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市場新高,各類資金動向如何?

2025-08-17 09:33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興證策略張啟堯;作者:張啟堯 程魯堯等

本周,滬指突破去年9.24后的日內高點,創下近四年以來的新高,同時全A連續三個交易日成交額超2萬億元,指數放量新高反映各類資金情緒持續升溫。

具體看,以兩融為代表的高風險偏好資金本周持續流入,同時公募、外資在邊際上的積極改善延續,公募權益類基金新發佔比進一步提升,而北向資金在全A的成交佔比本周也邊際上行。作為逆向資金的ETF則在本周淨流出,其中科創50ETF以及TMT行業主題ETF止盈贖回較多。此外,本周險資密集舉牌港股,在市場持續上漲背景下,險資在擁擠度相對低位的港股紅利資產的佈局提速。

一、公募基金


本周主動權益基金發行規模與上周整體持平,當前權益類基金新發佔比邊際提升,隨着主動超額延續,后續主動權益基金新發有望持續回升。被動指數基金方面,仍維持較高發行熱度,基金公司仍積極佈局指數基金,本周共計19只指數基金報會。整體看,從今年3月以來,權益基金(主動+被動)發行規模佔比提升至40%以上,在市場賺錢效應顯著的背景下,后續權益基金新發有望進一步回升。

二、ETF


本周ETF淨流出顯著,科創50/100TMT行業主題ETF淨流出較為明顯,而此前淨流出的滬深300、中證A500等寬基ETF邊際改善。7月以來,行業主題ETF淨流入成為市場重要邊際增量,隨着本周科技成長板塊領漲,科創50/100指數ETF以及TMT相關行業主題ETF止盈淨流出較多。

三、兩融


本周,融資余額增長457億元,槓桿資金保持加速流入。6月底以來,槓桿資金維持300億元左右的單周淨流入,是本輪市場突破的重要助推力量,當前滬深兩融余額突破今年3月高點。結構上,科技成長依然是兩融資金的偏好方向,此外消費醫藥也迎來階段性流入提升,本周電子、機械設備、醫藥生物、計算機、通信、電力設備、銀行、基礎化工等行業兩融淨流入居前。

四、外資


近期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度不斷升溫,一方面北向資金成交佔全A成交比例持續提升,另一方面根據EPFR數據顯示,以被動資金為主的外資近期持續增配A股。今年資本市場呈現「以內為主」的特徵,槓桿資金、保險資金是市場邊際重要增量資金,但隨着市場回暖,外資在A股的參與度也持續回升。

五、南向


港股方面,南向資金延續淨買入,本周港股通淨流入349億元。本周截至周三,南向流入居前的個股分別為中國人壽、騰訊控股、信達生物、比亞迪電子、小米集團-W,淨流出居前的個股分別為快手-W、安踏體育、美團-W、藥明生物、招商銀行。此外,近期險資密集舉牌港股,本周平安人壽、民生人壽分別舉牌郵儲銀行、浙商銀行,年內險資已共計舉牌港股20次。

六、融資&增減持


本周IPO+再融資規模17億元,環比上周下降,儘管7IPO&再融資規模有所上升,但8月以來融資需求再度降至低位。並且全年維度來看,今年市場融資端仍維持低位,是增量資金驅動市場活躍的重要助力。此外,增減持方面,本周產業資本淨減持74億元,與上周基本持平。

風險提示

本報告為歷史數據分析報告,不構成對行業或個股的推薦和建議。

注:文中報告節選自興業證券2025年8月16日研究報告《市場新高,各類資金動向如何?》,報告分析師 :張啟堯S0190521080005、程魯堯S0190521120004、耿安川S0190525050002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