過是民間機構在展館內「擺地攤」,因為有了市場化的運作和政策的扶持,快速發展成為一場嶺南風味十足、文化氛圍濃厚的閲讀盛宴。與之類似,音響唱片展、動漫展、設計周、文博會等文化展相繼應運而生,全是市場嗅到需求后的「敏行速跑」。
1980年,廣州東方賓館開設全國第一家音樂茶座——「聽歌+喝茶」的全新消費場景一夜之間複製到全城;1985年,「紅棉杯羊城新歌新風新人大獎賽」第一次評出「十大歌星」「十大金曲」,流行音樂首次被官方「加冕」;1990年,全國第一家流行音樂行業組織廣東流行音樂研究學會成立,廣州隨后佔據全國90%的音像發行市場。
就這樣,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地帶的廣東,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迅速成為全國流行文化的搖籃。內地第一支電聲樂隊、第一個影音公司、第一個音樂排行榜,「廣州劉文正」呂念祖、「廣州鄭少秋」陳浩光、毛寧、楊鈺瑩、李春波相繼登臺,陳小奇、李海鷹等創作人涌現,開啟了廣東音樂的黃金時代。
同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劇創作也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劉濤、陳小藝、王琳等影視明星也紛紛「南下」。
《蝦球傳》《情滿珠江》《公關小姐》《外來妹》《外來媳婦本地郎》等多部極具代表性的優秀電視劇從廣東這片熱土上走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廣東歷史文化街區在《讓子彈飛》《一代宗師》《隱祕的角落》《除暴》《破冰行動》《四海》等影視作品中精彩亮相。
進入新世紀后,廣東繼續在數字創意、動漫遊戲、網絡視聽、數字文化製造等領域引領全國。文化的新風為何總是從廣東吹向全國?文化大家又為何願意「東南飛」?
在受訪專家看來,經濟大省一定是文化大省。廣東文化產業的持續繁榮,歸根結底是得益於經濟的託舉。廣東GDP連續35年全國第一,為文化消費和文化投資提供了「有錢、有閒、有意願」的龐大人羣,廣東文化產業規模總量也因此連續22年居全國之首,數字出版、動漫、音樂、遊戲營收規模分別佔全國的1/5、1/3、1/4和4/5。
活躍的文化消費市場、豐富多彩的嶺南文化基礎、對外開放的廣闊格局,吸引了眾多文化大家「東南飛」,落在廣東這片熱土。
文化企業「用腳投票」涌向廣東
除了文化大家「東南飛」,文化企業也在「東南飛」。日前,廣東重磅發佈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覆蓋影視、演藝市場、動漫影視、網絡遊戲、電子競技、網絡視聽六大領域,全力激活廣東文化產業市場潛力、投資熱力。市場普遍認為,作用超級市場優勢的廣東,正全力激活文化產業供給力。
廣東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曉在8月15日舉辦的廣東省網絡視聽產業政策包推進落實座談會上透露,目前已經有十余家頭部影視企業在粵落地,國內電視劇片領域的40余家主力企業已在廣東成立公司,相關項目正加速推進。
作為全國第一大票倉,廣東影視產業聚集優勢明顯,博納影業集團、英皇娛樂、華誼兄弟陸續在廣州設立大灣區總部。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CEO王中磊表示,華誼兄弟今年已經有4部電影和4部電視劇在廣東完成了立項。
廣東為扶持影視產業發展,決定資助影片的創作生產和宣傳發行,每年用於電影扶持獎勵的資金超過1億元。2024年,廣東立項出品電影票房超過51億元,佔國產影片票房的15.3%,其中票房過億影片7部。尤其是廣東動畫作品不斷推陳出新,全國每三部動畫片就有一部是廣東造。
在不久前舉辦的第二十一屆文博會上,一批全國頭部企業、頭部IP將落地廣東或與廣東合作,18個重點文化產業簽約項目總成交額超16億元。
亞太區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影視基地項目將落户東莞,項目預計將形成產業鏈集聚效應,每年吸引遊客及影視劇組超50萬人次;銀河娛樂集團與大麥娛樂控股集團將聯手打造「大灣區演藝樞紐」;貓眼(廣州)文化娛樂有限公司將在廣州黃埔成立;深圳龍華區不但將迎來全球知名IP「哈利·波特禁忌森林之旅」沉浸式夜遊項目國內首站,還將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合作共建劇院羣,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影響力的集羣式演藝陣地。
日前,廣東電競產業也迎來好消息,上海嗶哩嗶哩電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廣州設立全資子公司廣州嗶哩嗶哩電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
「這些重大文化產業項目落子廣東,既體現了各方對廣東文化產業發展的堅定信心,也將推動廣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柳立子表示,文化企業「用腳投票」涌向廣東,不是單一優惠,而是一套「政策—市場—科技—人才—地緣」的系統性紅利疊加。在廣東,文化企業既能拿到最高500萬元的創作獎勵,又能瞬間對接全國最大的消費市場、最成熟的科技供應鏈和最活躍的人才池。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最早採取市場化的改革探索,使得各類新文化產業迅速發展,逐步滿足社會文化需求。「我們始終能看到市場與政府‘互拍肩膀’——市場探路、政府護航。」柳立子説,這種「先市場、后政策」的路徑,讓廣東的文化產業發展既接地氣又有韌性。
「我覺得,這就是他們‘非來不可’的理由。」柳立子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